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都建設“加速跑” 常州將“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

常州港,一批新能源汽車等待裝箱。曈暚攝
初冬的常州港錄安洲碼頭繁忙依舊。400輛新能源汽車正等待被裝入專用集裝箱,而后通過“水水中轉”的方式、駁載至上海港,駛向荷蘭鹿特丹。
常州海事局船舶監督處處長鄧浩說,在6月初試運行基礎之上,8月21日,首批批量起運出口的新能源整車從常州港錄安洲碼頭正式出運。至此,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常州,新添“家門口”的出海通道。
統計顯示,“出海通道”打通近三個月來,已有59艘次新能源運輸船舶、5030箱TEU(標准箱)新能源貨物從常州港順利出口。
破“梗阻”成各方共識
受益於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的東風,距離下一座GDP萬億之城,常州僅剩臨門一腳。
今年前三季度,常州GDP突破7000億元,同比增長6.7%,位列蘇南第一。具體到新能源產業,增長19.9%,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130.7%。其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三大新能源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46.8%、8.5%和11.0%,對GDP貢獻厥功甚偉。
作為江蘇新能源產業第一城,新能源是常州再次騰飛的新“風口”。今年初,常州正式發布了《關於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等文件,進一步明確打造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
在2023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上,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便表示,今年以來,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動能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江蘇全省、領跑蘇南,正以奮進之勢全力奔赴GDP萬億之城。
不過,在打造“新能源之都”、奔赴GDP萬億之城的“高速公路”上,背倚長江的常州在新能源水路運輸層面仍存短板。常州海事局局長陶東華坦言,常州港因港口功能未能緊跟時代發展,港產脫節矛盾突出,大量新能源貨物借港出運、多次中轉等“梗阻”問題嚴重,直接影響到新能源貨物國內國際綜合競爭力。
而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突飛猛進,破“梗阻”成為政府和企業等各方共識。
添一座“家門口”的出海口
2022年,常州港進出港船舶5.1萬艘次,貨物吞吐量5202萬噸,但其中並沒有新能源貨物的身影。
新能源貨物屬於第九類危險品,碼頭需進行消防等硬件改造,並取得危險貨物作業附証、堆場危險貨物作業附証等相關資質后,才能進行運輸作業。常州港錄安洲碼頭商務部副部長金琳說,在6月以前,常州港一直未取得上述相關資質。常州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和其他新能源貨物隻能走公路轉上海港,或走鐵路轉寧波港。
事實上,這一“梗阻”影響早在2021年就已顯現。2021年年底,受政策調整及集裝箱裝箱檢查員短缺等因素影響,江蘇時代、格力博等常州新能源企業在上海港的主要出口通道受到阻礙,常州新能源企業急需一個新的出海口。
針對企業的訴求,當年,除了提出臨時解決方案外,陶東華還提交了政協提案,謀劃新能源貨物由常州港出貨事宜。
2022年8月,常州海事局更是在深入多家新能源龍頭企業調研基礎上,再次向常州市人民政府提交了《關於加快實現常州長江港二次飛躍的報告》。“報告得到市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的批示肯定。推動了常州市委、市政府以此報告為思路,在市級層面成立新能源產業常州港出貨通道建設工作專班。”陶東華說。
同時,常州海事局還分別就新能源整車滾裝運輸、集裝箱運輸以及動力電池集裝箱運輸等3種運輸模式,形成3份專題報告,提交給相關部門。
進入2023年,在常州正式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后,新能源產業常州港出貨通道建設亦再次提速。
3月,江蘇海事局局長朱汝明帶隊與常州市市長盛蕾一行就新能源貨物水路運輸工作開展專題會商,雙方就新能源產業水路運輸達成共識。此后,在海事、海關、交通、商務、應急及新北區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常州港於5月30日取得危險貨物作業附証,於8月初獲得堆場危險貨物作業附証。
常州港新能源貨物水路運輸通道至此正式打通,眾多企業翹首以盼的“家門口”的出海口終成現實。
常州港新能源專用集裝箱。曈暚攝
優營商助企提質增效
格力博(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新能源園林機械行業的領先企業之一。2021年,格力博在上海港的主要出口通道受到阻礙后,就一直希望找尋到新的出海口。
現在,“家門口”的出海口得以打通,格力博也在第一時間選擇了“擁抱”。格力博訂單管理部部長程韜介紹說,該公司選擇從常州港出海后,每標箱可節省物流成本1500元左右,降幅達20%。而目前海事等部門正在推動申報費用優化,未來每標箱更可節省3000元左右物流成本。
“不僅是節省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審批效率高、服務好。”程韜說。
8月28日,在常州市政府召開的經濟運行分析專題會議暨“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會,盛蕾便要求各相關部門要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持續提高新能源整車通關便利化水平,拓展“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量。
10月13日,陳金虎主持召開常州市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以打造新能源之都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全國全省工業發展大局中扛起常州擔當、作出常州貢獻。
以更強韌勁、更實舉措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常州擔當。以常州海事局為例,6月27日,該局便對外發布《常州海事局關於服務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設七項舉措的通告》,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和通關效能,全面降低常州市新能源貨物綜合物流成本。截至目前,常州海事局已開通新能源貨物運輸船舶“直進直靠,直離直出”綠色通道,並成立“新能源保通保暢先鋒隊”、開辟政務服務“新能源專席”、開發了集裝箱裝箱信息服務系統,全方位保障提升新能源貨物海運便利化程度。
在與出口另一密切的海關部門,常州海關積極推進7*24小時預約通關制度等通關便利化措施,推行“抵港直裝”等服務,保障新能源產品出口“隨到隨檢、即驗即放”。針對新能源產品出口危險品運輸包裝等要求,為企業量身定制“申報、檢驗、放行”全流程出口服務包,並創新打造“AEO+知識產權備案+經核准出口商”三合一培育計劃,幫扶新能源企業一次性取得多重資質。
程韜提到的審批效率和服務效能在此得以體現。“直接從上海港裝箱出發需要提前7天申報,而現在基本是‘隨報隨批’,最多也不會超過12小時。”程韜說。
“家門口”的出海口打通后,也讓常州港嘗到了甜頭。目前,錄安洲碼頭現有場地已可滿足800輛整車一次性堆放和日均600輛整車的裝箱需求。“按照保守的1000標箱每月計算,全年也可為碼頭增加2400萬元的收入。”金琳說。(曈暚 鄭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