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搶鹽囤鹽何時休?

俞楊 楊維瓊 余樂
2023年08月26日08:1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食鹽、面粉、板藍根、瓶裝水……這些年來,被老百姓搶購過的物品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恐怕就是食鹽了。

2003年非典,搶鹽﹔2008年汶川地震,搶鹽﹔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核泄露,搶鹽﹔時隔12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搶鹽再次上演。

淮鹽管夠,不必囤貨

自8月23日開始,搶鹽情形遍及全國各地,從中鹽集團到蘇鹽集團都相繼發聲,穩定市場預期和民心期待。

據中鹽集團披露,當前我國食鹽產品結構佔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

江蘇方面先看市場異動情況,到25日下午,南京部分商超的食鹽貨架依然供不應求。蘇鹽集團數據顯示,截至24日晚18時,兩日內全省約搶購食鹽9400噸,為正常銷量的7倍。

8月24日深夜,蘇鹽集團發布聲明:“淮鹽管夠,請消費者安心選購,不必囤貨。”作為江蘇食鹽供應主渠道,其在全省13個市建有食鹽政府儲備及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共計6萬余噸,可以滿足全省居民2個月食鹽日常用量。

如蘇鹽集團所稱,江蘇市場供應的“淮鹽”絕大部分為井礦鹽,採自地表1000米以下的鹽礦。

您未必知道,“蘇大強”還是產鹽大省,江蘇鹽岩礦產資源儲量及生產規模均居全國前列,在以淮安為中心方圓150平方公裡范圍內,地下岩鹽儲量高達2500億噸。

淮鹽出,天下咸

“淮鹽”因淮河橫貫江蘇鹽場而得名。

歷史上,淮鹽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淮鹽出,天下咸”,“兩淮鹽稅甲天下”之說。

千百年來,淮鹽行銷甚廣。在昔日“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的淮安,勾畫了陸水相接、江河貫通、千帆競發的景象﹔在戰火紛飛的歲月,從建設華中金庫支援前線,到捐贈“淮北鹽場號”飛機抗美援朝,再到改革開放后擔起消除碘缺乏病的重擔。

此次搶購情形發生后,蘇鹽集團位於淮安的下屬企業蘇鹽井神24小時開足馬力運行,其中蘇鹽井神二分公司日產約1100噸,24日發運小包裝食鹽1419噸。

“淮鹽不僅有文化基因、紅色傳統,還有社會擔當。”蘇鹽井神總經理莫宗強說,公司現擁有8個井礦鹽採礦權,保有資源儲量逾120億噸,目前年食鹽生產能力達150萬噸,可滿足江蘇及周邊省份2億消費者的食鹽需求。

搶鹽背后的社會心理

2003年“非典”期間,人們搶鹽囤鹽,是謠傳碘鹽可以防疫。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泄漏。我國部分地區受影響發生食鹽搶購,是因為傳言食用加碘食鹽防止核輻射。

面對一些危機抑或災難,碘鹽自然不能“包治百病”,又何以每每成為人們要抓緊的“稻草”?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后夢婷認為,“這種心理和行為源於本身的信息不對稱,普通老百姓很難掌握事件的全貌和影響,對事件缺乏一個理性的判斷,就會因此產生擔憂和恐慌。”

“這種擔憂本身是我們普通人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由於信息傳播中一些不實信息、虛假信息的混雜,反而加劇了擔憂恐慌的程度。”在后夢婷看來,關於日本核輻射的信息很多,使得網絡上嘈雜的聲音淹沒了理性的聲音。

此外,有一部分人明明知道“鹽的生產並非僅僅來源於海水”,但因害怕別人都會受到謠言的影響,從而使得自己處於“搶不到鹽”的“劣勢”地位,因而產生趨同心理,加入了“搶鹽”大潮。

后夢婷認為,應對這種社會性恐慌心理,一方面需要政府、官方媒體及時發聲,另一方面也需要普通民眾喜歡的意見領袖發聲,合力擊退非理性情緒。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