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海門入選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2023年10月11日16:42 | 來源:海門日報
小字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國首批63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海門區成功入選,成為南通唯一,全省兩家上榜單位之一。

近年來,海門大力弘揚張謇先生“艱苦自立、敢為人先”的精神,充分利用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找准鄉村振興“文化紐帶”和“經濟紐帶”的融合點,積極推進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持續推動文化傳播、文創開發、文化旅游等領域破題破冰、出圈出彩,闊步走上了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文化引領

擦亮“張謇故裡”城市名片

漫步青龍港1806景區,見証百年港口煥發新朝氣﹔走進江蘇省江海博物館,追尋千年江海風起雲涌的歷史﹔來到張謇生態頤生文博園,品味頤生老窖的醇香……今年6月,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體外籍粉絲線下行活動走進南通海門,來自美國、加拿大等11個國家的外籍友人在這裡品張謇文化,賞江風海韻。

“海門是張謇故裡,這裡留下了張謇讀書、生活、創業的奮斗足跡,把張謇在海門的遺存印跡有機串聯起來,讓我們在輕鬆愜意的旅程中感悟張謇文化,這實在是非常好的想法。”來自哈薩克斯坦的Diana現就讀於南京理工大學,她表示此次海門之行是全新的體驗,驚喜滿滿。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溯源文脈是基礎。近年來,海門統籌鄉村振興戰略,致力“張謇故裡書寫更多張謇故事”,創新提煉打造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持續提升“張謇故裡·詩畫海門”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將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教育、農業、工業旅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旅IP,全面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征程。目前,張謇人文記憶軸核心項目——張謇故裡景區提檔工程,張謇青少年研學基地和張謇故居、頤生、青龍港1806景區轉型改造,大生三廠文保單位修繕等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研討等項目建設都已取得顯著成效。

此外,海門連續8年開展“張謇文化藝術周”活動,舉辦“新時代視域中的張謇與中國現代化”等系列學術論壇,以張謇故裡景區和江海博物館為主陣地,統籌利用轄區公共文化載體,舉辦大量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研學旅行、海外游客中華文化感知研修旅行、民營企業家培訓等品牌活動,讓更多人感悟張謇文化和張謇精神的魅力,全面提升張謇故裡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創優服務

居民游客共享文化之光

“今年的演出我一連追了好幾場,節目形式新穎,演出也精彩,海門之夏真是我們海門人的大福利!”8月27日,在江海文化公園觀看悅來鎮專場演出的李大爺興奮地說,這也是今年“海門之夏”暨第七屆“江海大舞台”廣場文藝展演的收官之場。

2023年,“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活動共在法治文化廣場和江海文化公園兩個場地呈現了23場群眾性文藝演出,上演戲曲、朗誦、歌曲等300多個節目,參演人員2000多人,線下觀眾超15萬人次,為市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形式多樣的“文化盛宴”,在炎熱夏夜帶來一縷“文化清風”。

“海門之夏”是海門區致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高品質的文化服務,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門大力推進文化民生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建成24小時自助圖書館5家,圖書館分館20家,農家(社區)書屋294個,村居文藝禮堂和百姓大舞台159家,已形成以區級“七館一院”為中心,區鎮、村居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的基礎設施布局,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海門還開展以廣場文化活動、基層文藝展演、精品舞台藝術和“送戲、送書、送展覽、送培訓”等文化四送為主體,文旅產業與文化事業融合發展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每年完成送戲300場,送書3萬冊,送展覽50次,送培訓2萬人次。圍繞“張謇故裡·詩畫海門”主題常態化開展江海文化旅游節、“四季江海”文旅集市、“尋味海門”“廚王爭霸”“點亮海門之美”文旅夜市等群眾性文旅活動700余項,為居民游客提供了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今年首次舉辦的“盛放·海門長江口”音樂節、“6·18海門農文旅電商節”和首次發售的“海門文旅一卡通”在居民游客中受到熱烈歡迎,線上線下好評如潮。

振興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破壁出圈

走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常樂鎮,盡管暑假出游旺季已經過去,張謇紀念館、頤生文博園等熱門旅游地、網紅打卡地依然聚集了不少游客,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正在這裡開展得如火如荼。主鎮區周邊的中南、頤生、官公河、八烈等村乘著全鎮大力發展文旅產業的東風,紛紛打造起各自的文旅名片。“現在的官公河村,依托九龍島文化濕地公園,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旅游產業營業額超過50萬元,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村黨總支書記黃俊亮介紹。

在東布洲科學城,濃濃的藝術氣息賦予這座強勢崛起的科學小城獨特的人文氣質。早在臨江新區產業布局之初,文化產業就被視為聯結和賦能各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角色,布局於園區風景最秀美的環玲瓏湖區域,逐漸發展為文化產業高度集聚的玲瓏灣科教文創園。這裡重點引入教育科研、創意設計、影視動漫等項目圈,業務從最初的動畫內容孵化延伸到動畫內容制作、動畫產業培訓再向短視頻制作、小提琴制作等不斷拓展。近日,玲瓏灣科教文創園獲評南通市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此前園區已有東娛文化、在想文化兩家企業獲評南通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產業是載體。以農文旅產業融合為抓手,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是海門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課題。“近年來,通過深入實施‘文化+’‘旅游+’戰略,海門加大文化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打造體現本地元素,獨具特色的鄉村、工業、研學等旅游業態,豐富文化研學游、生態田園游、休閑度假游、高端商務游等產品供給,推出了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精品旅游線路,形成創新力更強、附加值更高的文旅產業鏈。”海門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海門還因地制宜打造“鮮活海門”“海門禮物”等區域公共品牌,帶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構建起新的文化旅游服務模式,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今年以來,東布洲市民農庄田園綜合體、青龍港1806景區成功入選省級重點文旅項目,在想文化、希諾國潮文創杯壺研發設計、師山文旅商業綜合體、東布洲動畫創作實訓基地等10個項目成為南通市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師山廣場文旅“running”夜上榜“2022-2023年度江蘇文旅消費熱力榜”“文旅消費熱門新場景”。(施莉莉 彭煒峰)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