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星火”何以燎原

——記陸軍工程大學“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

2023年08月06日15:1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時值酷暑,腳步不停。從武漢到重慶,剛剛完成一輪宣講的吳清江,來不及休整,又趕往河北張家口。

東至海防前哨,南到叢林腹地,西赴雪域高原,北達茫茫戈壁。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后,陸軍工程大學“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奔赴大江南北,足跡遍布一座座軍營,也有地方校園、田間地頭。

這個群體由5個理論宣講服務團隊發展而來,近五年先后有10余篇論文入選全國全軍重大理論研討會,30余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級獎項。2022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陸軍工程大學“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星火”教員李暄登上海防島嶼,與官兵一同巡邏。李浩攝

“星火”教員李暄登上海防島嶼,與官兵一同巡邏。李浩攝

播撒理論火種

每一個營區、每一個海島、每一個哨點,即使再遠,“星火”教員們也要親身抵達。

東南沿海青嶼島,常年風大、霧濃、濕度高。今年2月,曹二剛教授來到這裡,上海島、登船艇、進班排,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基層官兵面對面促膝交談,進行理論服務和宣講答疑。

4年前,曹二剛有次赴北部戰區陸軍某旅開展理論宣講。此間,某哨所山路難走,又趕上天氣不好,他還是堅持要走一趟。沒有講稿、沒有課件,他就以拉家常的方式為值勤戰士講了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形勢教育課。

宣講用心用情,心向一線官兵。近5年來,“星火”教員群體先后奔赴重大演訓、搶險救災、抗擊疫情一線,組織宣講服務600余場,也與基層連隊宣講骨干建立了傳幫帶關系。

“有戰友問我,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去年底,作為某連隊理論宣講骨干,劉誠與“星火”教員秦潔聯系頻繁,為的就是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得更透徹。

“黨的二十大開幕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代表團,講起當年人們對現代化的理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肉片’。短短幾十年,如今朴素的夢想早已成為平常的日子……”隨著秦潔的深入講解,劉誠心裡也越來越亮堂。

舉一反三,劉誠和戰友這樣講:“以前駐訓時睡地窩子、住帳篷、燒煤,現在住活動板房、用電暖器,以前駐訓時仿佛身處信息孤島,現在駐訓地網絡暢通無阻…………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在我們邊關的點滴體現。”

“星火”相傳,串聯軍地。今年6月27日,陸軍工程大學舉辦“星火耀青春 思政軍課堂”建設成果交流展示活動,現場與南京市秦淮區17所學校組建“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星火”教員俞紅是該思政聯盟的專家組成員之一。

2016年,俞紅所在的政治理論教研團隊被樹為軍隊典型。2017年軍校改革,四省五地軍校合並為陸軍工程大學,理論經驗豐富的俞紅成了“星火”帶頭人。“我們將與聯盟學校一起,不斷挖掘用好共建特色資源,常態化推行信息互通機制,共同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扎實有效開展。”俞紅說。

為讓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陸軍工程大學“星火”教員群體指導各校區成立了“烽火”學員宣講團、“紅岩雪鷹”宣傳隊、“為戰”青年博士宣講服務團等12個群眾性宣講團隊,教員和學員一起走出校門廣泛開展宣講服務。

教員俞紅介紹“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情況。人民網記者 耿志超攝

教員俞紅介紹“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情況。人民網記者 耿志超攝

高擎信仰火炬

前不久,“星火”教員佘穎穎收到一封來自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的信。看著信封上的名字“馬明”,佘穎穎腦海裡浮現出了那個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學員,他對理論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教員,如今我已是班長了,在擔負邊境巡邏任務的同時,我按照您教授的方法帶著戰士們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是我們奮力前行的指路明燈。”馬明在信中所寫讓佘穎穎倍感欣慰。

理論教員的思想引領,猶如點亮學員心靈的一顆火把。“星火”教員群體在授課施教中,既講清理論觀點、決策部署,又回答學員“為什麼”“怎麼干”的追問,讓學員真正把新時代強軍興軍的使命任務、奮斗目標、根本原則、重要路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學深悟透,融入實踐。

2017屆國防生學員劉一鳴,曾參與組織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競賽,賽后有企業贊助商找到他,高薪許諾他畢業后到公司上班,並為他制定了一份細致的職業規劃。“老實說,他們開出的條件對當時的我還是很有誘惑力的。”劉一鳴說,因為內心的軍旅情結,他沒有去那家公司,而是選擇到陸軍工程大學讀研。

彼時,劉一鳴對自己專業的未來和今后的軍旅生活還沒有清楚的認知。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因為學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劉一鳴開始與俞紅等“星火”教員們有了交集。在俞紅的引導下,劉一鳴的視野和心胸逐步打開,選擇繼續深造。2020年,他還被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並立下了三等功。

“俞教員帶我走出了‘小我’的空間,讓我感受到自己在軍營裡的廣闊天地。”如今,劉一鳴已博士畢業,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校教員。

隨著“學習強軍思想 建功強軍事業”成為學員們共同的價值追求,陸軍工程大學畢業學員中近年先后涌現出黨的二十大代表楊德龍、“全軍備戰標兵個人”簡春、一等功臣王春衛等優秀代表。

“英雄們的事跡讓我備受感動。未來,我願像駱駝刺一樣扎根基層、戍守邊疆,讓青春在許黨報國中閃光。”學員晏子祎在聽了“星火”教員王晶關於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先進事跡的課后,主動遞交了戍邊申請書。

當下,這些理論星火已點亮盞盞心燈,傳遍軍營內外,陸軍工程大學“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也名歸實至,成為新時代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思想、點燃理想、激揚夢想的一面旗幟。(耿志超 王含豐 朱桁岡 肖力銘)

(責編:張瀚天、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