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奏響“一帶一路”協奏曲

在東南亞出差了近半年的張晨,正忙於馬來西亞東海岸線鐵路項目。他所在的中鐵寶橋(南京)有限公司將向這條鐵路供應79組道岔,為馬來西亞織密交通網貢獻“中國力量”。“近年來,我們海外市場發展迅速,產品遠銷泰國、印度、印尼、菲律賓、南非等32個國家和地區,佔國內道岔出口市場的60%以上。”他說。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向實,而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南京,憑借國內為數不多的“公鐵水”樞紐優勢,正在成為長三角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新節點。尤其是有著通江達海優勢的棲霞版塊,類似中鐵寶橋(南京)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在成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見証者、受益者。
九月,一年一度的南京“金洽會”如期而至。作為該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推介盛會,南京把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經貿合作對接會專場活動設置在了棲霞區。搶抓“金機遇”,棲霞還將迎來哪些新期待?
南京市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經貿合作對接會暨2023南京國際友城交流周開幕式在棲霞舉行。棲宣攝
通江達海優勢擴大
穿越時空隧道,中國高鐵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創造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奇跡。但提起鐵軌上的道岔,很多人並不熟悉。記者了解到,如果把鐵軌比作軌道的“骨骼”,那道岔就相當於“關節”。當列車換軌時,正是因為有了道岔連接設備,列車頭才得以轉向,從而引領火車駛入新的線路方向。
中鐵寶橋(南京)有限公司便是這個細分賽道中的佼佼者。“道岔這項產品的科技含量並不拔尖,但這項產品內含百余個零部件,很是考驗項目的產業配套。”據張晨介紹,企業最初探討華東項目落地時,考慮到這裡優越的交通區位和周邊發達的工業體系,一眼便相中了長江畔的棲霞。如今,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打開便証明了最初決定的正確性——產品不僅在國內迅速佔領市場,海外業務版圖不斷擴大,為全球鐵路事業發展輸出“中國道岔”標准。
通江達海,正是棲霞的獨特優勢。在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經貿合作對接會現場,棲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王承江介紹,棲霞位於南京東部、長江之畔,區位獨特、通江達海,既是長江航運的重要節點,也是長三角輻射帶動長江中上游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棲霞完備的基礎設施、繁榮的貿易活動,必將為各類經貿往來提供源源動力。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9月,南京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兼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五種類型。位於棲霞的龍潭片區獲批為南京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這也是江蘇第一個國家物流樞紐。龍潭港還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江海河聯運、公鐵水聯運條件的港口,兼具面向國際和服務內陸兩大功能。此外,中歐回程班列也將終點站選址龍潭地區。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起自京滬線龍潭站,跨南龍路、疏港大道后進入龍潭港口作業區。它是南京國家物流樞紐集疏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三五”港口集疏運重點工程。
“近年來,棲霞著力打造國家級物流樞紐,長江規模最大的集裝箱港區—龍潭港開通了直達日韓、東南亞、中東等多條國際班輪航線,5-10萬噸海輪可直抵棲霞﹔南京中歐(亞)班列從棲霞出發,已累計開行1萬列,連接‘一帶一路’合作伙伴15個國家70多個城市。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兩年超過1000億元。”王承江說。
近年來,棲霞緊扣“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補鏈強鏈,培養一批具有產業競爭力和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持續打造千億級產業基地,制造業規模目前全市領先。相關領域企業數量、產業體量和發展質量持續攀升,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700億元、已佔南京市近1/4。
位於棲霞版塊南京經開區的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是南京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據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鄧壯介紹,企業不僅將產品銷售至印尼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還通過自主創新和海外並購擁有了全球最全頻譜(中)低溫發電機組及系統,在工業石化領域市場佔有率第一,化纖行業市場佔有率超90%。“開放合作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加速全球化布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也將是我們長期的重大機遇。”鄧壯說。
位於龍潭港附近的司機驛站。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政策服務功夫更足
“有任務時,我們從龍潭港出發,往來於南京周邊。公司沒安排,我們就把車停在龍潭港附近的保通路上,龍潭街道在附近打造貨車司機驛站,我們算是有了臨時的家。”9月20日,沒接到運輸任務的司機谷文桃,來到棲霞區保通路貨車司機驛站,把積攢幾天的衣服清洗過之后,好好洗了個熱水澡,吃了頓熱乎飯。
對大多數大貨司機而言,貨車不僅是生產力工具,更是一個移動的“家”。就職於鹽城市一家運輸公司的谷文桃便是常年在路上,吃住也都在路上。“把面包大餅當作一餐是常態,直到今年聽同行介紹了這個好去處。”他說。
據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龍潭街道工委書記武曉路介紹,伴隨著龍潭港的發展,滯留附近的貨車司機持續增多。打造近悅遠來新棲霞,他們主動迎合群眾需求,2022年開辟了2個貨車司機黨群服務站,2023年又打造了8個暖“新”驛站,設置黨建服務、政策宣傳、訴求反饋、安全教育、交流互動、應急隔離等功能分區,配套愛心藥箱、自助售賣機、微波爐、無線網絡等項目,保障司機群體生活保障。
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三大國家戰略交匯點,一批政策利好已讓棲霞有限空間釋放出無限想象。打造貨車司機驛站看似是“閑棋”,實則當地有著更深遠的思考——在這個遠離市區,一度以農業為主的街道分布有倉儲運輸企業243家,聚集了2485名在職貨車司機及眾多零散運輸從業者。服務業乃至工業將是當地“變軌換道”,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今年南京“金洽會”,棲霞區與匈牙利韋倫採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備忘錄,共計攬得32個項目。新實力食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就選擇了與龍潭街道攜手合作。據龍潭街道招商辦蒯樂介紹,新實力食品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頂峰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南京公司成立於2006年,擁有日處理棕櫚原油600噸的生產能力,目前已發展成華東地區名列前茅的大型現代化棕櫚油生產加工基地。此次深化合作,既是企方對棲霞區營商環境的認可,更是看中了項目發展巨大的潛力。
“為全力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領極’,確保企業落得下、留得住、育得好,棲霞在營商環境上下足功夫,聚焦各類投資主體實際需求,堅持頂格服務,落實落細惠企政策措施,提升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區發改委迭代推出優化營商環境4.0版《棲霞區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區工信局開展一對一精准指導等活動,幫助英田光學、紅杉生物等企業成功通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認定。區金融監管局持續豐富棲霞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梯隊儲備庫,推動高華科技、晶升股份、翔騰新材料等3家企業成功上市。
棲霞區主要負責人表示,目前,棲霞已成為南京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既有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雄厚基礎,更為各方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后續,該區將更大力度推動開放合作,將更高水平建設開放通道,更優舉措打造開放生態,發揮江海聯運、雙向開放的優勢,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提升公鐵水多式聯運水平,為共建“一帶一路”人流、物流、經濟流提供優質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