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丨江蘇淮安市探索培養“四個自信”青少年

本報記者 尹曉宇
2023年07月06日07: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7月06日 第 05 版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7月06日 第 05 版版面截圖

原標題:

江蘇省淮安市探索培養“四個自信”青少年

新安小學學生:爭當新時代的“小好漢”

“我們是女民兵,我們不怕!”5月30日,在“紅色基因代代傳”2023第三屆青少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上,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四年級學生夏添穿著一條紅色裙子,動情地講述著劉胡蘭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

新安小學創辦於1929年。1935年10月,該校14名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日救亡。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懷指導下,“新安旅行團”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歷時17年,行程5萬余裡,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份,努力為爭取抗戰勝利、全國解放作貢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談及抗戰時期“新安旅行團”的歷史佳話,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從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近年來,淮安市發揚地方紅色資源優勢,教育引導青少年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探索培養擁有“四個自信”的青少年。

建立紅色資源庫,打造“行走的課堂”

夏添已不是第一次登台演講。兩年前,年僅8歲的她講述了《“三條腿”畫家戰“神童”》的故事,成為當天耀眼的“小明星”。

時隔一年,夏添再次登台離不開學校裡開展的爭當“小好漢”氛圍。

“孩子常將所講故事中的人物看作偶像,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時刻努力在同齡人中作表率。”夏添的媽媽邵姍明顯感到孩子就讀新安小學之后的變化。

新安小學每年新生入學的第一課便是參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同學們通過老師的講解知道這群“小好漢”,立志爭當新時代的“小好漢”。年級稍高一些的同學變成了“小好漢”宣講員,用自己的體悟講述新安旅行團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新安小學的同學們還開展了“重走新旅路”的尋訪活動,沿著新旅的足跡,隊員們走過了江蘇鎮江、南京以及安徽歙縣等地,採訪了新旅老團員陳其爺爺。

“校史是學校培養擁有‘四個自信’孩子的主抓手之一,同時我們結合淮安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系列研學活動。”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介紹,學校探索將紅色教育、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手段結合。

作為革命老區,淮安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據統計,全市有革命遺址遺跡176處,其中27處為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5處入選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為了利用好這些資源,淮安市為孩子們精心打造了“行走的課堂”,推出了39個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訪偉人故裡,尋紅色記憶”等6條研學線路、30個紅色文化打卡點、50個“微體驗”產品。

當前,淮安正建設以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為核心的“一核多點”式青少年思政教育資源網,“一核”就是以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為核心﹔“多點”就是用好周恩來故居、淮安府署、中國漕運博物館等優秀文化教育資源。

淮安是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周恩來光輝業績和崇高風范是淮安獨特而寶貴的精神財富。2003年開始,每年新生入學軍訓后,淮陰中學高一學生都要進行一場特殊的活動,從學校出發到周恩來紀念館進行瞻仰,往返60公裡,全程徒步,同學們將其稱為精神上的入學儀式。此外,淮陰中學推出了5條沿著恩來足跡行走的研學路線。

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是全國首所五星級紅軍小學,已成為全國400余所紅軍小學對外展示素質教育的窗口。周恩來紅軍小學校長管曉蓉告訴記者,學校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境,校內進行實境體驗,校外進行尋訪研學。

該校將長征途中重要的革命遺址做成微縮景觀,課間孩子們在“鐵索橫江”的“瀘定橋”上攀爬,在“赤水”河畔的迷宮裡穿行,在重重“碉堡”包圍下突破“封鎖線”……將抽象的長征精神融入學生的體驗活動之中。從2011年起,該校推出“長征路上的豐碑”等紅色研學主題活動。在15天的尋訪中,“紅軍娃”們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參觀長征沿線的革命紀念館、紅色遺址、重大革命事件紀念地,尋訪老紅軍后代,走進沿途的紅軍小學,開展長征歌曲大家唱、紅軍故事大家講、紅色日記大家寫等活動。在尋訪中傳承優良傳統,在研學中踐行長征精神。

六年級的胡馨月去年參加了學校紅色研學活動,她去了重慶,參觀了解放碑、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渣滓洞等,一路下來,她感慨道:“看到先輩們前赴后繼,付出很大犧牲,才換來我們現在的生活,覺得我們也應該立大志、勇擔當。”

新安小學四年級學生李伯豪最近又開始了《新安旅行團》話劇的排練,通過演這個戲,他對新安旅行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年暑假,這部戲將開啟全國巡演。

實施“融學課堂”改革,突出思政課一體化

每年四五月份,劉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園都會迎來一批特殊的講解員,來自淮安市劉老庄連紅軍小學的“紅色小導游社團”成員為參觀者進行義務講解。

劉老庄的孩子,從小就聽老人講八十二烈士的故事。五年級的馬智宇上小學之前就聽爺爺講過很多次,一年級的時候,學校的校本課程讀本《國防科技教育知識普及讀本》裡講到了八十二烈士的故事,這節課程的拓展練習要求同學們搜集八十二烈士英勇抗敵的小故事。馬智宇回到家請教爺爺,爺爺告訴他,白思才連長很勇猛,16歲就參加了紅軍,還參加了長征,抗戰初期還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村裡的老人們都說,陵園裡那棵80多歲的桑樹,見証了他們犧牲時那場戰斗的壯烈。

