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丨揚州大學土壤修復公益團隊:改良土壤 平衡養分

本報記者 尹曉宇
2023年11月18日07: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 2023年11月18日 第 04 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 2023年11月18日 第 04 版 版面截圖

原標題:揚州大學土壤修復公益團隊——改良土壤 平衡養分(點贊新時代)

這段日子,江蘇省揚州市沙頭鎮人民灘村的種植戶趙成億正忙著清理葡萄園,為整枝修剪與施用基肥做准備。

“今年種植的6棚陽光玫瑰,不到一個月就賣完了。收成這麼好,多虧了揚州大學的‘土壤醫生’。”2020年底,趙成億租了別人種了五六年的大棚開始種葡萄,辦法試了不少,但一直不挂果。正當趙成億一籌莫展之際,鎮上通知請了揚州大學土壤修復的專家錢曉晴來做講座。

2018年,揚州大學成立公益團隊,致力於農田土壤修復。每年,他們都會不定期聯合農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下鄉幫助中小農戶免費解決大棚土壤修復、測土配方與精准施肥等問題。團隊成員主要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在讀研究生,身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的錢曉晴是指導老師之一。

“大家一般認為,按照標准每年足量施肥,作物就會長得旺,這在大棚種植前三年問題不大。但三年一過,因為大棚缺少雨水淋洗,肥料等隨蒸發水移到土壤表層,日漸在表層積累,大家會誤以為土地缺肥並加大施肥量,結果就會陷入‘越施肥越不長,越不長越施肥’的怪圈。”講座上,錢曉晴一邊講解,一邊向農戶展示案例。趙成億聽著茅塞頓開:“這不跟我家的情況一樣?”

“推測是土壤的問題,一會兒請我們的‘土壤醫生’過去看看。”在答疑環節,聽了趙成億的情況,錢曉晴說。

當天,一位“土壤醫生”來到趙成億家的葡萄園,在不同的點位取土、裝袋,之后帶回實驗室化驗。

一周后,趙成億接到錢曉晴的電話,檢測結果出來了,土壤鹽分含量明顯超標,還缺乏微量元素硼。錢曉晴解釋,這是土壤營養過剩的表現,可以通過修復讓土壤的養分恢復平衡。

“明天我去你地裡看一下,順便給你帶點兒肥,你可以先拿一畝地試試。”第二天,錢曉晴帶著幾名學生來到趙成億家,並帶來了一些菌劑和一包自制的秸稈肥料,手把手教他如何使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結果讓趙成億喜出望外:“試驗田裡沒那麼多綠藻了,也鬆軟多了,葡萄樹長出了健康的根系。”團隊師生進一步指導他,可以買黃豆加工下腳料自己配肥料,並教給他制作方法,用於修復其他地塊。

“不僅要幫助農民解決問題,還得想辦法幫他們花小錢辦大事。”為了解決農民試用肥料的問題,錢曉晴帶著同學們用爛樹葉、秸稈堆肥。有願意試用的,就免費送一包,要是用得好,就把堆肥方法告訴對方。

5年來,公益團隊的足跡已遍布10多個省份,累計指導修復農田2萬余畝。

(責編:李靜曄、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