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美退役軍人”史春峰:勇往陡山行的“80后兵支書”

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有一位80后“兵書記”,近日被省委宣傳部授予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他就是天泉湖鎮陡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史春峰。多年來,他帶領村民把陡山村從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山溝,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詩意田園,村民們在這裡過上幸福且富足的日子。
史春峰指導村民種植碧根果。盱眙縣委宣傳部供圖
丘陵山區結出“黃金果”
2000年,19歲的史春峰應征入伍,在部隊培養了勇挑重擔、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軍人作風。退伍后,他回到家鄉盱眙,開貨車、辦採石場,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陡山村地處丘陵山區,種植稻麥等傳統農作物效益不高,村裡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老人靠種幾畝薄地勉強生活,史春峰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要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在他的內心扎下了根。
2012年,在專家的推薦下,史春峰承包了一片荒山,開始試種碧根果。當時種植碧根果在江蘇無先例經驗可借鑒,鄉親們笑他是個“楞頭青”,他硬是摸著石頭過河,咬牙堅持了下來。幾年后碧根果有了不錯的收益,當初觀望的村民找到史春峰,他就免費給苗子、教技術,帶領大家一起種,一起富。
2016年8月,史春峰毛遂自薦參加了村裡的換屆選舉,高票當選陡山村黨總支書記。
剛上任就敢於啃“硬骨頭”,在村民眼中,史春峰是個實干家。上任后,在他的主導下,村裡集中流轉出601省道沿線4個組180戶村民的土地,發包給大戶種植碧根果、黃桃、瓜蔞、野馬追等特色林果木。村民們不僅能獲得每畝700元的租金,還可以在家門口給大戶打工,實現“租金+務工收入”雙增收。如今,全村已流轉了90%的土地,碧根果、黃桃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形成了以特色林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態勢。
2020年,陡山村林果迎來豐收,史春峰借勢發力,牽頭成立農產品協會和農業開發公司,注冊“陡山村”地理商標,將碧根果等20余種特色農產品打造成系列品牌,統一包裝、銷售。史春峰還化身“網紅主播”,幫助村民銷售優質農產品。目前,全村共培養起直播骨干人才20余人,“富硒”黃桃、“小石頭”碧根果、“磕磕健”瓜蔞籽等,已成為直播間的明星產品。
游客在“百草園”特色產業園採摘黃桃。盱眙縣委宣傳部供圖
全域旅游跑出發展“加速度”
陡山村毗鄰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有好山好水好生態。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一直是壓在史春峰心頭的大事。經過多番考察、調研論証,他與村“兩委”班子共同謀劃,確定發展以“鄉土韻、農家味”為鮮明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
2019年,史春峰利用移民后扶項目資金,對村內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全面扮靚鄉村“顏值”,打造別具“鄉愁味道”的美麗鄉村。如今前門山居、韓郢田園、桃李天泉3朵“金花”串聯的旅游景觀,已成為游客到陡山村必看的“打卡點”。
既能讓游客“走進來”,又把游客“留下來”,陡山村布局了“玩、吃、住”一條龍服務,規劃打造生態採摘園,“真金白銀”扶持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還先后招引“桃您歡喜”“天泉故事”等多家特色民宿。
“以前我在外打工,一年也就賺個幾萬塊錢。后來在史書記的幫助下,我開辦了紫藤小院農家樂,年收入在15萬到20萬元。”村民華志遠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史春峰了解到他有廚師的手藝,便鼓勵他把自家老房子進行改造,開辦紫藤小院農家樂,村裡不僅免費給他布置外景,還幫他引流客源。如今,華志遠一家老小不僅摘掉了“窮帽子”,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據統計,截至目前,陡山村有採摘園、農家樂、民宿30多家,“玩在陡山,食在陡山,住在陡山”的鄉村休閑旅游已成為時尚,年游客接待量達10萬人次。
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農旅融合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昔日無人問津的小山溝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如今,陡山村集體經濟從2016年的12萬元,攀升至2022年的172萬元,2022年人均年收入達到2.45萬元。(夏如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