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籍地圖編纂城市圖志 《江蘇古代城市圖志》出版

《江蘇古代城市圖志》新聞發布會。人民網 俞楊攝
人民網南京7月24日電 (俞楊)24日下午,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編纂出版的《江蘇古代城市圖志》在南京發布。據悉,該書利用古籍中的地圖編纂古代城市圖志,這在全國尚無先例。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左健偉認為,《江蘇古代城市圖志》的獨特性在於把城市文化遺產的內涵做了進一步擴充,也就是把古代文獻記載的地域歷史和古人描繪的古代城市圖景,也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現代城市設計、規劃和建設中加以綜合吸收、考量,不僅有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歷史,也有利於在城市建設中延續文化根脈,傳承城市文明。
“江蘇擁有吳越、金陵、淮揚、楚漢等優秀傳統地域文化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金文看來,江蘇歷來高度重視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並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道,在快速城鎮化階段,江蘇保有全國最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及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脈延續、特色風貌保持等方面成效顯著、走在前列。
《江蘇古代城市圖志》。人民網 俞楊攝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認為,江蘇充分利用自身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省情特征,發揮現存志書數量多、質量優的優勢,組織文史、住建等領域的專家及時開展研究,率先在全國編撰形成厚達400多頁的地方圖志,並在歷史文化闡釋形式和內容上做出了諸多大膽探索創新,對帶動全國各地的實踐創新、助推城鄉建設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具有重要價值。
江蘇素有“方志之鄉”的美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蘇地域共編纂各種志書約1200種,流傳至今的有近千種,約佔全國的1/10。《江蘇古代城市圖志》以此前出版的《江蘇歷代方志全書》所收錄的650多種方志古籍為依托,以江蘇省現行行政區劃為標准,分設13卷,收錄了新中國成立前各省、府、州、縣城市史簡介共48篇、圖片260余幅,卷首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地圖——蘇州南宋碑刻《平江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