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連雲港七裡橋村:小吊車撬動數億元產業鏈

2023年07月10日18:34 |
小字號

在東海縣張灣鄉,看似不起眼的七裡橋村,卻有著“華東吊裝第一村”的稱號。薔薇河在村子東側靜靜流淌,沈海高速、204國道從村庄穿過。風吹稻田,紅橙交錯的吊車與綠色的農田交相輝映。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在嚴禁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的政策背景下,對大多數傳統農區的普通村庄而言,通過農業內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和村集體增收,變得越來越困難。

從種地、開米廠、養金魚到進軍吊裝車行業,在村兩委的推動下,七裡橋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定位,憑借一台台吊裝車輛,撬動數億元的吊裝產業鏈,以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如今,僅有3450人的七裡橋村,擁有各類吊裝車輛2000多台,注冊吊裝公司近200家,固定資產達15億元,年產值3億元到5億元,先后在昆山、張家港、杭州設有3個流動黨支部,成立了吊裝產業黨建聯盟,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的新路子。

順勢而為

抓住行業風口

七裡橋打造吊裝金字招牌

從204國道右轉進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大型標牌———華東吊裝第一村,路的另一側,一輛黃色的吊裝車立在村口。村裡處處都是“吊裝”元素,這是七裡橋村近年來的發展之本,也是七裡橋人的驕傲。

以前,七裡橋村是傳統的農業大村,主產水稻、小麥,如何讓老百姓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是村裡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們村開始是養金魚,從1991年開始池塘放養,是全市最大的觀賞魚繁育中心,后來又開米廠。20年前,我們發現吊車市場很好做,就從零零散散開始做,從第一台車開始,到現在的2000多台,村裡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在村史館,七裡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唐兆洲介紹。

唐兆洲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3年,退伍不久的唐兆洲想尋找一條致富之路。從貨車運輸到農用收割機,他不斷嘗試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上海的工地上看到了龐大的吊車。當時,正是建筑業的黃金年代,唐兆洲拿出了所有身家,又貸款幾十萬元購買了第一台吊裝車。“我記得2004年‘五一’期間,工地趕工,單子不斷,一天就掙了15000元,而當時我父母在家種地一年也就掙幾千元錢。”

吊車能賺錢的消息在村裡一傳十十傳百,村民們紛紛投入吊裝行業。從上海到蘇州,從昆山到浙江,哪裡有市場,哪裡有機會,哪裡就有七裡橋人的吊車。一時間,上海的大小工地,昆山的大街小巷都遍布七裡橋人的足跡。

“就在這裡,當時奔馳寶馬各種豪車雲集,全國各地的吊裝車老板都回來了,對他們來說,七裡橋不僅是生養他們的地方,也是大家在外闖蕩的底氣。”在“華東吊裝第一村”標牌下,唐兆洲講述著立標牌那天的情景。

借勢而進

堅持組織引路

小吊車撬動數億元產業鏈

黨建引領富民興村,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舉,也是鞏固執政根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

說起七裡橋吊裝車的發展,從一開始的黨員帶頭、組織孵化,到后來的組團發展,“在家找村裡,在外找支部”這句話被在外打拼的七裡橋吊裝車老板們時常挂在嘴邊。支部像一個大家長,為村裡人兜底、解難,引領大家前進的方向。

黨員帶頭,支部領路。2010年10月,在張灣鄉黨委的支持下,張灣鄉(昆山)流動黨支部成立,沒多久,張灣鄉(昆山)流動人大代表之家揭牌。隨后,昆山東海吊裝產業黨建聯盟也組建起來。聯盟下轄昆山、張家港、杭州3個流動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30余名,通過黨組織這一紅色基因賦能,把特色吊裝產業聯盟作為著力點,跨區域整合產業資源,以“黨建+吊裝產業+聯盟”方式實現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從而實現吊裝產業快速壯大。

在吊裝行業打拼了近20年,2020年,唐兆洲當選七裡橋村兩委負責人。

“現在浙江吊車緊缺,有意向的可聯系我……”唐兆洲的朋友圈裡,一條條吊車需求信息正在刷屏。“現在我們的業務已從省內拓展到省外。身在家鄉,千裡之外的市場行情一清二楚,這一切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關懷,‘昆山東海吊裝產業黨建聯盟’給我們提供信息支持,引領我們開拓市場。”唐兆洲笑著說。

如今,七裡橋村擁有各類吊裝車輛2000多台,注冊吊裝公司近200家,固定資產達15億元,年產值3億元到5億元。

錢袋子鼓起來后,大家開始想著如何反哺家鄉。

七裡橋村兩委正在籌備七裡橋吊裝產業園,計劃設立電子商務信息平台,開展零配件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目前已經有80多家吊裝公司回流入駐,屆時既能解決村內富余勞動力就業,又能解決吊裝行業發展缺人的困難,讓吊裝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產生利潤點,持續放大富民興村效應。”唐兆洲說。

乘勢而上

找准發展定位

昔日小鄉村迎來大變化

村外吊車遍布華東,村內生活越來越好。

走進七裡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幾位村民正在悠閑地看書。這裡整合辦公議事、便民服務、醫療養老、休閑娛樂、讀書看報等服務內容,為群眾構建了一個“十分鐘便利生活圈”。隔壁就是剛投入使用的七裡橋衛生服務中心,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就醫。

村裡三分之二人在外地從事吊裝行業,留守的1000多人怎麼辦?

近年來,除了吊裝產業,七裡橋村創新形式,以黨建+支部+合作社形式發展高效農業,盤活村裡耕地資源。村裡現有100畝水蛭養殖、80畝觀賞魚養殖、60畝稻田養殖龍蝦,還有採摘園、家庭農場等,村集體收入同比增加30%,增加就業人數上百人。

七裡香農耕文化園和柿柿如意採摘園就位於七裡橋村部北側,是一個集“種植、養殖、餐飲、觀光採摘”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庄。這裡距離市區近,每到周末,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和研學團。

如今的七裡橋村,村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新建U形渠、排水站,安裝了LED路燈,配套設施全面提升。村裡連續舉辦了“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勞動模范”等評選活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先后獲得了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村、連雲港市精神文明村、優秀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楊銳冰 庄婷婷 張鵬)

【調研手記】

推進富民興村,黨建引領是核心,選准路子是關鍵,惠民利民是目標。七裡橋村的發展路徑正是堅持黨建引領,由產業興帶動生活美的富民興村生動寫照。

連雲港“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研究院院長、江蘇海洋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楊殿闖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黨建引領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石,富民興村必須優先發展產業,統籌處理好人、地和政策之間的關系,做好土地統一經營文章,用足用好富民增收政策,完善富民興村體制機制。

富民興村,黨建引領是“核心”。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建引領有效盤活資產、資源,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富民興村不斷擴面提質。

富民興村,路徑選擇是“關鍵”。七裡橋村通過基層黨建“政治引領”、基層黨員“先鋒引領”、專家“技術引領”,以個體發家帶動群體共同致富,以特色產業鏈帶動共同發展。

富民興村,黨建惠民是“根本”。七裡橋村加強資源整合,把群眾參與、群眾受益作為工作根本,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將發展的成果惠及民生、反哺發展,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的紅利。

組織引路、頭雁引領、產業引航,期待越來越多的鄉村成為“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的港城樣板。

來源:連雲港日報

(責編:張瀚天、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