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江南工商名城,人才奔涌之勢何來?
無錫為人才建設的現代化公寓。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6點起床,晨跑5公裡,再回到太湖城人才公寓吃早餐,楊澤宇常常如此開啟一天的生活。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就在人才公寓的一路之隔,清華大學畢業生楊澤宇已在這裡工作了兩年。
“這裡有創新創業的沃土,願與您一同收獲﹔這裡有時代前沿的風口,願與您一起騰飛﹔這裡有詩意棲居的生活,願與您一道分享。”江蘇省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在新近舉行的2023太湖人才峰會上表示,要把無錫打造成為海歸第一站、雙創首選地、營創最優城。
人與城雙向奔赴,城與人相互成就,這座江南工商名城正在不斷吸引著各類人才競相匯聚。數據顯示,無錫現有人才總量207.7萬人,形成了16.64萬高層次人才、2.16萬留學歸國人才、51.12萬高技能人才在內的高質量人才隊伍。
在太湖人才峰會的開幕式上,無錫給予丁榮軍院士團隊1億元頂格支持。胡瀟攝
與院士共赴“甜蜜之約”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以盛產水蜜桃出名,無錫“院士小鎮”也落戶於此。5月24日下午,第二屆太湖灣院士創新大會舉行,25名院士成為小鎮“榮譽市民”,每人認領了一棵“士林”桃樹。
這片“士林”別有寓意,每棵認領的桃樹上,挂著院士們親手寫下的寄語。待桃子成熟時,院士們便能收到自己認領桃樹上的果實。
“收到桃子的心情,開心又親切。”中科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院長丁漢說。“院士小鎮”自2021年啟用以來,累計已有73名院士與無錫結下了“甜蜜之約”。
水蜜桃之外,無錫對人才團隊的支持可謂“大手筆”。作為首個獲得無錫億元支持的頂尖人才團隊,丁漢院士團隊研發的兩期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理論與技術均突破了“兩機”葉片數字化智能化瓶頸。“我們承擔橫縱向科研項目789項,累計申請知識產權400項,獲授權290項,還衍生孵化出20余家科技企業。”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副院長王立成說,目前研究院專兼職人員有350多人,其中碩博人才佔比超過70%。
此次太湖人才峰會,無錫市表彰了2022年度“太湖人才計劃”頂尖人才團隊、領軍人才團隊。其中,給予丁榮軍院士團隊億元資金的頂格支持,這也是繼丁漢院士團隊后無錫兌現的第二個億級人才支持。
2021年,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落戶無錫經開區。兩年來,丁榮軍院士團隊從一開始的8人發展為如今153人。“盡管團隊平均年齡隻有28歲,我們已經在工程機械、海洋裝備等領域申請了78項專利。”丁榮軍院士說,從自動駕駛軟件設計,到車輛控制器的研發,全部由團隊自主完成,智能重載車已在全國多地礦山得到應用。
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執行院長胡滿江,曾在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6年前入職湖南大學后就隨丁榮軍院士來到無錫。胡滿江拍了拍身旁的楊澤宇介紹:“這是我的清華學弟。”
一個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從8人到153人,背后是無錫把高端人才作為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的決心,把科技創新擺在推動無錫發展戰略位置的重視。2022年以來,無錫先后成立市人才集團、設立“太湖人才獎學金”項目、成立人才發展基金,拿出誠意、政策和禮遇,努力以“人才出彩”成就“城市精彩”。
拿起一張與研究院配套的產業孵化園效果圖,胡滿江躊躇滿志道:“政府投資了14億元建設,等明年8月就會看到一棟拔地而起的新地標。”
與海內外精英開啟雙向奔赴
6月3日,第十八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法國賽區在巴黎舉辦,無錫“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同步啟動,這是“春暉杯”首次將國際賽區舉辦權交由地級市承辦。國家級賽事的認可,見証了無錫對人才的熱忱。
無錫集萃復材裝備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富才,博士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他是在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葉林的牽線下到無錫發展的。“別人都說我名字寓意‘富有才華’,而我更希望人才能聚到一起,那才是我們的財富。”李富才打趣道。
何慶浩是廣東人,“還在悉尼大學讀博士時,我就決定畢業后來無錫了”。馬來西亞人艾米博士畢業后在澳大利亞工作了兩年,去年7月來到無錫集萃復材裝備研究所,成為一名工程師。目前,該研究所近百人團隊中,不少是國際型人才。
“自2020年4月‘落地’以來,我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發展需求的主要方向,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精尖缺’產業領域為重點,致力於搶佔先進制造材料賽道的制高點。”李富才說,在人才、項目持續加盟下,研究所今年產值有望過億。
一座城市對人才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創新有平台、創造有支撐、創業有機遇。為打造城市引才“名片”,無錫持續舉辦“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讓高層次創新創業者在這裡找到了實現夢想的舞台。目前大賽已累計吸引高層次優質創業項目近1.3萬個,賽后落地和意向落地項目350余個。
引得來,更要留得住。無錫在出台“太湖人才計劃”后,又陸續推出“錫引惠才”12條、優秀大學生“錫引”工程升級版8條等政策,構建覆蓋諾獎得主、中外院士、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全維度、寬領域、多層次人才政策體系,集聚了一批攻克關鍵技術、促進成果轉化、攀登科技高峰的“最佳拍檔”。
無錫為畢業生獻上一場專屬畢業典禮。朱吉鵬攝
打造人才發展最優生態
如何讓項目和人才在無錫開枝散葉?在無錫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左亮看來:“做好服務,不止於讓人才在物理空間上拎包入住,還要在打造創業的生態圈上用心用情服務。”
一次出差中,左亮得知長三角一處港口需要“智改數轉”,這正好與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的自動駕駛技術相契合,於是他主動撮合,最終促成了雙方合作。
“要打造人才發展最優生態,堅持需求導向,對照一流標准,加強平台搭建、載體建設,全方位、針對性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營造開放包容、人盡其才的濃厚氛圍。”無錫市市長趙建軍如是說。
無錫航征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新吳區,負責人陳德莉對無錫的人才氛圍感觸頗深。公司成立之初,陳德莉曾擔心人不好招,就在一次與政府人員的座談會上提了一句,沒想到很快得到了反饋。新吳區每次招才引智時都會和他們聯系,了解企業需要哪些人才,又想去哪座城市招人?
“新吳區委組織部人才處就像我在無錫的‘娘家人’,最近又幫我們招來了一位比較滿意的算法工程師。”陳德莉說,“企業發展蒸蒸日上,我們正在申報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眼下,在新的畢業季到來之際,無錫再次以城市之名向青年人才發出真摯的“青春邀約”:“無錫願為大家的筑夢之程鋪路墊腳、追夢之旅保駕護航、圓夢之路鼓勁加油,讓有點‘甜’的無錫留住您的胃、醉了您的心,讓每位青年朋友在一個個‘小確幸’中感受無錫的‘大溫暖’,在無錫邂逅更多‘詩和遠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