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助力打造“數實融合強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江蘇堅決扛起國家科技創新格局“第一方陣”使命,著力增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數實融合強省”,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根植於制造大省、網絡強省,江蘇移動勇擔重任、敢打頭陣,從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強化創新應用等方面著手,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為社會、企業和政府等多方主體帶來變革。
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研發實驗室。江蘇移動供圖
健全科創體系,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高質量科技供給。江蘇移動把科技創新作為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關鍵抓手,圍繞載體建設、創新協同、人才培養等重點內容,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在培育科技創新載體方面,江蘇移動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定位,深入落實“BASIC6”科創計劃(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台、算力網絡、6G),著力建強南京大學-中國移動聯合研究院、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江蘇移動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三大研發機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江蘇移動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加強科技創新協同方面,江蘇移動與華為、國電南自等成立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等20余個創新協同載體,推動5G領域網絡、核心技術、關鍵設備、行業應用的健康發展及產業人才的培養﹔與南大、南郵等知名高校在無線、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加強聯合研究,共同申報國家或省內科研項目。同時,不斷加強與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各子公司的內部協同,共同攻關AI、工業視覺、工業專網等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在江蘇省內落地轉化。
在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方面,江蘇移動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積極營造“鼓勵、支持、參與”創新的良好環境,匹配CHBN(移動市場、家庭市場、政企市場、新興市場)全向發力、融合發展要求,探索構建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人才分層分類培養機制。打造了專家人才、核心骨干和青年人才多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體系,以及“集團級首席科學家-集團首席專家-省級高級專家-省級專家-卓越工程師”結構體系,完善了“統一領導、條塊結合、層級負責”的人才工作模式。
基於5G、AR技術的機器人模擬實操教學。江蘇移動供圖
厚積核心能力,鍛造創新服務優勢
一直以來,江蘇移動聚焦“推進數智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主線,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台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形成更多標志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
——推進數智新基建,暢通信息“大動脈”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全社會數智化轉型的底座。江蘇移動持續加大資源投入,目前已建成省內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5G獨立組網(SA)網絡,5G基站數超13萬個。
為強化基建能力,江蘇移動創新“編織”天地一體5G衛星協同組網,率先完成全省江河湖海無線網絡全覆蓋,支撐近海養殖、灘涂旅游、海上風電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自研5G雲基站推進無線雲網向算力化演進,打造雲網算業一體化服務新態勢,賦能5G高效服務千行百業發展。精准部署萬兆無源光網絡(10G-PON)資源,全面提升千兆寬帶端到端能力,支持更多、更穩定的設備連接,滿足4K/8K高清直播、AR/VR視頻等實時性業務需求。同時,構建覆蓋全省的“超大規模+中型規模+邊緣計算”數據中心服務集群,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元化算力服務。建設開放共享能力中台,年調用量超百億次,賦能企事業單位超1萬家。
在此過程中,江蘇移動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履行企業環境責任,通過推進無線網絡優化節能和綠色數據中心節能建設,不斷推動數據中心、核心機房運維節能和低能效網絡設備退網。預計2023年節電6.7億度,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萬噸。
——升級數智新服務,賦能發展“強引擎”
