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人民日報|江蘇蘇州:融入園林要素 建好口袋公園

本報記者 王偉健
2023年08月16日06: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3年8月16日6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3年8月16日6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蘇州——

融入園林要素 建好口袋公園

  夏日傍晚,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道海路1號院南側的東虹園裡游人如織。這個口袋公園,遠看是一座多功能運動場,走近了才發現儼然一座小巧精致的蘇式園林。白牆青瓦間,芭蕉搖曳,回廊小徑旁,竹影斑駁……“在這裡鍛煉,是一種享受。”家住附近的市民李林說。

  近年來,在蘇州的街頭轉角、交通節點、高架橋下、閑置地帶等各處,一個個“園林式”的口袋公園既滿足了居民的休閑需求,又將城市裝扮得古色古香。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曹光樹介紹,蘇州園林大多處在圍牆內,在推動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蘇州因地制宜推進“園林外移”,讓蘇州園林的造園理念與藝術走出圍牆,服務於城市綠化、居住區環境的建設與改造。

  走進位於廣濟路與上塘街交叉口的雙亭園口袋公園,飛檐翹角的亭台、精致典雅的花街鋪地、造型別致的太湖石,讓人眼前一亮。設計者顏軒挺是一名資深園林設計師,“最大的難點是既要營造出古典園林的優雅意境,又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的休閑需求。”

  為此,顏軒挺在設計中融入各種園林要素,園內漏窗樣式參考滄浪亭,月洞門的設計靈感源自拙政園。他還設計了一片面積達290平方米的牡丹花海,把這座口袋公園打造為一個牡丹品種專園。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四級調研員向華明說,“園林外移”不是簡單地把亭台樓閣、軒榭廊舫等園林要素搬過來,而是要因地制宜運用傳統造園手法,讓蘇式園林的古典韻味融入現代城市的公共空間裡。

  今年56歲的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張喜平,是一位有著30多年造園經驗的老師傅,曾參與可園、網師園、獅子林等知名園林的保護修繕工作,主持參與完成重點仿古建筑工程10余項。最近幾年,他參與了蘇州古城區不少口袋公園的建設。

  “園林式口袋公園的建設,每一處細節都是極為講究的。”張喜平說,“僅木材面廣漆的施工,就要經過清灰、撕縫、打磨、刷色漆等十幾道工序。”

  位於蘇州市體育場西側的環體路小游園改造工程,由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設計師繆珊珊主導,“場地隻有幾百平方米,很狹長,空間小,容納不了太多園林要素,得在意境營造上下功夫。”

  繆珊珊決定在場地內的一口古井上做文章,並利用多層次植被組合和高差設計營造更加幽靜的環境。晚霞之下,居民在古井邊打水洗衣,四周姹紫嫣紅,處處古朴雅致,一幅愜意的生活圖景躍然眼前。

  今年,蘇州將新建及改建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230個,新增及改造綠地210萬平方米。以古典園林為底,以千年古城為核,如今,一個“處處皆景,城在園中”的“公園蘇州”正呼之欲出。

《人民日報》2023年8月16日6版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