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省建設邁上新台階 江蘇多項指標居全國前列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楊維瓊攝
人民網南京9月19日電 (楊維瓊)13個設區市、16個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佔比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二﹔74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9月19日,“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九場——“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專場在南京召開。
據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江蘇近年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其中,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等6部作品入選2022年第十六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蘇劇《國鼎魂》、錫劇《燭光在前》等4部作品連獲全國文華大獎,舞劇《朱自清》《紅樓夢》先后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藝創作生產更趨活躍。
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省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總數均居全國前列,數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2022年全省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達3412.5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基層國有文藝院團煥發生機,涌現出江蘇劇目創作“鹽城現象”、基層文藝院團“漣水現象”。此外,江蘇“文化蘇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共有43位“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31位江蘇社科名家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74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當前,江蘇文旅融合發展布局已經由“設計圖”轉化為“實景圖”、讓“大寫意”成為“工筆畫”,蘇州古典園林、黃海濕地、興化垛田、江南水鄉古鎮等具有獨特性、代表性的文旅地標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已初步建成,30個江蘇文旅地標入選文旅部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全省文旅資源普查歷時兩年,共登記文旅資源單體113萬個,建立9個主類和大運河、長江文旅資源專題數據庫。
文化強省建設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精神文明建設。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年以來江蘇省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事跡巡演線上觀看人數超1000萬人次,形成了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濃厚社會氛圍﹔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95個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個功能區(開發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74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0897個行政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中心(所、站)三級全面覆蓋﹔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2022年全省社會文明指數達90.48%,創成29個全國文明城市、273個全國文明村鎮、396個全國文明單位、35個全國文明校園。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鄉鎮企業的發軔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曾先后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在這一優勢的基礎上,無錫促進文化產業升級、文旅品牌深化,努力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與現代文明相貫通,加快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奮力當好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作為大運河原點城市、申遺牽頭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揚州,近年來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大力強化古今文化建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持續打響文化品牌,努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譜寫揚州篇章,在建設文化強省中展現揚州擔當,在推進文化旅游名城建設中彰顯文化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