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觀察︱南京“卷起來”的音樂節,圖什麼?

馬曉波 王丹丹
2023年11月09日08:0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大學生樂迷孫浩這段時間忙著趕場,“我加了N個展演群組,跑了多場音樂節,也認識了不少圈內人”。連日來,老山、江心洲、五馬渡、天生橋、樺墅村……南京的音樂節可謂遍地開花。熱鬧人氣背后的消費拉動,抑或節會IP背后的城市運營,貌似“卷起來”的音樂節到底圖什麼?

江豚音樂節現場。建軒攝

江豚音樂節現場。建軒攝

樂迷、商家聞風而至

孫浩說,音樂節是年輕人普遍歡迎的文娛活動,這些展演群組建不久就成長為500人的大群。至於自己去看哪一場,咖位級別、演出價格以及群內活躍度都是選擇的X因素。

10月28日,南京江豚音樂節舉辦的第一天,安徽宣城來的蘇家福在舞台近處嗨了整場,他高舉雙手跟著節奏擺動,在歌唱呼喊中釋放心情。孫浩和朋友們坐在位置稍遠的“充氣沙發區”,盡情享受周末的休閑時光。

連著兩天,江豚音樂節共計接待近4萬名觀眾,其中外地游客佔到了七成,不少人以“音樂+短途游”為此行安排。“白天享受視聽盛宴,晚上散場還可以和朋友逛巷弄、品美食。”在蘇家福看來,音樂和旅行是年輕人的“解壓閥”,音樂節很好地將二者合而為一。孫浩說,相較於演唱會,音樂節更實惠也更自由,隻要音樂節的陣容足夠吸引人,在不影響上課和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他大都樂於參加。

趕場而來的還有各路商家。除了咖啡、金桔檸檬、羊湯面、地墊等攤販,火爆的音樂節還帶動了周邊的住宿。建鄴區卓美亞酒店市場營銷總監邱蕊介紹,他們酒店的261間客房在10月27日、28日兩天一房難求,與尋常周末相比入住率提高了20%。

在江豚音樂節現場,愛瑪電動車外擺攤位尤為顯眼。企業相關負責人王馨悅說,這已經是愛瑪今年參與的第8場音樂節,活動對品牌營銷的助力不容小覷。截至目前,愛瑪通過舉辦追星音樂節,線下推廣活動讓其小紅書賬號漲了4萬粉絲。

天生川流音樂節現場。溧軒攝

天生川流音樂節現場。溧軒攝

文旅潛力厚望所寄

觀眾追星為熱鬧,商家捧場為人氣,南京多區紛紛辦起音樂節,無疑是看中了其強大的文旅潛力。其中,地處南京南部的溧水區最具話語權。近年來,當地在天生橋景區開辟出佔地約7萬平米的天生音樂谷,以咪豆音樂節為王牌意欲打造一個“音樂節矩陣”。

10月最后一個周末,天生川流音樂節在溧水天生音樂谷舉辦,這是該區打造的第四個音樂節品牌。“‘天生川流’這次為全區帶來日均萬余名的游客量,品牌成長還有很大潛力﹔我們培育了10年的咪豆音樂節已經實現長期盈利。”溧水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韋仁健認為,音樂節能夠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動吃住行等多方面消費。

如今,咪豆音樂節的客流已從最初以南京主城區市民為主發展為外地游客為主,且90%是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在2021年還曾創下5天接待94.5萬客流的紀錄。“天生音樂谷已成為溧水音樂節的永久舉辦地,為此,天生橋景區還順勢打造了玫瑰花海、彩虹滑道、無動力游樂船等項目,‘音樂+’形成良性發展。”韋仁健說。

咪豆音樂節的檔期是“五一”,天生橋景區周邊的酒店、民宿產品早在3月底就已提前售空。溧水文旅為此整合資源、引入露營,串聯“音樂節+民宿”“音樂節+露營+交通”旅游產品,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比如,山凹村組合套餐在推出6小時內所有房源全部售罄﹔駱山花火露營公園特色咪豆露營套餐售價接近2000元,推出后同樣供不應求。

近日,南京主城老下關的濱江歡樂舞台同樣迎來了音樂節,江邊爵士音樂秀場地規模有限,主打公益性,也融入更多市集元素。鼓樓區商務局副局長陳貫源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啟動了下關濱江岸線“復興計劃”,從中山碼頭到南京長江大橋南堡公園的近代工業遺存和民國建筑,因地制宜注入新的文化和商業內容,本次音樂節的舉辦意在增添老下關的商業氛圍,為期三天的活動場場爆滿。

江邊爵士音樂秀融入更多消費元素。王秋秋攝

江邊爵士音樂秀融入更多消費元素。王秋秋攝

市場難免“大浪淘沙”

業內觀點認為,盈利的音樂節會佔比隻有10%左右。而扎堆舉辦的音樂節,也會帶來審美疲勞的風險。

“大型音樂節往往意味著高昂的成本。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場豪賭。”江豚音樂節運營方南京匯特影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梁透露,為了籌辦江豚音樂節,他們前期投入在千萬元以上,僅靠門票收入很難回本,冠名、周邊、外擺等收入就由音樂節的規模、人氣決定。在他看來,缺乏持久運營思維的音樂節品牌,注定將經歷市場的大浪淘沙。

建鄴區文旅局副局長陸萍認為,培育音樂節品牌不能做“一錘子買賣”。從首屆江豚音樂節來看,活動的反響不錯,原因之一便在於不做大雜燴式的“拼盤音樂節”,兩天的活動主題鮮明,更加注重垂直用戶。此外,南京是全國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居的城市,音樂節主辦方活用江豚IP,並與雲錦博物館及江豚科教中心聯名推出了周邊產品,未來還將為音樂節賦予更多南京印記。

在韋仁健看來,看似是短期、孤立的音樂節活動在某個城市的落地,實際上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經濟水平、消費能力等城市基礎,開放度、包容度、友好度等城市氣質,運營力、組織力、吸引力等綜合要素孕育的結果。除了保障有序的節會秩序,咪豆音樂節還經歷了多次自我升級,如第九屆咪豆音樂節新增電音舞台,雙舞台同台亮相獲得不少好評。

 “隻有打造城市文旅與音樂節相互承接、相互孵化、相互共生的環境、機制、氛圍和市場,大中小演出常態化、持續化,管理者、藝術家、消費者形成一個牢固的文化產業共同體,產生具有黏性的城市文化認同感,城市才能依托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演藝,打造出自身獨異性的演出品牌。”韋仁健說。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