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海州:黨建賦能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小蕩村與林源集團黨組織在田間調研。新壩鎮供圖
傍晚,在連雲港市海州區寧海街道楊場村蝸牛基地裡,7名工人正在處理著冷鏈蝸牛,在一旁的地裡,楊場村黨總支書記喬輝在對其他蝸牛進行投喂。“前幾年,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亟需引入產業帶動村民就業,白玉蝸牛產業是我們村領辦的基層黨建創新項目,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村主要的經濟增長點。”喬輝說。
小蝸牛撬動大產業,村兩委帶頭打造的“合作社+公司+農戶”產業模式的海蝸牛產業園基地,如今已增加村級集體收入25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海州區依托其城市近郊和文旅等區位優勢,以“黨建+產業”的發展思路,集中打造了農產品種植、水產品養殖、農家樂採摘旅游、文旅民宿等項目,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引擎。
黨建引領促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產業振興的基礎在於土地。“農村的大部分資源都來自土地。如何在緊缺的土地資源上,多層次高效利用土地是我們黨支部需要帶頭思考的問題。”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徐瑤說,傳統的稻麥作物不僅收入低,村裡大批年輕人的流失,也讓這種傳統“種地”模式出現“斷代”危機。
今年9月,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與林源集團黨支部舉行黨建簽約儀式,並選定“農業+新能源”的現代化產業結構推進小蕩村振興發展。目前,林源集團在小蕩村落地的農光互補園項目正在籌劃,雙方在共建中亦達成下一步合作意向,將共同籌劃新型農業現代化苗木基地項目。
“項目建成后,上面是新能源光伏板,下面種植中藥材,預計能為當地提供綠色電力2.4億千萬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4萬噸。”林源集團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長侯玉潔說。
徐瑤表示,村兩委一直在思考如何依托當前的政策進一步挖掘小蕩村產業模式,探索多樣化增收發展路徑。為此,小蕩村依托新壩西瓜產業特色,引進西瓜、香瓜、草莓等經濟作物,通過建設產業化種植示范園區,發展訂單式農業,村兩委亦成立專班帶領村民通過電商直播擴大銷路。據悉,小蕩村目前已擁有8家家庭農場、2家合作社,農業產業結構由傳統的稻麥發展到目前的瓜果蔬菜、光伏農業與中藥材多層次的產業結構。
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如何增加農作物產量一直是農民的痛點所在。小蕩村村兩委還牽線科技鎮長團,通過組織農科院專家進行授課培訓,對村民實行定點幫扶。“以前的香瓜都是地皮式種植,現在改成了吊挂式,每畝增收1000-2000斤,價格也從每斤2元漲到了2.7元。”小蕩村活果家庭農場負責人秦鵬說。
在科技鎮長團專家進行定向幫扶后,農作物病害也大幅減少。嘉益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功說,經過科技鎮長團的指導培訓后,其農田減少了60%的作物病害,每畝地亦增加了2000-3000元的收入。
紅宿聯盟一民宿外景。花果山街道供圖
聯盟拉動聚合力
花果山街道緊鄰花果山風景區,文旅區位優勢明顯。街道為盤活資源發揮優勢,自2018年起便鼓勵村民將自家閑置房屋進行改造、打造特色民宿產業,目前,街道已擁有民宿130余家。然而,大部分村民並沒有運營民宿的經驗,民宿同質化競爭、管理不規范等現象明顯。
“以前一到節假日,客人扎堆來,房源不夠,隻能把人拒之門外。客人不開心,但我們也沒有辦法。”花果山街道H2O民宿老板張迪說。
2022年7月,花果山街道黨工委成立“花果山紅宿聯盟”,與7家民宿簽訂共建協議,對聯盟成員統一管理,並聘請專家開展運營指導及培訓,組織民宿業主外出參觀學習,擴展業主經營思路。
“紅宿聯盟”負責人、花果山街道前雲村黨總支書記武嘯天介紹,“花果山紅宿聯盟”設置了黨員責任崗、示范崗、先鋒崗,實行“1+N”黨員業主聯戶包干模式,一個黨員業主聯動多個群眾業主,促進業主信息共通。
如今,聯盟成員共同承接客源、相互調劑房源,不僅提升了客人的入住體驗,也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自“花果山紅宿聯盟”成立以來,入盟民宿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6%,累計帶動村內26人就業、就業村民人均增收2萬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0年,花果山街道便挂牌成立了“花果山黨建學苑”黨建品牌,並依托黨建品牌的共建優勢,搭建鄉村振興人才通道。截至目前,已引進鄉土人才28名。而自2018年起,海州區便出台政策,在全國選拔優秀本土籍大學生回村任職創業。
對於村兩委班子來說,思維活躍的年輕人的加入無疑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增強基層組織活力。“如何真正把這部分人利用起來,仍需要實踐探索。”徐瑤說,“對於放棄了大城市發展機會,選擇回村任職的大學生來說,更加明朗的晉升發展路線才能把這批優秀的人真正沉澱在村裡。”
在寧海街道楊場村,村中的年輕人仍是少數。“如何留得住年輕人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年輕人流失仍是限制村集體產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喬輝表示。(鄭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