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會展活動總數上升 “高原”之上仍需“高峰”

展覽業是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台。商務部11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境內專業場館共舉辦各類展會3248場,同比增長1.8倍。其中,大型展會1908場,同比增長2.3倍﹔展覽總面積76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倍,已超過2019年全年展覽面積。
作為展會大省的江蘇,眼下展覽業回暖情況如何,近年來展覽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臨怎樣的挑戰?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展覽業加速回暖
辦展成為“造福城市”“興旺產業”的推手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媒體聚焦、現場成交......今年以來,江蘇各地的展會活動輪番而起,會展活躍度“刷新”經濟景氣度,一場有影響力的品牌“展”,甚至可以讓外界記住一座“城”。
展會活動,是指展覽、展銷、展示活動,包括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洽談會、展示會和展銷會。從辦展規模與數量看,今年江蘇無疑迎來了會展“蓬勃年”。據省會議展覽業協會統計,今年1—9月,江蘇共計舉辦會展活動464場,總面積517.21萬平方米,數量和面積分別達2019年的80.7%和87.9%,分別是去年的2.37倍、2.81倍。其中展覽327場,總面積464.91萬平方米,數量和面積分別是2019年的73.32%和88.08%,是去年同期的2.53倍、2.72倍。
為什麼今年江蘇展會如此集中?原因是多重的。
“隨著經濟復蘇,很多市場需求待激活,企業需要訂單,也需要通過展會了解行業趨勢、動態,甚至為企業下一步戰略調整找靈感、找方向。”豐尚農牧裝備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主任韓棟梁分析認為,“外因”驅動下,今年企業參展意願明顯增強。就該企業而言,今年已參加了省內組織的5場展會,包括亞洲集約化畜牧展覽會、飼料工業展覽會、國際糧油產業博覽會等。
在行業主管部門看來,“內因”也不難尋。“江蘇有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高新技術集聚,需要通過展會交流、碰撞,找到合作點。”省商務廳服貿處三級調研員金虎介紹。
近年來,省內不少展會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金名片”:在無錫舉辦的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和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在南京舉辦的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在常州舉辦的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暨國際工業裝備博覽會,在蘇州舉辦的全球人工智能產品博覽會和即將舉辦的首屆中國(蘇州)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博覽會,以及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等,均是撬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其中,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參展方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8個國際組織﹔全球人工智能產品博覽會吸引了海內外2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建立了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支撐了蘇州新一代人工智能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
實踐表明,好的展會並不隻賺吆喝。“展會是一個平台,目的在於以展興業、以展促貿。推動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升級。”金虎說。
“真正辦得好的展會,應該對產業、技術和商業,三者迭代,產生影響。”長三角干部交流任職中,從蘇州交流到上海,如今任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的陳偉杰,一語道破關鍵。在他看來,展會背后有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產業上下游供給、能否生成商業模式,決定了展會的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准。
江蘇展會加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國內構筑了自身優勢——
基於《2022中國展覽經濟統計報告》,在“全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評價”排序中,江蘇有11個城市排名在前100。另外,在“全國地級市、自治州綜合指數”排序中,蘇州位列第一。
“展會經濟與城市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城市產業、國際化程度、研發創新能力等,都會形成展會吸引力。”金虎介紹,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核三區”四個會展城市板塊:南京是全省會展核心區,此外,還有以蘇州為重點的蘇錫常會展城市區,以泰州為重點的通泰揚會展城市區,以及以連雲港為重點的徐連鹽宿會展城市區。
展會的溢出效應也在顯現。記者了解到,當前省內展覽業舉辦,對旅游、交通、食宿、人員流動、場館租賃等方面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帶動比”,一般能達到1:9,甚至1:11。因此,一定程度上,哪裡“搶”到展會資源,哪裡就能“搶”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展覽業發展面臨“內外制約”
有“高原”卻無“高峰”
雖然展覽業發展取得諸多成果,但也有短板。
“我們曾組織過相關調研,發現江蘇展覽業當前最直觀、最突出的問題,在於‘有高原、無高峰’,區域性會展中心城市影響力不足,缺少家喻戶曉的龍頭大展。”金虎表示,江蘇經濟發達,會展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全國形成一定影響的展會品牌也不少,但缺少舉全省之力重點打造的重點行業、優勢領域的國際性、世界性品牌展會。
德國漢諾威,下薩克森州,CEBIT博覽會,會議中心及全區景觀
事實上,江蘇具有培育和引進龍頭大展的產業基礎與營商環境,但培育和引進過程中,面臨哪些自身短板的挑戰和外界客觀現實的制約?