信息技術產業既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江蘇移動面向工業、政務、交通、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和大眾日常生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提升信息服務供給能力。
工業領域,自研“靈石”5G新型工業網關、“真視界”視覺質檢、“標識通”標識解析解決方案等產品,提供工業數採、機器視覺檢測、工業標識應用等服務。依托省級5G+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打造數據驅動的創新應用場景,為省內工業中小企業、工業集聚區及行業龍頭提供診斷咨詢、解決方案、改造實施“一站式”服務,有效滿足企業數智化轉型需求,服務企業超3000家。
政務領域,創新構建“3+1+N”模式,以業務中台、數據中台、技術中台為能力底座,通過能力運營中心統一調度,助力江蘇省數字政府政務中台、江蘇省數字人大等項目建設,支撐全省13個地市及26個省級部門的26個便民“一件事”場景。同時,將A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智能客服等自有能力融入技術中台,適配各級政府數字化轉型個性化需求。
聚焦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儲備60多項自有方案,以及智慧投標管理平台、人工智能語音平台、智宸安全平台等近30類產品平台,實現產品服務交付自主集成。依托中國移動研究院“中移鏈”“數聯網DSSN”,聚焦城市行業底鏈、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落地,開展隱私計算、多鏈跨鏈、Web3.0等關鍵技術攻關。具備“紫雀”存証、“碳鏡”能碳管理、“紫鯨”數字藏品等應用產品,在能源、醫療、文旅等方面落地項目超40個。
圍繞大眾日常生活,規模推廣移動高清互聯網電視、移動閃聯、5G新通話、超級手機卡等創新產品,持續豐富美好數字生活,讓人民群眾在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此外,為筑牢產業安全屏障,江蘇移動匯聚80多項安全原子能力,可提供漏洞掃描、網站防護、內容檢測、威脅阻斷等35項安全產品服務。目前已累計為10多個行業、2000多家企業,發現和攔截500余萬次威脅事件,防護有效性達到95%。
通過移動5G專網,蘇州華興源創工廠內的機械手自動完成上下料操作。江蘇移動供圖
助力數實融合,發揮創新驅動作用
今年以來,江蘇積極變革傳統制造模式,大力推進“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助力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江蘇移動助力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大行動”,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生產設備智能化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技術改造是關鍵。江蘇移動將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環節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助力江蘇制造不斷向縱深發展。
在富譽電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5G雲AI視覺質檢平台創新搭載仿真人眼視覺系統,使視覺質檢良品率提高幅度超7%、誤檢率下降幅度超4%。為中石化物探院打造的“基於5G尊享專網的野外智能節點油氣勘探系統”,僅需1∼2秒鐘就可以完成數萬節點儀的接入、數據的上傳,綜合作業效率提升約500%。在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無人值守倉儲助力企業生產物資轉運效率提升35%,帶動經濟效益提升25.3%。
——生產流程數據化
圍繞“1650”重點產業,江蘇移動依托網絡和產品能力優勢,助力實現生產制造系統的感知、計算和決策,解決制造企業在生產管理中出現的效率低、能耗高等問題,從而保証工作精度,讓決策制定更科學。
在宿遷雙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平台連接196台車間設備,實時採集並分析成品制作過程的用料計量、工廠用水量、廢水pH值等數據,保障產線正常生產、產能不變的情況下,排產效率提升約17.8%、整體能耗下降約6.3%。在江蘇中天科技集團,“5G+數據採集系統”實時匯總、分析光纖生產流程全量數據,助力生產環節原料損耗下降近20%,生產管理效率提升30%。
——生產要素網絡化
打造“數實融合強省”,更加注重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基於能力優勢,江蘇移動不僅助力實現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的廣泛連接,還有力支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數字服務企業的高效聯接,整合數據生產、存儲、交互、分析和應用,帶動技術、資金、人才、物資等優化配置。
在蘇州華興源創,車間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通過5G專網實時匯聚,助力企業生產效率提升30%,運營成本降低20%。在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的智慧車間,5G專網將堆料機與智控中心實時相連,實現堆料作業的遠程控制,改變傳統人工現場調度、堆料的“歷史”,使事故隱患率降低30%。在常熟波司登,5G紡織智能化應用項目可實時獲取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及各大互聯網電商平台的需求,借助移動5G柔性生產技術,實現產品動態交付、庫存周轉平衡,生產交付周期從1個月縮短至7~14天。
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創新的基因,早已融入中國移動的血脈。身處“走在前列”的江蘇,江蘇移動更多一分敢於亮劍、敢於引領的精神,未來將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國家隊、排頭兵作用,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