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守護“太湖美”的無錫濱湖實踐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
2023年11月23日07:0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借著清掃東大池步道的工夫,環衛工韓自錦常會歇上一腳,賞水景、眺惠山,享受好生態帶來的愜意。東大池水質的變化,韓自錦看在眼裡。2019年實施修復以來,其水體透明度已達到1.5米以上,大伙記憶中清澈的東大池又“回來”了。

自東大池向南5公裡,便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坐擁太湖水面207.18平方公裡、岸線108公裡,無錫濱湖區因太湖而得名,呵護每一片水域成為當地打贏太湖治理戰的應有之義。

今年1-9月,太湖湖心區水質達到Ⅲ類水平,無錫水域總氮濃度同比下降5.74%,13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均達Ⅲ類及以上,生態綜合指標創16年來最好水平。如此成效,除了無錫“鐵腕治太”的決心,也離不開守護“太湖美”的“濱湖實踐”。

環衛工韓自錦目睹了東大池的生態變化。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環衛工韓自錦目睹了東大池的生態變化。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太湖美背后的“濱湖舉措”

漫步蠡溪公園泰康浜芙蓉池旁,草木斑斕、飛鳥翩躚。作為景觀水體,芙蓉池緊挨著梁溪河,水質好壞直接關乎這處景觀的顏值。

2018年初,芙蓉池引入了食藻虫和超過水域面積60%的沉水植物,配合增氧曝氣、底棲生物等輔助手段,水體逐步改善。尤其是近兩年,通過合理布置和搭配水生動植物,實現了河道水體自淨。

江蘇省內共有15條太湖主要入湖河道,其中2條在濱湖區境內,是無錫治太保源的前線。近年來,濱湖區著力開展太湖水體生態系統全面修復提升工程,通過生態清淤、水系連通等措施,系統改善太湖水環境質量。

濱湖區水域水質的提升,還與技術加持密切相關。環湖路犢山港閘碼頭邊停靠著一艘鋼鐵船舶,這是今年投用的第五代移動式藻水分離船“藍藻分離4號”,日處理藻水能力達3000立方米,每小時最大可獲得藻泥6噸。眼下,當地還在探索“藻泥不上岸、干藻資源化”的生態治藻新模式。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為持續守護“太湖美”,從2022年起,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全面啟動,總投資約70億元,計劃用8年時間清淤3456萬立方米。據了解,此次清淤將通過淤泥固化、構筑湖濱濕地帶、研發新型材料等方式,進一步實現淤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市民漫步在榮巷西浜步道。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市民漫步在榮巷西浜步道。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治湖先治浜的“濱湖思路”

梁溪河被譽為無錫人的母親河,是溝通太湖、蠡湖、城區水系、京杭大運河的一條天然水體紐帶。江河成於細流,梁溪河也不例外,支流密布、縱橫交錯,其中21條支浜在濱湖區內。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浜,水系脈絡如同太湖的毛細血管,其干淨暢通關乎太湖的“肌體健康”。2019年以來,濱湖區投入各類“治太”資金約26億元,完成重點“治太”工程91個、治理河道184條、美麗河湖項目100個。作為梁溪河的重要支浜之一,榮巷西浜從2016年開始持續進行清淤疏浚、活水引流、生態修復等一系列整治。

在河岸西側步行,可以看到微縮版人工濕地。“這裡既是一處景觀,又是水處理工程系統。”濱湖區榮巷街道辦副主任高錫豐指著透明池壁說,“水生植物、碎石、火山岩、陶粒,四層過濾方式,讓抽上來的河水經吸附、過濾、微生物分解等過程后再次排入河道。”

既要會治水,也要懂保護。考慮周邊緊挨著居民區和幼兒園,當地又巧妙打造了一處“水環境保護長廊”,融入街道歷史文化的同時,通過科普長廊普及雨水收集、過濾處理、水質淨化等相關知識,提升群眾對河道水環境保護的意識。

2023年,濱湖區將梁溪河支浜水環境深化治理提升、蠡湖支浜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兩項工程納入本年度區級民生實事項目,讓居民群眾在“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持續提升中,深切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提高。

推窗見綠,開門親水。家住濱湖區太康社區的林秩歡是一名馬拉鬆愛好者,每周都要沿著梁溪河岸長跑。“這條河道連著多個口袋公園和城市綠地,還鋪設了專門的跑道。”林秩歡說。

改造后的楊木橋浜濱水公園一景。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改造后的楊木橋浜濱水公園一景。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護生態如眼睛的“濱湖堅持”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濱湖區作出的承諾擲地有聲。

除了護好一方碧水,在藍天保衛戰中,當地上半年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336個,PM2.5濃度繼續保持無錫市最優、同比下降6.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1%。當地還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持林地、綠地、濕地、自然保護地“四地”同建。如今,濱湖區濕地面積達3.6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9.4%。

11月2日,新能源賦能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濱湖區舉辦,總投資額達56.3億元的17個重大項目落地,涵蓋氫能、儲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綠色產業領域。當前,該區以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打造碳達峰先行區為契機,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與先進制造業布局。

“我們以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新理念,圍繞濱湖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基礎,一方面加快實施‘騰籠換鳥’行動,全面淘汰污染性企業和項目﹔另一方面確立‘在城區之中做產業’‘在山水之間做產業’的發展定位,精耕產業空間、精選產業項目、精筑產業環境。”濱湖區委書記孫海東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濱湖區的1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5項位列無錫市前三,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3%、位列無錫市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佔全市比重進一步提升。

詩意江南、生態濱湖的新篇章,正在續寫。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