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京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五連發”背后的“標杆”雄心

王丹丹
2023年06月13日14:3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項目開標開始,正在獲取投標文件,投標人解密完成,請抽取評標相關參數,公布唱標結果……”在南京市政務辦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智能開標大廳”,一場由AI主持人主持,AI公証員、投標方、招標代理方等在線進行的不見面開標正在進行。

早在7年前,南京在江蘇省率先試點招投標線上開標。如今,“不見面開標”使各類經營主體累計少跑腿4億多公裡,這是南京市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2年,南京全市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70萬戶,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價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今年3月,南京召開全市深化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市委一號文”《關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在會上發布,這也是南京市連續出台的第五版優化營商環境系統性政策。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南京正在持續發力。

“智能開標大廳”在線進行不見面開標。人民網 王丹丹攝

“智能開標大廳”在線進行不見面開標。人民網 王丹丹攝

讓企業“不跑腿”“少跑腿”

開標大廳作為公共資源交易的“第一現場”,是體現招標投標營商環境的重要場景。

“一場開標最短僅需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南京市政務辦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部部長梁萍表示,“不見面開標”不僅解決了場地資源有限、開標要預約等待的問題,還將標書解密時間壓縮到最快幾分鐘,同時支持游客身份直接登錄瀏覽開標進程信息,促進“陽光交易”。

南京市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洪浩深有體會:“地鐵項目的標書一般都非常厚,以前線下招投標很麻煩。現在直接在網上辦,還省去了食宿、印刷等成本。”

據梁萍介紹,自“不見面開標”啟用以來,中標企業擴展到全國90%以上區域,外地企業中標金額佔比超60%,單標段投標企業數最高超1000家。“不見面開標”使各類經營主體累計少跑腿超4億公裡,節省交通費用1.9億元,省去路途時間123萬天。

政務服務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創造更有吸引力投資環境的關鍵因素。在優化政務服務上,南京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為抓手,打通渠道、整合資源,讓企業“不跑腿”“少跑腿”。

走進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內可以看到“建設許可並聯審批一件事”“企業開辦一件事”“開辦便利店一件事”等多個“一件事”窗口。自2018年南京在全國首提首創關聯事項“一鏈通”以來,已形成626個“一件事一次辦”標准化場景。2021年3月,南京市“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措施被國務院評為優化營商環境15項典型案例之一,並在全國推廣復制。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和群眾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南京市政務辦審改處處長張弢表示,以政務服務新探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在線下精簡辦理程序的同時,南京建設“寧企通”惠企綜合服務平台,已累計發布市、區兩級惠企政策480余條,惠企事項1100余個,200余個事項通過平台實現全流程申報辦理,涉及申報企業3000余家,300多個政策事項實現“免申即享”。

技術調查官張耀超(左一)和李偉(右二)輔助主審法官在進行技術比對。徐高純攝

技術調查官張耀超(左一)和李偉(右二)在輔助主審法官進行技術比對。徐高純攝

“點燃”法治營商環境新引擎

“我們投入上千萬元研發多年的成果,對方僅用幾個月就抄完了。”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京沁恆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卻面臨著維權的難題。

近年來,南京知識產權法庭接到不少類似企業的維權訴訟,涉及芯片、生物醫藥、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助力企業攻堅“卡脖子”問題,南京用法治“點燃”優化營商環境新引擎。

去年9月,南京一家科技企業以另一家信息公司“抄襲”軟件為由起訴索賠2000萬元。兩家企業原本就是競爭對手,原告的一名員工還跳槽去了被告公司擔任高管,雙方圍繞軟件著作權侵權的爭議持續了四年,其中細分領域中復雜的專業術語、難以辨識的技術指標,給案件審理帶來挑戰。

“請技術調查官提問。”在這起案件中,參加庭審的還有一位特殊成員——技術調查官張耀超,他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曾擔任過華為公司的高級工程師。

“當對軟件進行反編譯、提取源代碼進行比對時,我們發現被告程序分為主副兩段,主程序因涉及開源代碼協議而不構成侵權,在副程序的6000多行代碼中,明確出現了原告員工的姓名縮寫、有些原告軟件中的拼寫錯誤也‘照單全收’。”張耀超表示,如何考量開源協議的法律效果,同時平衡保護原告作為軟件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是本案的難點所在。

最終,法院結合軟件高達79%的相似度,認定被告存在抄襲行為,法院開出了300萬元懲罰性賠償“罰單”。該案也成為國內第一起明確支持基於GPL開源協議的不侵權抗辯案件。

“南京在全國首創了‘專職技術調查官’模式,招聘了6名專職技術調查官,涵蓋醫藥化工、通信、計算機等專業領域。”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徐新表示,“專業、高效、嚴格的審判,為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提供了強力支撐,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塑造良好營商環境。”

近日,南京國際商事法庭也揭牌成立,對相關國際商事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判,建立一站式、融合式區域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南京市中院民五庭副庭長周毓敏介紹,法庭構建“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目前在線解紛平台已搭建並投入運行,與專業調解、仲裁機構合作,引導訴訟、調解、仲裁三種糾紛解決方式間便利銜接與轉化,推動糾紛實質性解決。

博士后研究員蔡沅成在進行光子太赫茲無線傳輸試驗。紫金山實驗室供圖

博士后研究員蔡沅成在進行光子太赫茲無線傳輸試驗。紫金山實驗室供圖

科技體制改革激發人才活力

紫金山實驗室,在普適通信研究中心“調試間”,博士后研究員蔡沅成正在一堆通信設備和儀器中間,進行無線光纖毫米波的實時通信試驗。

作為省市共建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紫金山實驗室已發布20多項重大創新成果,推進部分高精尖網絡技術成果進入產業應用階段。科技創新不斷突破的背后,是體制機制改革煥發的澎湃動力。紫金山實驗室通過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揭榜挂帥、產學研融合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能。

“我之前一直在成都工作學習,被南京的創新環境和紫金山實驗室這個平台吸引而來。”蔡沅成說。在揭榜挂帥制度下,“新人”也能加入與龍頭企業、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組,解決行業重點問題,擴大職業發展空間。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主體,也是營商環境中的主體之一。近年來,南京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支持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化國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探索實施“低收費長賦權”“打包賦權”“先試用后轉讓”“多賦權促轉化”“混合賦權”等一批賦權改革典型舉措,激發人才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支撐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優勢突出的創新產業生態和濃厚的創新氛圍,不斷吸引創新人才的落戶,也同樣吸引創新企業的集聚。

在紫金山實驗室的東邊,坐落著一座未來網絡未來產業科技園。它吸引了華為、埃斯頓、中興、中國移動、科遠智慧等科技領軍企業和上市公司,瞄准“無線通訊與微電子器件”“未來網絡與內生安全”等尖端技術,不斷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和產業化,孵化一批具有未來網絡產業特征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未來網絡產業創新創業人才。

此外,為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級,依托高校院所,南京還鼓勵科技人員持股參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運用市場化機制轉化科技成果。目前,南京設立了401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3429家科技企業,去年實現營收158.86億元。

據南京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南京將通過修訂地方科技進步條例,為全市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更好法治保障,推進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承載地。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