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探究南京“鬼市”:熱鬧之余如何文明經營?

2023年10月26日07:16 | 來源:江蘇經濟報
小字號

10月21日凌晨的南京市雨花台區紫荊花路迎來了以“鬼”為名的南京鬼市。“不是羊肉劈臉招呼老板”“三分鐘吃完就送你一千”……在一聲聲不尋常的叫賣聲中,文玩字畫、熱飲小吃等種種業態的攤位前無一不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有些生意較好的攤主在出攤一個小時就用光了原材料,早早驅車離開。幾乎每個攤主的面前都放著手機開著直播,一邊賣貨一邊和粉絲聊天。

有著百年歷史的南京鬼市,原本是倒賣舊貨的夜間市集,自出現以來就維持著凌晨經營、日出收市的習慣。如今更是通過網絡的傳播和業態的不斷豐富,成為年輕人體驗夜經濟和懷舊感的網紅夜市。這塊南京夜經濟的“老招牌”經營現狀如何,人氣增長的同時又帶來了哪些管理隱患?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人氣最旺的夜間“鬼市”

南京鬼市為何稱“鬼”?記者調查發現,鬼市出沒的時間和位置的隨機性賦予了其獨特的神秘感。

南京鬼市通常在周末兩天的半夜,即周六周日凌晨1點左右開市,到當天早上5點多才會人去街空,如果是對鬼市並不了解的市民,白天經過鬼市所在的區域時,也很難想象幾個小時前燈火通明、人流穿梭的熱鬧場景。記者獲悉,目前除南京外,廣州、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鬼市”。而南京鬼市與其他同類夜市最大的區別則是選址的不確定性。“大家請耐心等待,不要刷屏,地址出來后會第一時間告訴家人們。”10月22日半夜十二點半,當天鬼市的位置依然沒有公布,在抖音上,主播“南京鬼市(澆汁土豆泥)”和許多攤主一樣選擇在開市前直播,等著向觀眾告知鬼市的地址,接近凌晨1點時,他才知曉具體位置,隨即駕車出發。當天這些直播間觀眾少則上百人,多則數千人,多數人在不停地刷屏求問地址。

“我們這些待出攤的攤主都有一個鬼市群,每次就等群主通知,不到開市前十幾分鐘我們也不清楚要去哪。”10月21日凌晨,在紫荊花路架起大鍋煮著羊頭湯的周陽是最早一批到現場擺攤的攤主,他告訴記者,原本南京鬼市固定在秦淮區朝天宮周圍開市,但由於是自發的民間組織,既沒有官方管理,也為了躲避城管和居民投訴,如今的南京鬼市每次的地址不再固定,由攤主們口中的“鬼王”,即鬼市群群主在出攤當晚臨時通知。

雖然名中帶“鬼”,但從現場的熱鬧程度來看,鬼市的“人”氣更旺。“今天最起碼有四五千人,從雨花大道綠道到渡橋這邊全是顧客。”在花神渡橋附近,和朋友經營手作壽司攤的陳卜妍才來半小時,就已經賣出了100多個壽司。她攤位上均價隻有3塊錢一塊的壽司,生意好的時候一晚上能賣出近2000元。陳卜妍表示,因為生意太好,好的攤位都要在地址公布后第一時間“沖”到現場來搶。

懷“舊”熱有了消費“新”體驗

獨特的消費體驗和背后的懷舊文化,是南京鬼市對年輕人為主的消費群體最大的吸引力。

在過去,鬼市是交易來路不明的貨物和便宜舊貨的夜間市集,商品以古玩、字畫、舊衣服、舊家具等為主,這些商品在今天的鬼市上依然能夠找到。上至古玩器皿,下至老舊糧票、郵票都有人擺攤售賣。攤主老齊是傳統鬼市的堅守者,攤位上擺放的都是現在難得找到的老舊產品,從價格不等的手串,到成色不一的古式錢幣,再到已經淘汰的老款手機、平板電腦等應有盡有。和餐飲店不同,文玩攤主很少吆喝,甚至保留著以前“莫問出處,買定離手”的習慣,這些獨特的體驗,讓獵奇的年輕消費者大飽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南京鬼市正在向年輕人“妥協”。記者調查發現,文玩舊物在鬼市的中心地位已被取代。如今的南京鬼市,奶茶攤、小吃攤、寵物攤等是熱度最高的攤位,甚至還出現了唱歌、舞蹈等街頭表演,吃喝玩樂已成為如今鬼市的主流,淘文玩則成為文化符號退居二線。

