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漣水:“雲端”聽民意,“漣”心解民憂

人民網記者馬曉波
2023年11月17日07:2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限載客4人的前提下,老師帶領學生去劃船,坐滿了6條船,每條船上都有1位老師。共有多少名學生?”看著這道不明白的課后習題,上二年級的劉梓涵舉手求助,耐心答疑的是江蘇淮安漣水縣費庄村黨總支書記岳麗麗。

這一幕發生在當地的“六點半學堂”上。由村干部兼任“托管員”幫忙課后帶孩子,這對費庄村的留守兒童來說是件大事,開班卻緣起於一件小事。“在費庄村網格微信群,有位老爺爺抱怨孩子到家就玩手機:不讓用,自己又帶不了﹔讓用,就管不住。兩難境遇很快在群內引發共鳴,我們便有了開辦‘學堂’的想法。”岳麗麗說。

借助互聯網更好地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正是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在漣水縣,用好網絡“開門納諫”正在成為常態操作。2021年起,該縣建隊伍、搭平台多措並舉,打造了網絡“漣”心品牌,進一步通過網絡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

費庄村“六點半學堂”。漣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費庄村“六點半學堂”。漣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上雲端,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費庄村“六點半學堂”於今年3月中旬啟動,從收到訴求到辦起學堂,籌備工作隻用了不到半月。岳麗麗介紹,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向來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心之一,在關注到微信群動態后,村“兩委”迅速對有需求的留守兒童家庭做了再摸排。截至目前,費庄村共有41名在鎮裡上小學和初中的學生,他們的父母大多都在外打工,老人因為文化程度有限,無法很好地解決孩子的生活學習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家庭的急難愁盼?村干部們很快針對此事開展了大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開“托管班”是個好主意,時間以晚飯后的一個小時為宜,內容安排上除了答疑、看書,還設置有繪畫、書法、觀影、手工、剪紙、跳繩等活動。

在費庄村,別看“帶孩子”這事兒屬於義務勞動,但不少人有熱情。退休老教師沈冠乾主動報名,“返聘”上崗參與到答疑中去。駐村第一書記姚旭輝是江蘇省委駐漣水縣鄉村振興幫促工作隊隊員,他來自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黨群工作部,經常發揮專業能力給孩子講解科普知識。

居民線上提建議意見,村鎮兩級快速響應,已成為費庄村的“標准動作”,也是漣水縣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的一個觀察切片。

“深入基層是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的重要途徑,但領導干部‘腿再勤’也有局限性。及時了解民情民意,就要‘網上網下’並重。”漣水縣委書記洪然介紹,開展網絡“漣”心工程以來,漣水縣建立網上挂鉤聯系鎮(街道)制度,542個村(居)微信工作群覆蓋群眾超過20萬人。縣委宣傳部領導班子成員分別挂鉤聯系鎮(街道),進入部分村(居)微信工作群﹔宣傳部工作人員進入全縣所有村(居)微信工作群,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網上有人看,網下有人辦”,南集鎮直屬村黨支部書記陳紅專對這一點深有體會。梨樹栽植原本是該村的優勢產業,但近年來,隨著產業的發展,村裡產出的果實在甜度、口感上都沒了絕對優勢,當地開始嘗試推廣“蘇翠1號”新品種。不久前,見有村民在直屬村網格微信群咨詢,為了答疑解惑,陳紅專請來了專家,舉辦了一場梨樹農業技術實境課堂。“居民點點屏幕就能隨時‘發聲’,各部門對群眾訴求的回應也更迅速。”陳紅專說,“這樣的工作方式更有利於‘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突發事件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群眾工作群眾做’。”

“事實上,網格群內收到的問題,有不少是‘下水道堵塞’‘樓道燈壞了’這類小事。”在保灘街道宣傳委員王立新看來,這些小事,正是基層事務的普遍特點,他們通過網格微信群能夠精准發現居民個性化實際問題,及時讓群眾的“日常情感訴求”獲得滿足,讓老百姓“說了不白說”。

漣水縣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網媒看漣水”網絡文化活動。漣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漣水縣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網媒看漣水”網絡文化活動。漣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搭平台,編織為民服務“傳播網”

八一建軍節前夕,漣水縣網紅“熊老板”胡建飛前往孔王村探望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林壽昌。他把二人的交流溝通視頻分享到抖音,截至目前已收獲點贊9萬多個。視頻評論中,不少網友感慨:“這才是我們漣水的驕傲”“向我們的偶像致以崇高敬意”。

在漣水,包括胡建飛在內,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加入服務全縣發展大局的“三支隊伍”。從縣級融媒“正規軍”,鎮街部門“主力軍”,到民間自媒“生力軍”,主流聲音有了立體化傳播路徑,展現傳播“大聲勢”。

兩年來,胡建飛參與了包括座談培訓、實地走訪、調研採風等活動,本就擅長對著鏡頭講故事的他,很快發現了流量藍海,“正能量故事也很有流量”。胡建飛今年發布了“醉美濱河五月天”2023城市露營草地音樂嘉年華活動信息,宣傳地方節慶﹔制作了直屬村400畝鮮梨、周集村黑玉米滯銷視頻,為農民打開銷路﹔還探訪了王圩村等地,聚焦鄉村振興。相關短視頻的點贊量均以千計,受到網友普遍歡迎。

“豐富的主題需要生動的敘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需要一支敢於正面發聲、代表群眾利益、善於疏導民意的堅強隊伍,不斷提升輿論傳播力。” 漣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郎躍明表示,“建隊伍,就是要培育為民服務‘貼心人’。”按照“一個旋律、多個聲部、同步發聲”目標定位,漣水縣已組建起以縣融媒體中心為主導、48家民間新媒體組織協同、全縣122家單位聯動的網絡傳播矩陣。

有了傳播矩陣還不夠,“漣水經驗”還在於聚焦系統化制度保障,常態化內容供給,堅持增強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圍繞重大主題、經濟發展、群眾關切三大重點,漣水縣“三支隊伍”主動設置議題、推出鮮活產品、發出正面聲音。漣水縣融媒體推出的聚焦土地非農化短視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整治”,發布僅一周,播放量就超過90萬次。今年以來,該縣利用網絡傳播矩陣已開展直播招聘活動22場,提供就業崗位超3000個。相關經驗做法得到了中宣部部刊《宣傳工作》的推薦。

“新的時代條件下,做好群眾工作的環境、形勢、要求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也要與時俱進,但群眾路線這個看家本領永遠不能丟。”郎躍明表示,下一步,漣水將大力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進一步拓展通過網絡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渠道,進一步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