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如皋試點企業生態認養 培植種養循環綠色產業

2023年11月21日16:13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初冬的如皋,綠是不變的底色。暖陽映照著徐馬河等骨干河道,勾勒出一幅水清岸綠的美景,附近的如城街道東部工業園區內綠草如茵、空氣清新。

在發展綠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如皋創新實踐模式,以“生態認養”等形式發動企業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在各養殖場、種植園積極推廣綠色種養循環模式,推動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並進。

生態認養,企業成為養護者

天氣漸冷,20日上午10點,宗殿娟結束企業生產車間的安全巡查工作后,按照慣例前往企業附近的徐馬河,查看河道水質是否異常。

徐馬河為如皋境內如泰運河支流,流經如皋市如城街道東部工業園區,河流兩岸集聚了不少工業企業。為保護河道水質及兩岸綠地、農田的生態環境,今年8月,如皋生態環境局組織發起了企業生態認養活動。宗殿娟所在的江蘇海力達機電制造有限公司便是首批主動參與生態認養活動的五家企業之一。

海力達機電成立於2011年,一直以來始終將綠色生產、安全生產理念貫穿於生產經營全過程。“去年投入200萬元更新企業廢氣處理設備﹔投入80萬元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投入20萬元建立初期雨水收集池,實現了雨污分流。”

自簽訂認養協議后,海力達除了嚴格落實好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處理外,還主動參與到徐馬河兩岸生態環境保護之中,成立了由環保專員、安全員構成的巡查小組。作為企業辦公室行政科科長,宗殿娟還兼任企業環保、安全負責人,“每周,我們會定時去認養的河段開展巡查,一旦發現問題會及時向社區反饋。”

從生態環境參與者向監督者、養護者轉變的,還有距離海力達機電不遠的江蘇瀚皋機械有限公司。“海力達負責徐馬河的南段,我們負責徐馬河的北段,希望能為東部工業園區再添一處高顏值生態河道。”在企業副總經理冒何旭看來,企業參與生態認養,對生態環境和企業而言是一場雙贏。

生態認養作為如皋新推的生態環境共建模式,不僅激發了企業參與生態環境治理、建設、保護的主動性,還能助力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如皋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曉華介紹,目前參與認養活動的5家企業,圍繞認養的東文革河與徐馬河河段,開展生態巡查200多次、河道保潔60多次,向所屬村(社區)反映問題3起,有效保護了河道生態環境。

“如果共建雙方后續在河道治理、農田保護等方面有更好合作,我們將有信心推動‘企業生態認養’模式在如皋更多工業園區推廣和運行。”黃曉華說。

一物三用,廢秸稈點草成金

生態認養,以“認”為始,以“養”為旨。在為企業搭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活動平台的同時,如皋持續推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落地,助力農業低碳高效發展。

11月上旬,如皋地區的水稻逐漸完成收割,田間進入犁地、施肥、播種的繁忙階段。在東陳鎮杭橋村的華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項目負責人黃永兵正開著拖車,把一捆捆從田間打包好的秸稈草捆歸置到堆放點,等待進一步加工處理。

華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家社會化服務組織,自2010年成立以來,在水稻秸稈的回收、加工、再利用上探索出一條特有的模式。在這裡,打捆回來的稻草秸稈,目前有三種轉化途徑。“一是加工成飼料,供給牛羊等養殖場﹔二是送往發電廠,充當燃料﹔三是發酵處理,做成有機肥料,供給各種植場、種糧大戶。”

和南京農業大學牽手合作后,合作社研發出比較成熟的飼料加工技術,“從田間打包回來的草捆,經解包、加菌后,加精料、粉碎、攪拌后制成飼料,存放到來年春天,是牛羊最好的飼料。”黃永兵表示,今年一共回收了2200畝地的水稻秸稈,總計回收草捆88萬公斤。然而,由於如皋地區的養殖場更習慣喂食青料,合作社生產的飼料銷路還有待拓展。“我們正在試驗回收青度更濃的稻草,這樣再加工的飼料在水分和口感上更接近青料。”黃永兵希望,能夠通過政府宣傳、引導,逐漸轉變種植戶、養殖戶的種養觀念,隻有種養殖都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循環種養才能真正循環起來。

“還田”變“離田”,讓秸稈處理契合百姓需求。目前如皋有秸稈規模收儲主體30家,總佔地面積480畝,倉儲面積3.5萬平方米,擁有打捆機、抓草機、制粒機械、粉碎機、運輸機等450多台套,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6%以上。 

回收還田,生物肥料有著落

農業上的種養循環不僅涉及秸稈等農作物的循環使用,還包括畜禽糞污資源的回收利用。

在華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忙著加工處理打捆的水稻秸稈時,不遠處杭橋村十八組的一處農田裡,一輛施肥車正噴洒肥料。

“肥料來自華地施肥專業合作社,是經過加工處理的畜禽糞污。”原東陳鎮杭橋村黨支部書記薛建告訴記者,華地施肥專業合作社從畜禽養殖戶處回收糞污,經過加工處理后再進行還田,目前該模式在不少養殖戶、種植戶中得到推廣。

“跟秸稈回收處理循環使用相比,畜禽糞污的回收再利用推廣起來更為順暢。” 黃永兵同樣負責著華地施肥專業合作社的項目管理工作,“合作社建有13個田間調節池,能同時處理1500車畜禽糞污,每年回收的畜禽糞污在9000噸左右,經過加工處理再還田的面積約6000畝。”目前合作社和24家養殖場達成了清運協議,黃永兵算了一筆生態賬:“每兩個月清運一次,每次可以消化1400多噸養殖糞污,年生產生物有機肥約1萬噸。”

2021年至2022年,如皋完成糞肥還田面積21.62萬畝,施用糞肥28.42萬噸,化肥(折純)減少施用量1097噸。目前,該市畜禽糞污社會化服務主體共對接300多個養殖場、439個種植園(戶)並簽訂服務協議,以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紐帶的“養殖場(戶)+社會化服務組織+種植園(戶)”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正在如皋逐步建立。(陳嘉儀)

(責編:黃竹岩、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