火爆的人氣讓南京鬼市的發展不斷壯大。原本白天在南京南湖擺攤的趙輝夫婦,從8月初開始就每周跟著鬼市出攤。“鬼市沒人收費,不像南湖攤位費一個月要收2500元,生意一旦不好就得賠本。”趙輝說。鬼市客流量大,同樣擺攤3個小時,趙輝在鬼市的收入能超過白天擺攤的兩三倍。記者獲悉,南京鬼市的攤位高峰時已突破1000家,近期出攤時間也在原本周末兩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周三夜市。

“從鬼市的熱度來看,江蘇夜市經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孔群喜指出,南京城市歷史文化傳統與鬼市開放性、低門檻特征相結合,逐步營造出一種神秘而溫暖的夜間市集氛圍,吸引了大批尋求別樣購物經歷、社交體驗的人群。年輕一代通過社交媒體分享攤位信息,迅速構筑互動圈層,創造獨特文化體驗,讓南京鬼市名氣得以在線上線下迅速擴散,一批網紅IP正在迅速崛起。

老招牌如何避免砸招牌

“半夜開市,黎明即散。”這句對南京鬼市運營模式的概括,卻也是如今尚未可及的理想。10月21日清晨五點半,天已微亮,剛剛散去的紫荊花路鬼市現場,空氣中彌漫殘留食品的異味,場地上隨處可見丟棄的垃圾,烤串用的竹簽、零食包裝紙、一次性餐盒,甚至是嘔吐物都不規則地散布在道路兩旁,留給即將上班的環衛工人處理。“他們這麼一搞,我們要多花幾倍的時間來處理。”現場剛剛來上班的一名環衛工人向記者訴苦道。

一些選址在小區附近的鬼市,喧鬧的飆車聲、鍋鏟翻炒聲和嘈雜的人聲更是給周邊住戶帶來了“不眠之夜”。“本來一直想去鬼市,結果開在自家樓下才知道有多吵,夜裡被驚醒了好幾次。”家住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附近的李先生對今年8月家門口的一次鬼市“深惡痛絕”。“當天早上家門口的垃圾碎屑被風一吹,簡直就像刮起了沙塵暴。”李先生回憶。同時,由於攤位和客流佔用了馬路,導致經過的車輛擁堵,夜裡又沒有交警疏導,鳴笛聲四起,甚是擾民。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鬼市已經做出了很多改變。記者在鬼市現場發現,在攤位較集中的區域,擺放了多個印刷著“鬼市衛生,共同維護”的1米多高的紙箱作為公共垃圾桶,而不少經營者也在餐車外挂起巨大的垃圾袋,把客人扔的餐盒筷子統一帶走處理。趙輝說,今年以來,鬼市的組織者一直在努力倡導攤主文明經營,避免出現擾民現象。但由於是自發性組織,缺少真正有約束性的管理措施,加上消費者和攤主素質高低不一,鬼市離真正的文明經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讓鬼市與‘文明城市’和諧共生,規范化和合法化是關鍵。”孔群喜指出。他建議,有關部門應探索設立專門監管機構,出台相關規章制度,提高夜間市集管理水平與執法透明度。並探索在城市規劃中劃分特定區域供鬼市開展,避免隨意佔據道路空間,促進夜市經濟有序成長。同時,南京還應定期評估鬼市運營狀況,加強警力調度與監控設施布置,保障市民、游客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孫煒杰)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