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移起加“蘇” 共譜數實新篇之智能制造

軟硬件研發並進 江蘇制造智能升級

俞楊
2023年08月22日15:0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在蘇州浪潮電子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內,AGV物流小車行動自如,機械手臂有條不紊地運行,電腦屏幕上滾動播放設備質檢照片和數據……這些都是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助力該企業打造的5G智能制造產線上的場景。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指出,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中國移動在江蘇積極響應、快速布局,成立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紫研院”)這一研發單元,以科研力量助力江蘇制造業智能升級。

5G專網質量管家。江蘇移動供圖

5G專網質量管家。江蘇移動供圖

技術加持,推動制造企業網絡升級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工業互聯網,需要搭建起需求與生產之間、雲端設計與現場制造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數據高速公路。其中,如何在生產線上應用網絡資源,完成生產數據的實時採集、傳遞,實現本地不同設備之間互相通信就成為首要問題。

紫研院工業互聯網研發部總監呂嚴說:“把雲網資源和生產制造結合起來,可通過我們的5G新型工業網關來實現。網關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生產設備,成為嵌入產線的智能制造‘小腦’。”據了解,為拓展工控安全應用場景,中國移動5G新型工業網關沒有採用進口主控芯片,而是選擇國產自主品牌芯片,現已實現規模量產,國產化率超90%。

為了讓網絡通信更加穩定,尤其適合在冶煉、礦山等通信條件相對惡劣的場景中應用,紫研院還研發了一款5G輕量級確定性網關,它採用了多發選收、軟件定義時延等技術,使丟包率可以降低40%以上,網絡傳輸時延平均提升近5毫秒。

由於工業網絡需要實時傳輸大量數據,其網速相比日常生活中更快,上行大帶寬是智能制造中特別需要的。中國移動雲小站擁有4.9GHz頻率,通過專屬上行幀結構,實現大上行功能,以700兆的速率採集工業數據。

700兆速率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秒鐘就下載一部電影。紫研院無線雲網研發部牽頭人鄭康說:“4.9GHz頻率基站的特點是相對覆蓋面積比較小,但上行速率較高,在工廠車間這種特定場所裡相對比較合適。”目前,雲小站已在中石化物探院、浪潮智慧工廠、蘇州同維智慧工廠等多家單位試點。

一把鉗子、一個機械臂、一台機組,在工廠車間裡,終端設備連接進網絡之后,如何保証端到端的網絡信號質量,讓設備正常運轉,這是一個難題。

5G專網質量管家主要解決的就是這個難題,它可提供5G專網一體化端到端網絡問題解決方案,把網絡上來自不同終端的數據融合在一起,加上人工智能算法,實現業務質量監測、定制化數據支撐和分析,能夠24小時監控生產設備網絡狀態,可減少80%運維成本。

比如處理廢鋼回收的過程中,生產線上的機械臂自動識別廢鋼的好與次並進行分揀,在這個過程中5G網絡很關鍵,如果網絡有抖動,會影響整個廢鋼分揀效果。因此,在鋼廠車間裡部署5G專網質量管家,可保障網絡質量,及時發現網絡異常並進行處理。目前,該產品已在無錫海瀾之家、蘇州友達光電等園區內試點部署,進一步提升5G專網運維團隊處理問題效率。

AI視覺質檢。江蘇移動供圖

AI視覺質檢。江蘇移動供圖

數實融合,拓展智造場景新應用

今年5月,由工信部主辦的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在山西召開。會上指出,以應用為牽引是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深化推廣的重要路徑。在江蘇,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不斷拓展智能制造新場景應用,成為數實融合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

在制造過程中,有關生產效率、質量、成本、能耗等方面的大量數據會產生,隻有先將這些數據採集出來,用於輔助企業制定決策,才能發揮價值。據悉,紫研院的5G工業數據採集服務已在蘇州浪潮、南鋼集團等多家企業應用,實現現場級設備狀態、業務質量等關鍵信息收集和分析,並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可提供支持工業現場基礎數據透傳的標准版5G數採、支持復雜情況下數據預處理的AI增強版、面向高可靠低延時等嚴苛場景的網絡增強版等類型,現已部署超過1500個場景點位。

在制造企業內,產品質量檢測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紫研院通過研發基於機器視覺的行業AI缺陷檢測模型,整合自動化產線及邊緣計算設備,打造了雲邊端協同架構下的工業產品高精度缺陷質量檢測解決方案,已在省內汽車零配件、印制電路板、成衣等多個質檢場景實現規模應用。

比如汽車輪轂檢測,需要運用多個曲面的視覺質檢算法,“輪轂有多個面,傳統人工質檢需要工人頻繁搬動沉重的輪轂,在強光下憑肉眼觀測,費時耗力。我們採用AI視覺質檢算法,結合機械臂輔助搬運翻轉,能夠精准識別產品外觀上的各類缺陷,精度測量缺陷尺寸。”呂嚴介紹說。

現代制造業中,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工業數據格式和連接方式各異,無法統一管理與識別。讓數據能夠被“找得到”“用得好”,建立統一數據解析標准體系迫在眉睫。紫研院響應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戰略布局,打造“標識通”系列產品,能提供標准化、安全可控的數據交換機制,還可主動標識工業終端,甚至能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搭建企業標識管理行業應用。截至目前,已服務超1000家企業,標識注冊量超5億。

如何選擇合適的智改數轉方案也是不少制造型企業遇到的問題。中國移動基於國家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打造了“工業診斷”系列產品,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行業洞察、數字診斷、兩化融合申報等咨詢服務等,已服務江蘇13個地市,完成診斷調研超930次,輸出超過150份診斷報告。

“工業互聯網產品和應用在研發之初就是為了解決生產一線的具體問題”,呂嚴說,“通過連接豐富的生產要素,把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網絡資源虛擬化等數字技術送到生產側,幫助制造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時代大潮奔流不息,戰略機遇稍縱即逝。江蘇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聚焦重點領域,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在此環境下,紫研院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參與國家科技專項任務,加強與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的合作,發揮特色優勢,在智能制造浪潮中舞出“江蘇風採”。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