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傳統產業創新升級 連雲港制造為大國重器“添翼”

組織太平洋半導體、江蘇普樂菲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0家新材料企業申報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指導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成立海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聯合研發實驗室,加強海洋新材料領域關鍵性、創新性及前瞻性技術攻關……
近年來,連雲港市圍繞傳統材料工業創新升級,抓住產業轉型的機遇期,因地制宜發展新材料產業。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該市新材料制造業實現產值395.53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石化新材料行業貢獻度超過八成,成為全市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顯著亮點和重要支撐。
轉型升級
在連雲港市開發區中復神鷹碳纖維生產車間,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絲經過熱處理后,隨著溫度的上升,歷經淺黃、褐色、咖色的轉變,最終“瘦身”成為結構穩定的黑色碳纖維。
作為國內少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企業,中復神鷹同時具備高端碳纖維生產能力和碳纖維生產的成套設備。目前該企業已經率先攻克干噴濕紡碳纖維技術,實現T700、T800等高性能碳纖維千噸級產業化。
東海縣是國內重要的石英砂生產基地之一。上世紀90年代,隨著國有企業改制,原有的東海石英砂企業宣布解散,一批設備、人才流向市場,最終誕生了石英股份、福東等行業領軍企業。東海科技局局長李騰介紹,如今,連雲港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產量佔全國80%以上,圍繞硅資源及其相關產品深加工,形成了光伏材料、電子材料、高端磨料等細分行業。
連雲港市科技局高新處處長張健介紹,圍繞碳纖維產業鏈,連雲港聚集了核心企業中復神鷹,上游丙烯腈原材料企業斯爾邦石化,以及中復連眾、中復碳芯、神鷹復材、神鷹自行車等眾多下游應用企業,初步形成了從原料、原絲、碳絲、復材到最終制品的產業鏈。
固本夯基
目前,全球材料產業處於變革期,為產業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的連雲港發展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帶來了機遇,連雲港新材料產業鏈內的合作日漸加密。
盛虹石化全資子公司斯爾邦石化生產的丙烯腈,產能達到年產78萬噸,是國內最大的丙烯腈生產商。其自主研發的EVA光伏料產品,在晶點、熔指等關鍵指標改進上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產能超30萬噸,全球市場佔比約28%。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新一輪擴產行動的推進,將有力保障下游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特種工程樹脂等國家戰略性產業的原料供給,並在全球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這樣的發展戰略與中復神鷹“同頻”“合拍”。據了解,目前,中復神鷹在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投建的新的萬噸級碳纖維基地正在加快推進。今年,這兩家新材料企業還簽訂了原材料合作戰略協議,將充分發揮雙方生產、技術及營銷渠道等資源互補的優勢,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
連雲港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表示,當前,連雲港正在繪制新材料產業布局規劃示意圖,優化各縣區板塊產業發展定位,細化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產業鏈發展路線,著力構建“三區引領、兩軸聯動”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格局。
持續創新
化工新材料被稱為“發明之母”“產業糧食”,其發展和技術水平直接關系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近年來,連雲港積極開拓新材料產業門類,不斷提升制造水平。
當環境溫度低於轉變溫度,纖維表現為無彈或弱彈,形狀固定率≧80%﹔環境溫度高於轉變溫度,纖維恢復到初始形狀,迅速轉變為高回彈,形狀恢復率≧90%。在杜仲氨綸,一種溫感形狀記憶氨綸讓人驚嘆。據了解,這種材料可以在特定的轉變溫度上下具有不同的彈性和形狀恢復率。
杜仲氨綸研發部部長曾登介紹,溫感形狀記憶氨綸以生物可降解聚酯二元醇作為主原料,採用干法紡絲工藝生產,超高的形狀固定率和形狀恢復率讓面料有記憶功能,適用於開發智能保溫面料和貼身高彈服飾面料,如免燙襯衣、瑜伽服、無縫緊身衣、塑形壓力襪、糖尿病人壓力襪口、假螺紋腰口等多元化領域。
近年來,這類創新產品正成為連雲港新材料的亮點之一。江蘇太平洋石英是國內唯一自主研發並實現規模化生產高純石英砂的企業,高純石英產品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第一、國際前三﹔聯瑞新材料研發火焰法制備電子級球形硅微粉的工藝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硅微粉生產企業﹔華海誠科是國內唯一覆蓋微電子先進封裝用固體塑封料和液體封裝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其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在國內環氧塑封料行業排名前列﹔衡所華威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中國市場佔有率高的先進環氧模塑料生產企業。
重創新,強支持。在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作用的同時,政府也在積極營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條件,使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更有競爭力、更有持續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