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親海近海第一區”,如何激活藍色經濟?

張瀚天
2023年10月26日08:1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走進工廠化海馬養殖車間,海水的氣息扑面而來,數以萬計的海馬幼苗在一方方水池裡浮游。這裡是江蘇連雲港贛榆區設施漁業集中區。作為江蘇“親海近海第一區”,贛榆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優良的海水水質、豐富的生物餌料,是理想的海馬繁育地。近年來,當地將海洋生態和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優勢,海域和海島綜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拓展特色漁業規范化多元化發展。今年初,贛榆區作為海洋資源類別入選為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區。

海馬養殖池。姚紹庄攝

海馬養殖池。姚紹庄攝

向海而生,培強“藍色引擎”

贛榆毗鄰海州灣,境內海岸線全長45.71公裡,盛產梭子蟹、中國對蝦、紫菜等30余種經濟海產品,區內在冊漁船1472艘,超過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2022年,贛榆區海洋經濟生產總值233億元,佔GDP的32%,其中漁業總產值超131億元。

水產技術不斷升級,帶動了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在設施漁業集中區,兩棟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示范廠房裡,江蘇尊骉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入駐進行海馬工廠化示范養殖。該公司董事長李君輝透露,他們每天可繁育海馬幼苗5000余尾,已實現種馬和商品海馬的批量銷售,預計今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以上。

另據了解,當地漁業集中區內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兩聯棟示范棚,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10月底完工。

與此同時,贛榆傳統海洋產業也在提檔升級。柘汪紫菜產業園是江蘇省首個紫菜加工全行業電氣化覆蓋示范區,也是贛榆探索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縮影。通過建設特色產業園區、規范園區配套,贛榆將分散的紫菜加工戶集聚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集中供水、治污,切實解決了紫菜一次加工企業的廢水污染和生產用水難等問題。”柘汪鎮副鎮長李清介紹,柘汪紫菜產業園佔地面積約326畝,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可容納180套紫菜初加工生產線,年產紫菜60億張,年產值20億元,帶動約2000人就業。

依托海產品強化產業支撐,贛榆聚力臨港產業,持續增強“藍色引擎”驅動作用。目前該區正完善黃海糧油科技產業園基礎配套,加快中糧油脂項目建設,做大糧油加工、食品加工等產業。依托柘汪紫菜產業園、高新區食品產業園,做響紫菜、魷魚等海洋食品特色品牌,推進殼聚糖止血材料等海洋生物醫藥材料產品開發。

秦山島東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綜合管護平台。人民網 張瀚天攝

秦山島東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綜合管護平台。人民網 張瀚天攝

開拓空間,打造“藍色牧場”

從柘汪港出發,在海州灣內航行近1個小時,便可到達贛榆秦山島東部海域現代海洋牧場示范區綜合管護平台。據了解,該示范區2022年獲批,用海面積達358.626公頃,人工魚礁建設用海面積29.24公頃,水深12米。

“這個綜合管護平台8月19日從山東起運過來,10月9日前完成整體搭建,目前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贛榆區海洋漁業技術指導站站長朱峰介紹,平台長、寬各30米,採用鋼架結構,甲板面積900平方米,配備廚房、衛生間、餐廳、值班室、發電設備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后可以為海底人工魚礁、海上立體化養殖提供生產管護、生態監測等服務。

今年初,高標准建好秦山島東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就被寫入贛榆區政府工作報告。事實上,贛榆區自2020年以來已投入3678萬元,建設1個海洋牧場綜合管護平台和1個魚類增殖馴化網箱設施。“我們借鑒外地深海網箱養殖先進經驗,推動傳統漁業向深遠海養殖、遠洋捕撈轉型。”朱峰說,“后續還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進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設施設備建設。”

據介紹,這片海洋牧場區域未來將以公益性質投入示范性養殖,有力促進贛榆濱海區域形成規模更大、種類更多、覆蓋面更廣、效益更好的特色海洋漁業產業鏈。

目前,綠鰭馬面鲀規模化養殖項目正在推進,預計明年4月投入魚苗。贛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軍介紹,下一步,海洋牧場將繼續從綜合開發、文旅等方面綜合使用,給本地及周邊漁業和海洋養殖作出海洋保護利用及生態養殖的探索和示范。

電商主播正在直播銷售海產品。石橋鎮供圖

電商主播正在直播銷售海產品。石橋鎮供圖

電商賦能,加持“藍色經濟”

贛榆區石橋鎮木套港碼頭,一間簡易板房前,村民李寧架好了聚光燈和手機支架,准備開始海產品直播,李寧的搭檔正在板房裡,操作電腦實時監測后台的銷售數據。

“新鮮的大蝦剛到,各位家人們拼手速、拼網速抓緊搶購,1、2、3,上鏈接……”短短十幾分鐘,李寧的賬號“寧姐海鮮甄選”就賣出了5單對蝦。

李寧從去年4月開始直播,目前已有六七萬名粉絲,直播間銷售額累計近400萬元。“對蝦主要來自南美進口,是石橋鎮主要銷售的海鮮產品之一。”贛榆區九裡海產品電商園運營者孫小波介紹,南美進口的白對蝦廣受國內市場青睞,其全國線上銷售量90%來自贛榆。

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小海鮮與電子商務在贛榆擦出了產業“火花”:像李寧一樣從事海鮮電商的主播數量在3000人以上,網絡商戶達7000余戶。直播銷售產品種類繁多,涵蓋面廣,僅石橋鎮就形成了南美白對蝦、巴沙魚等進口海鮮的特色鏈條,以及香酥小黃魚、香酥帶魚、鱈魚腸、海苔脆等海味零食和海產品預制菜產品。2022年全鎮銷售總額48億元,約4000萬單海鮮產品從石橋走向全國。

“我們前8個月公司產值2000萬元,國慶檔前幾天訂單量劇增,大蝦、黃海帶魚、鯧魚等產品銷量持續上升,每天的訂單在5000單以上。”連雲港愷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仲崇慶介紹,中秋國慶假期前,當地電商企業從9月中旬就開始備貨了。

據贛榆區商務局電商辦主任趙艷介紹,今年1-8月,贛榆實現電商交易額124億元,同比增長29.7%,快遞上行量9041.58萬件,同比增長38.34%。前不久,圍繞海頭鎮、石橋鎮兩個連片鎮打造的贛榆海產品電商集聚區被評為第二批江蘇省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海頭鎮等7個鎮和海前村等12個村獲評“中國淘寶鎮(村)”。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