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徐州沛縣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2023年11月15日08:03 |
小字號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之舉。

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聯動,中心、所、站貫通的體制機制,建設1個中心、17個所、398個站,實現了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

近日,記者走進沛縣“九龍城”驛站,發現這裡空調、書籍雜志、沙發、寫字桌等設施齊全,雨傘、小藥箱、手機充電寶等愛心用品配備到位。

“驛站的成立為我們帶來很大便利,工作之余,可以在這喝點水、休息一下。”環衛工人穆作蘭贊不絕口。

小小的“沛公驛”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是沛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向各領域延伸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向基層延伸,近年來,沛縣建設了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和2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涵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游景區、主要干道等,將資源下沉基層,讓文明實踐“隨手可得”。

同時,依托理論宣講、科技科普服務、教育服務、文化服務、健康促進與體育服務“五大平台”,建立1800余支志願服務隊伍,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廣泛開展。

近日,沛縣縣委書記丁廣州在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時強調,群眾在哪裡,志願服務就在哪裡。要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走近群眾,精准對接群眾所需所求。要進一步建好用好陣地,創新活動內容,發揮主體作用,吸引群眾參與,擰緊責任鏈條,持續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水平。

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沛縣正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大眾資源,創新方式方法,上下貫通、橫向聯動,讓文明實踐在基層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共建共享 打造百姓生活“幸福圈”

沛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廣、基礎牢、根本固,但也部分存在著群眾不願進、志願者不願出的現象。

如何充分發揮中心(所、站)作用,讓群眾真正走入其中?

“讓各年齡段的人在這裡都能各取所需。”沛縣文明辦副主任尤志文這樣回答。

近日,沛城街道漢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周圍,不少老年群眾圍坐在一起,以棋會友、談新敘舊。

下午3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說有笑地結伴而來,唱歌、跳舞、朗誦、運動……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充實自己,整個站點暖意洋洋。

附近居民回首往日,剛建成時,人數寥寥,秩序不佳。如今,人數增加,服務提質,口碑提升,源於沛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由“動”到“定”,以“舊”換“新”,從“裡”到“外”的改變。

“以前,每個人要自己帶小桌板、馬扎子過來,挺麻煩的。現在安裝了固定桌椅,還配有頂棚遮擋,不僅防塵防滑,休閑娛樂也方便多了。你瞧,咱們腳下的地磚,也是新換上的,再也不用擔心刮風下雨吹一身土、濺一身泥了。”居民劉大爺樂呵呵道。

不遠處的兩個熱水供應處,貼有顯著的“小心燙傷”字樣,不時有居民過來接杯熱水。

“之前,熱水供應處被安置在歌風書房內,很多人不知道或找不到。前陣子,我們把熱水桶搬了出來,讓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到、一鍵取水。”沛城街道副主任陶玉勇說,“我們的目標是,居民喜歡在哪裡活動,就將服務設施建在哪裡。”

走進沛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漢風小劇場電影放映預告、廣場舞培訓、科普體驗活動等近日活動計劃被擺放在醒目位置。

“文明實踐活動‘菜單’每日上新,轄內居民會根據預告前來參與,也可以按需‘點單’。每周一三五,所內都會放映公益電影。”講解員王悅介紹。

自今夏文明實踐“夜模式”開啟以來,漢風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動周周精彩。為了能找個好位置,家住新城區的張成立總會提前來到縣文化中心漢字廣場,他說:“四天電影,兩天戲曲,一天演出,一周下來,天天樂呵。”

“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立足實際,群眾白天忙、活動晚上辦,青少年節目周末辦,夏秋季多辦室外活動,冬春季多辦室內活動,節慶日集中開展主題活動。”尤志文介紹。

資源的“精准滴灌”,讓全縣文明實踐活動更加鮮活、更接地氣,也讓百姓生活“幸福圈”半徑越來越大。

賦能提升 激發鄉風文明“活力圈”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是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台、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沛縣各村鎮結合自身實際,把理論宣講融入惠民服務、文化生活、情景體驗,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走進好人廣場歌風書房,濃濃書香扑面而來,書架上擺放了20多個種類近1.5萬冊圖書,入口處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總進館人數已超26.5萬人。

73歲的韋愛勤老人是這裡的“常客”。書屋建成后,老人把讀書的地方從家裡的小書房換到了窗明幾淨的大書屋。“全縣打造的‘10分鐘閱讀圈’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讓我每天都能獲取新知識。”

“陳規陋習害處多,鋪張浪費人恥笑。”不久前,200余名村民在龍固鎮沙河公園共同觀賞移風易俗主題文藝演出,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一個個發人深省的身邊故事搬上舞台,把鄉風文明送到了群眾中間。

楊屯鎮正在改造提升文體中心。新文體中心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由體育中心、影劇院、展覽館、文體站綜合活動室四大主題功能區組成。

“我們將人流量大的婦女兒童之家、舞蹈室、棋牌室、乒乓球館、科普館放在一樓,二樓設置手工室、書畫室、閱讀室等,三樓以室內健身中心、心理咨詢室為主。”楊屯鎮宣傳委員甄玉潔說,楊屯鎮精准對接群眾需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各領域,讓各個年齡段的群眾都能找到學習、休閑、娛樂的場所。

前不久,在漢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依次上台,晒成績、講方法、談經驗、話發展,展示鄉村振興成果及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帶動呈現的發展成果。

通過營造學習典型、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沛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從“推著參與”變成“比著參與”“爭著參與”,為干群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壓,讓參與者聽得懂、聽得進。

匯聚力量 擴大文明實踐“志願圈”

積極發動村(居)民參與民主協商議事,主動調解鄰裡糾紛,妥善處理和化解各類矛盾,一次積5分﹔主動清理環境衛生死角及亂搭亂建行為,一次積20分……

志願者是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中堅力量。沛縣積極探索“志願+網格”新模式,推動志願服務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為進一步推動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激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激發志願者的工作熱情,沛城街道經常性開展志願者積分兌換活動。

“手持積分,可以進入公益超市,挑選心儀的禮品。這不僅是對我們近期志願服務物質上的鼓勵,更是精神上的肯定,讓志願精神更充分地延伸到小區、樓棟及鄰裡。”沛城街道志願者劉馨說。

暮色四合,在楊屯鎮文體中心廣場,每月固定時間的衛生院義診、公益義剪正在進行。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做著各項服務,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民意。

志願者魏延艷在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已3年多,“志願者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也倡導大家積極加入其中。”她說,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已成為大多數沛縣人的共識。

“蔡大娘,今年收成怎麼樣?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說一聲。”“大爺,天氣暖和,我攙您到外面晒晒太陽吧。”日前,安國鎮汪堂村網格員韋玉貴走村入戶,開展走訪排查工作,力所能及地為大家解憂。

“針對無法走進站點的群眾,我們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腦勤,積極走出去、走進去,走到每位居民身邊。”韋玉貴說。

為幫助群眾提高工作技能,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還深入挖掘轄區內鄉土文化人才、群眾性文藝團隊、各類文體社會組織以及有才藝個人,依據個人特長和職業技能組建專業志願服務隊伍。

在大屯街道安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吸納手工藝人,組建杞柳編織培訓志願服務隊,打造“小柳編大作為”志願服務品牌項目,年授課培訓超1500人次,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

“今后,沛縣將繼續提供網格化服務、組建專業化團隊、編制具象化項目、開展分眾化活動,實現讓群眾走進文明實踐陣地,讓志願者走近群眾的目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沛縣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說。

來源:央廣網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