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好人沛縣”向上向善

黃啟源
2023年08月17日08:3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一個好人是真善美的電火花,一群好人就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作為2009年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張公蘭老人是“好人沛縣”一個響當當的榜樣。生於1930年的她,家庭屢遭不幸卻一直堅強樂觀,侍奉高位截癱的婆婆無怨無悔,婆媳友愛相守64年傳為佳話。14年前,江蘇徐州沛縣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上下以“好人”為榜樣,弘揚“好人”精神,成為“好人沛縣”建設的起點。

截至目前,當地累計獲評“全國道德模范”1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1名,“江蘇省道德模范”2名、“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2名,“中國好人”18名、“江蘇好人”26名,“徐州好人”“沛縣好人”“新時代好少年”400余名,張公蘭、張捍華等7人的塑像入駐“徐州好人園”,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好人文化。

王大亮夫妻正在巡河。沛縣文明辦供圖

王大亮夫妻正在巡河。沛縣文明辦供圖

凡人善舉

他十四年如一日義務巡河

京杭大運河沛縣湖西段,河水悠悠流淌。從小在運河邊長大的王大亮,是一名義務巡河的志願者。

上世紀80年代,看著受到污染的運河水,王大亮的父親王廣科毅然走上巡河之路。“大亮,咱不能走,我們得把運河看護好。”2009年,王廣科臨終時,給王大亮留下了囑托。

一句承諾,堅守不渝。十四年如一日,王大亮和父親一樣守護著大運河的水質和環境。

風雨無阻,每天一大早,王大亮准時開啟一天的巡河工作,一直忙到黃昏。南起鹿口河河口,北至800米大寬河,他沿著大運河,往返一趟十幾公裡。王大亮多的一天能打撈數百公斤的垃圾雜物。時間久了,哪段河水有污染,哪塊河床出現新排污點,哪片河岸有白色垃圾,他都熟稔於心。

今年45歲的王大亮,對運河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情。平時巡河過程中,隻要發現有人陷入困境,王大亮總會出手相救。義務巡河至今,他先后救起20余人,2019年11月14日更是一次救起5人,被評為“江蘇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此外,他建成“大亮便民服務點”,誰家有了困難,他也總是盡其所能進行幫助。

去年,王大亮登上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面對榮譽和盛贊,王大亮黝黑的臉龐露出了朴實的笑容。

一人興善,萬人可激。在沛縣,像王大亮這樣的身邊好人不勝枚舉:靠打零工撫養已故哥哥家孩子的張景宏,組織家人、鄰居、朋友、同事一起無償獻血的褚慶峰,一片丹心伴夕陽的光榮院院長孫沛麗,面對生活苦難不屈不撓、積極進取的謝長玉……

沛縣好人廣場。沛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沛縣好人廣場。沛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百花齊放

累計評選出各級各類“好人”2000余人

上午8時許,孫遠蓮起床后便開始燒水、煮飯,幫著給患病的小叔子劉敬堂刷牙、洗臉、按摩,然后一口一口地喂飯。劉敬堂的早飯是一根油條,一碗粥。“粥好消化,有的時候配點肉醬給他調調味。” 孫遠蓮邊喂邊說。

孫遠蓮家住沛縣漢興街道南孔庄社區漢祥家園。1999年,劉敬堂查出患有肌肉萎縮,喪失勞動能力。公婆去世多年,照顧他的重擔落在了孫遠蓮和丈夫身上。后來,丈夫也去世了。孫遠蓮沒有退避,一邊撫育兒女,一邊照顧小叔子。

24年來,劉敬堂身上從來沒長過褥瘡,身上也干干淨淨,沒有異味。孫遠蓮用大愛詮釋了“長嫂如母”,今年4月,她被推選為孝老愛親的“沛縣好人”。

漢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華敏介紹,推選孫遠蓮的過程中,社區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組成的評議會初步遴選,把結果交給街道考評推薦,街道再進行走訪調查,最終確定她為縣級好人的候選人,“每個環節都公示,群眾全程監督”。

“沛縣好人”是如何推選出來的?據了解,沛縣將好人歸為見義勇為、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等五類,暢通組織推薦、社會評薦、個人自薦“三個推薦渠道”,建立起“縣(單位)—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推薦評選機構,形成了涵蓋各條戰線、兼顧各個層面、覆蓋各類群體的好人推薦網絡,推動各類先進典型及時得到挖掘、褒獎。

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好人之城”深入人心。沛縣各鎮街、各行業也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職工”“最美人物”“崗位學雷鋒標兵”“最美環衛工”“最美教師”等評選活動,累計評選出各級各類“好人”2000余人,形成了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生動局面,激發了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沛縣市民在“歌風書房”閱讀。苗永樂攝

沛縣市民在“歌風書房”閱讀。苗永樂攝

內涵延展

向上向善的文明氣質得以潛移默化

整潔寬敞的街頭,車輛行人按紅綠燈指示有序通過,面帶微笑的志願者處處可見,市民在商場、車站有序排隊等候……當地通過持續深化“好人”內涵,擴展“文明”外延,向上向善的文明氣質在沛縣得以潛移默化。

每逢周末,文學愛好者李魁常常帶孩子來到附近的“歌風書房”看書。李魁說,平時工作忙碌,周末能選一本喜歡的書看,對他來說是最愜意的事,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也大有裨益。

閱讀,在沛縣這個“中國文學之鄉”蔚然成風。這得益於沛縣打造的城區10分鐘“閱讀圈”和鎮區30分鐘“閱讀圈”,用家門口的一座座書房為群眾文化生活增添詩情畫意。

平時各忙各的,閑來相約踢球,是沛縣一眾足球愛好者的傳統。連續四年的春節,八堡村足球場就沒閑著過,特別是今年的球賽從正月初一踢到初七,從本地火到網上,也引出了今年“五一”淮海經濟區首屆“村界杯”農民足球賽。當地一位村干部徐麗娟發現,“看球賽成了村民們節假日期間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打扑克牌、搓麻將的人幾乎沒有了。”

崇德向善與崇文向上交相輝映,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全社會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多年來,該縣搭建道德講堂,堅持深入開展“學雷鋒榜樣、做沛縣好人”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好人事跡報告團以及好人文藝宣傳隊等,赴學校、機關、企業等處開展專題巡講﹔設置好人文化基金,成立志願者與好人聯合會,對各級好人和道德模范予以獎勵獎補,讓有德者有得,激勵大眾向榜樣看齊﹔把中心廣場命名為“好人廣場”,設立大型好人主題雕塑1座、“中國好人”塑像5座,在全縣各處廣場、景區、居民小區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布設好人小品、好人宣傳專欄1000余處。

沛縣的好人越來越多,好人的沛縣愈發繁榮。沛縣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沛縣錨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以好人文化建設為抓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同頻共振,讓百姓共享創建成果,使群眾在共建共享中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責編:黃竹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