“不僅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學過劉老庄連的事跡,語文課上也學過。”馬智宇記得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特意講到劉老庄連與劉老庄的魚水深情,講到鄉親們對劉老庄連的感恩。

劉老庄連紅軍小學校長庄毅介紹,學校圍繞“懂得感恩 志存高遠 自強不息”三大核心品格,正在推進“紅娃成長”“紅娃行動”“紅星閃亮”三位一體的“紅色基因傳承”校本課程體系。

淮安市樹立系統思維,統籌推動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創新實施“融學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引導青少年從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社會實踐中增長本領、涵養品格。

在思政課一體化的推動下,淮安市創新實施了“融學課堂”教學改革,引導青少年從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社會實踐中增長本領、涵養品格。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5月25日下午,周恩來紅軍小學的詩社社團課上,一位身著漢服的同學站在一棵梅花樹的道具旁,聲情並茂地演繹著以“梅”為主題的詩詞。從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到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顏色,要留清氣滿乾坤”再到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或宛轉悠揚,或慷慨激昂,隨著詩境的變化,這位同學轉換著自己的表情和語氣。

道德與法治課上引入剪紙的傳統技藝,語文課上講述精衛填海引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數學課上認識貨幣單位時引入郵票收集活動,科學課上通過活字印刷介紹中國的四大發明,音樂課上通過新旅歌曲進課堂講述新旅的歷史……

“為深入推進和實施一體化思政課課程體系,淮安創設了共享機制。”淮安市教學研究室康泉教研員介紹,2020年11月,淮安市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聯盟。2022年9月,又成立淮安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教研中心。此外,還建設了思政課堂的紅色“課程庫”,圍繞“學、思、踐、悟”四個方面,聚力開發“理論課堂”“宣講課堂”“體驗課堂”“實踐課堂”等紅色教育特色課程。

為了提升鄉村小學的課程開發和實施能力,淮安推出了“愛在鄉村教育”活動,由名師帶隊到幫扶學校定期幫助打磨課程。

新安小學的劉蘭蘭老師前陣子去了博裡鎮中心小學,與該校師生一起打磨《趙州橋》的教學流程。在原教學設計中,老師只是把課文按照大綱要求講解了一遍。劉老師在跟學校老師討論的時候了解到,博裡農民畫是淮安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正在以此為主題開展“我是小小傳承人”活動。劉老師結合本鎮的特點,建議老師將博裡農民畫的元素融入到《趙州橋》的教學中,設計了畫一畫趙州橋、說一說家鄉農民畫等互動環節。

實施“廣德育”工程,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

去年11月,淮陰中學高二8班學生陳佳宜作為唯一一名中學生代表,在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的學術年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撰寫的文章在《覺悟》雜志上發表。

“周總理童年讀書處、故居、紀念館,我從小到大去過很多次。學校裡每年都有不少關於周總理的紀念、學習活動。”陳佳宜說,這幾年來,每次讀到與周總理有關的內容,就把自己的想法記錄在電腦裡。

近年來,淮安持續實施“廣德育”建設工程,深耕“周恩來班”創建,創成省市級“周恩來班”2562個,涌現出56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和“最美中學生”。發起成立全國“周恩來班”創建聯盟,形成“周恩來崇高品質涵育時代新人”課程體系,打造了引領全省、影響全國的“周恩來班”建班育人的江蘇樣本,研究成果榮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探索形成以“育德”一體化促進“育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淮陰中學德育處主任高新民告訴記者,學校通過“周恩來班”創建,形成了紅色基因傳承課程、綠色環保實踐課程、紫色勵志筑夢課程、青藍互助自治課程、橙色暖心關愛課程五類課程,增強了學生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經過3年的培訓,新安小學教師劉蘭蘭成了一名家庭教育宣講師。“學習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內容,確實獲益不少。”劉老師現在教四年級語文,孩子如果有心理健康問題,她能夠用所學及時發現並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上學期,她曾經幫一名同學改善了親子關系,這學期,這名同學的性格明顯開朗了許多。

淮安還推出了家庭教育“八個一”系列活動,即編寫1套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建立1個視頻公眾號,建立1個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建立100個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站,選樹100所家庭教育示范校(園),培養100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市縣聯動開展100場以上線上線下家庭教育公益活動,每學期開展一場“百千萬”家訪活動。此外,淮安市教育局和市婦聯還聯合開展“星火計劃”網絡化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項目,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淮安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皇甫立同介紹,淮安按照主題教育謀先、學深、做實的要求,在廣大教師中深入開展“記囑托、憶回信、走前列”活動,緊密圍繞教師、學生兩大主體,以“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師德師能提升工程”“五育融合創優工程”“發展成就感悟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工程”“紅色基因傳承工程”6大工程、20項行動為抓手,筑牢學校“主陣地”,奏好活動“交響曲”,構建社會“大課堂”,加快形成培養“四個自信”孩子的淮安范式。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