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如今長江水質有多好?人民日報帶你問江豚

2023年09月20日10:1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多年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全省生態環境實現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9月13日,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南京召開,全面部署美麗江蘇建設,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在會上如是說。

居住在江蘇,我們更能切身感受到,新時代十年,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正在不斷向好、人與自然在這裡和諧共生——如今,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也常年穩定保持Ⅱ類,還能時常看到“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在長江江蘇段逐浪嬉戲。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介紹,南京是全國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居的城市。去年的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長江南京段棲居江豚數量現已達到62頭,佔干流長江江豚總數量的10.4%,是整個長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數量與5年前相比增長了24%。

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物種。過去,由於人為活動加劇,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重損害,長江江豚種群也陷入瀕危。長江江豚數量的不斷增加,折射出長江生態環境之變。近年來,南京市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整治成果顯著,交出了漂亮成績單:2022年,28條入江支流水質全部達標,其中18條主要入江支流水質達Ⅲ類及以上,全市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保持江蘇全省第一。

在“治污”方面,南京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礦庫污染治理工程﹔在“治岸”方面,南京以“不讓一滴污水進入長江”來要求沿江各單位,2016年以來,累計清退長江生產岸線37.6公裡,生態岸線比例從66.2%提高到80.3%﹔在“治漁”方面,南京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重大任務,嚴格在“一江兩湖三河”區域執行10年禁捕政策。目前,長江干流南京段及水生生物保護區219艘漁船全部退捕,長江流域1366艘漁船、2675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實現“漁船退出、漁民退出、社保安置、就業安置”4個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南京聚焦長江南京段生態要素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在生態增容、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上做“加法”,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2016年以來,每年修復濕地面積3000余畝、累計2萬余畝,先后新建了池杉湖、東屏湖、龍袍、石臼湖等4個省級濕地公園,自然濕地保護率突破70%。2021年起,南京開展全市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行動,截至目前,調查記錄物種共2995種,其中南京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84種。2022年長江南京段魚類物種數比上一年增加6種,資源豐度增長近五成——長江江豚的“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西起江寧區新濟洲,東至南京長江大橋,總面積86.92平方公裡。近年來,保護區進一步構建完善了“水中、岸線”立體保護監測體系,讓我們看到長江江豚的機會大大增加。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