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加強秋糧田間管理 保障秋糧豐產豐收

秋風送爽,稻菽卷起千層浪。眼下,江蘇省秋糧面積足、苗情好,豐收基礎穩固。江蘇省各地積極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強秋糧田間的管理,保障秋糧豐產豐收。
當前,淮安市通過大力推廣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科學管理提效益,助力秋糧豐產豐收。一大早,在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的稻鴨共生優質米生產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對新安裝的農作物智能監測預警設備,進行維護調試。
種糧大戶林介鴻今年承包了300畝土地,過去每到病虫害的高發期,他總是提心吊膽,生怕出現病虫害導致減產。現如今,有了這套智慧物聯網系統,他就可以輕鬆地通過手機,隨時了解水稻生長的情況,實時地查看苗情,還能接受農技專家遠程針對性的技術指導。他說:“過去全憑自己的感覺,現在有了物聯網監測系統以后。我們在家,或者在出差路上,打開自己的手機,就能知道稻田裡病虫害的情況,提醒病虫害的防治,還能將水稻的生產情況告訴我們。”
機械化已經成為種糧的大勢所趨。在宿遷市泗洪縣的一處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基地,農技人員正在查看水稻生長情況,並指導農戶採用無人植保機,進行精准噴洒防治農藥。家庭農場負責人裴昌明介紹,現在農場採用無人機進行大規模田間管理,相較於傳統人工噴洒,作業效率是它的20到30倍,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噴洒均勻,有利於水稻的茁壯成長。
種植新技術的運用,進一步助力秋糧穩產增收。在鹽城市南洋鎮潭尖村,100多畝鮮玉米陸續成熟,正式迎來採收期。一壟一壟的玉米放眼望去碧綠挺拔,生機勃勃。粗壯的秸稈上,巴掌寬的葉子襯托著顆粒飽滿、散發著清甜香氣的玉米穗,工人們穿梭在玉米地,田間地頭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種田大戶趙加貴介紹,復合種植能充分發揮玉米和大豆的優勢,達到二者雙贏的局面,從而實現玉米不減產,大豆額外賺的目標。“我今年是套種的,玉米跟大豆套種,套種的話比往年的產量有所提高,玉米要高到30%-50%的比例,黃豆的產量也不同程度提高了。”他這樣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江蘇秋糧積4469.9萬畝,較上年增加9.4萬畝。江蘇的主糧種植中,水稻面積預計3338萬畝左右,農情調度顯示水稻單產有望繼續增長。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宿遷台 淮安台 鹽城台 編輯/徐瑋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