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海門入選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2023年11月06日15:55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東臨黃海,南倚長江,江風海韻在海門交匯,形成了獨特的江海文化。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示了全國首批63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海門區入選,成為南通唯一,全省兩家上榜單位之一。近年來,海門以張謇文化為引領,找准鄉村振興“文化紐帶”和“經濟紐帶”的融合點,推進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走上了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文化引領,打造城市品牌

  作為狀元故裡,張謇文化是海門獨一無二的城市印記,更是海門這座城市的精髓和靈魂。

  漫步在長江邊的海門青龍港生態公園,清風徐徐、江水滔滔,江堤內外滿目青翠,身后的售票廳、候船室等建筑修舊如舊。

  1888年,青龍港與上海客運碼頭通航,張謇創辦大生輪船公司之后,青龍港碼頭逐步發展壯大,直到1999年退出歷史舞台。2021年,作為沿江生態景觀帶工程示范項目的青龍港生態綠地項目全面啟動。該項目以長江大保護為建設背景,著重凸顯張謇文化和青龍港老碼頭的工業文化,打造四季變化鮮明的景觀生態綠地。

  海門是張謇企業家精神最全面最權威最源頭的核心傳承區和有力弘揚者,為此,海門有機整合張謇遺跡資源,科學規劃設計了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而青龍港生態公園正是記憶軸的起點和源頭。

  漫步青龍港1806景區,見証百年港口煥發新朝氣﹔參觀張謇生態頤生文博園,品味頤生老窖的醇香﹔來到大生三廠鐘樓,回憶曾經的崢嶸歲月……如今,一條軸便全景式展現了張謇精神在新時代的現實意義。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溯源文脈是基礎。近年來,海門持續提升“張謇故裡·詩畫海門”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將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教育、農業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旅IP,全面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征程。

  此外,海門連續8年開展“張謇文化藝術周”活動,舉辦“新時代視域中的張謇與中國現代化”等系列學術論壇,以張謇故裡景區和江海博物館為主陣地,統籌利用轄區公共文化載體,舉辦大量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研學旅行、海外游客中華文化感知研修旅行、民營企業家培訓等品牌活動,讓更多人感悟張謇文化和張謇精神的魅力,全面提升張謇故裡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創優服務,共享文化之光

  無名無款,隻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10月17日、18日,大型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首次展卷海門大劇院,在海門掀起了一股“青綠”風潮。“連著兩場演出座無虛席。”海門大劇院營銷中心主管仇勝男說。

  “青綠”爆火海門,是海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縮影。今年的端午期間,為期兩天的“盛放·海門長江口音樂節”圓滿落幕。長江口音樂節是海門今年以“文化紐帶”促進“經濟紐帶”的一個典型。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區住宿、餐飲、購物、旅游等相關領域消費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酒店入住率增幅達41.11%,大型商超銷售額同比增長10%。

  今年夏天,“海門之夏”廣場文藝調演活動共在法治文化廣場和江海文化公園兩個場地呈現了23場群眾性文藝演出,上演戲曲、朗誦、歌曲等300多個節目,參演演員2000多人,線下觀眾超15萬人次,為市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形式多樣的文化盛宴。

  近年來,海門大力推進文化民生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建成24小時自助圖書館5家,圖書館分館20家,農家(社區)書屋294個,村居文藝禮堂和百姓大舞台159家,已形成以區級“七館一院”為中心,區鎮、村居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的基礎設施布局,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今年共完成送戲下鄉超200場,送展覽30余次,送培訓超8000人次,送書1.4萬余冊,全區各類文化場館總服務人次位居全市前列。

  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一條線路即可體驗農耕文化、露營野趣、景區生態、鮮果採摘等幾個各具特色的農文旅項目,在常樂鎮,這條鄉村旅游精品線年接待量超150萬人次,實現旅游年收入突破7000萬元,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正在這裡開展得如火如荼。

  常樂主鎮區周邊的中南、頤生、官公河、八烈等村乘著東風,紛紛打造起各自的文旅名片。“通過做強做優景區和特色田園等文旅綜合體,頤生村形成了100畝鄉村振興樣板區。去年全年吸引游客1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帶動了56名低收入群眾富起來,頤生村集體收入突破500萬元。”頤生村黨總支書記顧倍蕾介紹,如今頤生村已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江蘇省水美鄉村”。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文化是根本,產業是載體。近年來,海門以農文旅產業融合為抓手,積極推動旅游與鄉村自然資源、文化價值、生態環境、特色村落的深度融合和產業嫁接,激活海門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推進過程中,海門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民俗、民間藝術、民俗表演、本地美食等文化資源,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形成具有競爭力多元化的文化產品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臨江玲瓏湖文化村,重點發展動畫動漫創作生產、網絡短視頻制作、藝術家孵化、版權和文化軟件服務、西樂器制造等﹔三星家紡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片區,重點發展抽紗刺繡工藝品制造、高端創意家紡設計、網絡直播平台基地、攝影擴印服務等﹔常樂、四甲、余東重點發展建筑設計服務、紅木雕刻工藝、金屬工藝美術品、杯壺創意設計生產等產業﹔悅來、正余、海門港新區重點發展智能教育裝備、廣播電視配件制造、AI人工智能等產業……如今在海門,各板塊文化產業遍地開花,美麗鄉村風景如畫。(袁曉婕 黃天玲)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