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鄴區:激活“閑散小”破解停車難
醫院附近擁堵不堪,老舊小區車位過少……停車難已經成為城市管理的新課題。6月26日的基層有辦法,我們一起到南京市建鄴區,看看他們是如何創新破解停車難的。
在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附近一座停車場裡,記者看到,車輛正有序進入,基本不需要排隊。車主大多是帶孩子來看病的,不少還是專門從外地趕來的。
滁州市民王先生:“以前來兒童醫院在前面路口排隊,有時候排一兩個小時,從這邊停車的話就十分鐘左右。 ”
由於醫院接診量大,院內車位又很緊張,過去就診人員車輛常常在醫院門口大排長隊,不僅浪費時間,還造成擁堵。為了解決這一停車矛盾,南京市建鄴區創新修建了這座沉井式停車場:與醫院僅一條馬路之隔,外觀看起來是三層樓,內部則有兩口停車井,地下都有25層,每層能停4輛車。車庫採用智能系統控制,停車取車靠機械平台自動傳送,車主隻要在地面等候即可。
南京立鄴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系統運維部副部長葉子奇:“採用地下盾構的方式建設了200個停車位,日均我們進出場車輛應該有160-180輛,存取車輛的時間大概90秒左右。”
一下增加了200個車位,有效緩解了就診市民的停車難題。而採用沉井式停車場,也是建鄴區充分考慮到周邊土地資源有限,摸排后選擇了醫院附近這處邊角地塊,通過向下挖掘,最大化集約利用空間。
隧道股份上海路橋UP事業部負責人張振光:“我們兩個井200個車位佔地隻有390平米,如果是傳統的地面式停車庫的話,至少要4000個平米,我們充分向地下要空間,沉井開挖深度達到68米。”
除了醫院周邊,建鄴區委區政府還高度重視老舊小區停車設施的供需矛盾,多管齊下破解這一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在老舊小區集中的南湖片區,正在建設第二座沉井式停車場,建成后將在有限空間內為周邊住戶提供100個車位﹔在莫愁湖片區,則通過建管融合、見縫插針、共享共用的方式拓展停車空間。前不久,莫愁湖小學地下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學校142個車位中,有74個對社會開放。
南京市民盧先生:“這個地方是老小區,停車比較難,以前都是停在路邊,現在有了停車位方便多了。”
據了解,南京市建鄴區今年還將科學規劃,有序引導,充分挖掘停車資源,通過新建+共享的方式,力爭年度新增公共泊位1000個,切實緩解居民停車難。
南京市建鄴區建設局副局長石可:“下一步我們會進一步摸排閑置地塊,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我們會把各種形式的停車設施綜合起來,一起給居民提供停車服務。”
【時空短評:精管細治 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小小停車位,凸顯大民生。從南京市建鄴區的實踐來看,破解停車難,既要動腦筋,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激活城市“邊角料”空間,又要科學規劃調度,挖潛好現有資源,多措並舉才能增加有效供給,滿足百姓需求。同時也帶給我們啟示:做好城市治理要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入手,下足繡花針功夫,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亓晨 章斌煒 張正 編輯/趙黎靜)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