從外界客觀現實的影響看——相鄰省市辦展產生的虹吸效應、這些地方豐富的跨國公司總部資源,先進的管理創新經驗,以及專業的會展全產業鏈等資源,以及展覽業舉辦的自身規律,都會帶來制約。
“越是有影響力的展會,在周邊區域內越具有排他性。”陳偉杰介紹,相鄰地區或同一城市,很少在同一行業出現“多頭”大展。“作為會展中心城市的上海,難免對周邊產生虹吸效應,導致展覽業優質資源向上海集聚,蘇州、無錫,甚至南京,在辦展方面都會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上海在全球展覽業中的地位不容小覷,並且還在不斷壯大。就在今年6月20日,《上海市推動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明確提出,“到2025年,上海會展配置全球資源能力進一步提升,上海會展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際會展之都全面建成”。
面臨虹吸的同時,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相較我省還有使領館資源和“世界500強”總部機構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這兩大優勢,對於吸引國內外頭部展商參會,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而展覽業內,對展會影響力的評價,一般分為五個維度——展館面積、國際展覽所佔比重、展覽在產業上下游擁有的地位、專業觀眾數量,展會促成交易的成功率,以及辦展對城市食宿交通等方面帶來的貢獻。其中,展館面積大小及功能,會影響一座城市展覽業發展和重要展會落地。然而,我省展館數量雖然較為充足,但能夠承載與服務龍頭大展的展館幾乎沒有。
不難看出,吸引頭部展商能力越強,對這五大維度直接或間接的帶動提升,效果越明顯。
此外,國內外辦展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4-6月及9-11月。這一行業規律,使旺季辦展既有必要,但又容易被“覆蓋”、被“埋沒”。
遵循“以展興業”內在邏輯
千方百計提升吸引頭部展商能力
按照“以展興業、以展促貿”的內在邏輯,不論培育壯大抑或積極引進龍頭大展,歸根結底都要在展會服務能力上尋求突破,吸引更多頭部展商參與。
這其中,少不了加強市場引導,鼓勵各地培育壯大與城市功能定位、優勢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相適應、能夠進一步帶動發展要素集聚的展會,逐步形成區域特點顯著、競爭有序、協調發展的全省會展品牌發展格局。而這,恰恰是“千頭萬緒”的第一步。
“發展展會,首先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否則思路再好、方向再對、投入再多,也無濟於事。”金虎提醒,展覽業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行規”,“兩個同類型品牌展覽的舉辦,至少相隔3個月以上,還要避開辦展區域,否則極易產生惡性競爭。”
錯位培育,不隻要求低頭盯著省內、理順各地關系,而且要放眼長三角乃至全國展會的布局。在錯位的基礎上,第二步,要加速市場化進程。
“任何市場化展會,培育都非一蹴而就。”金虎直言,市場化展會項目,往往有3-5年培育期。培育期內,發展向好、口碑提升,展商自然增加。但若培育不好,1-2年也有可能夭折。“在此過程中,展會的培育應該更多讓市場來抉擇、來檢驗,而非行政推動。”
“鼓勵市場主體自主辦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鼓勵市場主體逐步承接政府主辦的展會,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陳偉杰看來,真正有品牌影響力、能給城市“留下點”或“帶來點”東西的展會,無非也是讓展商們“能夠感知市場風向的一扇窗口”。因此要加快市場化改革,多用優質展會服務商,減少政府“直接下場”。而這樣做,至少有兩大好處:提高市場化辦展能力,同時,在展覽標准上與世界接軌。不止於此,頭部展會服務商手中也有諸多優質的展商資源,讓頭部展會服務商陪伴或引領地方展會成長,往往效率更高。
此外,加速市場化進程不可避免將帶來市場化競爭。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展覽業屬於充分競爭領域,“既如此,就遵循差異化發展原則,積極開展良性競爭。培育壯大本土展會的同時,搶抓上海展會溢出效應。”
做到這些,是否就能擁有龍頭大展?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在展商最關心的領域,扶持政策有沒有給到‘心坎裡’?”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分析,對不少國內外產業巨頭來說,江蘇展會的定位更多是區域性的。要想打破這種認知,關鍵在於提升展會能級,令參展更為便捷,“比如,進一步發揮自貿區優勢,在大型設備通關稅收、物流運輸等方面給予更多關鍵優惠,同時加強貿易保障服務,提高展商的參展體驗和滿意度,降低參展綜合成本。”
至此,塑造品牌展覽之路仍未走完。縱觀海內外,文化內涵,幾乎是所有頂級大展聲譽得以傳播的“靈魂”,是其“籠絡”展商的軟實力。
“為什麼說龍頭大展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採訪中有展會服務商感慨,關鍵在於龍頭大展有“打通行業內外域、帶動產業上下游,促進投資轉化率”的能力。而這種推動力,與展會品牌的文化價值認同,密不可分。事實証明,從巴黎珠寶展、漢諾威工業展、米蘭服裝展,到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展與會的成功,無不“建立”在濃厚的產業文化“底座”上。
“因此,江蘇需要不斷創新展會形式,利用自身產業文化優勢,精心設計文化元素和故事,吸引展商和社會觀眾的關注和參與,甚至更多發布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權威榜單,擴大展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展會的‘黏性’,打通行業內外交流與合作。”張春龍說。
“待一步一腳印,依托江蘇的產業優勢、開放優勢,一方面做大做強境內展會品牌,另一方面著力打造‘江蘇優品行全球’‘蘇新服務惠全球’兩大江蘇境外展會品牌,進一步提升江蘇省出口商品展覽會(日本•大阪)、江蘇國際服務貿易展覽會(馬來西亞)等國際自主品牌展會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相信我省以展興業的局面會進一步打開。”金虎表示。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