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江陰加快轉換新舊動能 推進轉型升級增強發展韌性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29日18版 版面截圖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
江陰市俯瞰。以上圖片均為江陰市委宣傳部提供
原題:江蘇江陰加快轉換新舊動能
推進轉型升級 增強發展韌性(產經觀察·走產業重鎮 探實體經濟)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穩中有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同時,受總需求不足等影響,部分企業持續承壓。
當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哪些困難?實體經濟運行狀況如何?地方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是如何應對壓力的?工業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情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記者走進江蘇、福建、山東、湖南等地的一些產業重鎮,進行了深入調研。本版今起推出“走產業重鎮 探實體經濟”系列調研報道,供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參考。
——編 者
“終端需求不足,總裝廠鋼材採購量有所下降”“國內紡織行業競爭激烈,全球市場訂單也在收緊”“這些年用工成本在上升,服裝業原材料價格又出現波動”……到訪江蘇江陰市,一些企業負責人坦言,今年企業經營壓力不小。
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從總體數據看,匯聚了2萬家制造業企業的江陰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展現出百強縣前二的實力與韌性。
降本增效穩經營
改進工藝、升級技術、精益管理、提升效率,江陰制造業持續穩定恢復
“做企業要追求長遠,不能隻看短期效益。經濟波動是正常現象,關鍵看誰的‘體質’好、抗風險能力強,隨著壓力緩解,局面會逐步好轉。”陽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青化的話,代表了不少江陰企業對壓力的看法。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為應對壓力,江陰企業主動作為、各顯其能,取得不少積極進展。
走進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江陰興澄特鋼公司軋鋼車間,機器轟鳴、蒸汽升騰。滾燙的鋼坯剛被傳送過來,便被像巨型“擀面杖”的粗軋機、精軋機軋制成平整的鋼板。
今年以來,鋼鐵行業持續承壓,行業虧損面較大。在此背景下,興澄特鋼盈利水平保持行業領先,實屬難得。
“一靠特色產品,二靠工藝革新。”興澄特鋼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雲告訴記者,產品方面,企業生產的高標准軸承鋼純度極高,氧含量低於5ppm(百萬分比濃度),性能領先全球,產銷量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超純淨高強度齒輪鋼、大厚度海上風電用鋼等“拳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也長年位居國內第一﹔工藝方面,企業今年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更精細地控制貴金屬成分,節約了能耗、降低了成本,“一系列措施,對保障利潤、穩住業績起到關鍵作用。”
行走江陰,不難發現,創新是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法寶,也是應對壓力和挑戰的重要選擇。
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的潔淨車間內,幾米高的拉絲塔架著電感應爐整齊排列,電感應爐下方,是一根根細長的氦冷管。
“將手腕粗的預制棒拉成比頭發絲還細的光纖,氦冷管中的氦氣必不可少。”法爾勝泓昇集團副總裁周震華告訴記者,以前氦冷管採用開合式設計,密封性不夠,會浪費不少氦氣。后來,工程師團隊經過反復試驗,將管道改為穿孔式設計,用氣量減少60%,僅這一項,一年就能節約成本200萬元左右。
“每當我們以為降成本逼近極限時,通過局部優化、整合流程,又能挖掘出新空間,推動成本繼續降低。”周震華說,公司每年都推出攻關清單,持續改進生產設備、提升管理水平,年均降本超億元、提升生產效率3%以上。
創新,可以是改進工藝、升級技術,也可以是精益管理、提高效率。
走進海瀾雲服智慧工廠,面料在傳送帶上輾轉騰挪,每片都有單獨編號﹔裁剪靠投影描線,身材數據精准顯示﹔服裝配有吊牌芯片,點開手機隨時查詢物流信息……從消費者下單定制服飾到收到貨品,全程不超7天。
庫存,曾是快消服裝企業最“頭疼”的一項支出。傳統服裝企業一般是先生產、再銷售,容易積壓庫存,也降低了資金流動性。海瀾之家集團數據管理系統升級后,可實時捕捉服裝試穿、選購等消費信息,並快速傳導給供應商和門店。如今,他們在全國的6000多家門店幾乎可以做到零庫存,補貨時間壓縮至15天內。
前三季度,海瀾之家營收同比增長13.85%,歸母淨利潤增長40.14%﹔前三季度,法爾勝泓昇集團實現營收254億元,同比增長2%﹔近3年,興澄特鋼營收年均增長14.28%,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6.65%……面對壓力,江陰企業苦練內功、降本增效,穩住了生產經營形勢。前三季度,江陰市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5183.6億元,增長4.6%,制造業持續穩定恢復。
轉型升級塑優勢
從小到大、從粗到精、從低到高,企業鍛造出更強韌性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政府部門和企業科學應對、共克時艱之外,這些年江陰制造業的“體質”更優了、“本錢”更足了。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企業,一直堅持轉型升級,從小到大、從粗到精、從低到高,鍛造出更強韌性。
三家企業的故事,給人印象尤為深刻。
一家,把金屬加工刀具這個“工業牙齒”做到了高水平。
走進江陰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一把比指甲刀還短的刀具引人注目。“這是小模數齒輪刀具,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應用廣泛。別看它長度隻有2.5厘米,價值高達1萬元。”塞特精密副總經理顧海龍說。
“追求高附加值,是轉型升級‘逼’出來的。”顧海龍回憶道,20多年前,企業隻能生產手用絲錐等低端刀具,在行業中並不突出,甚至一度瀕臨倒閉。
隨大流、低質量的老路走不通了,惟有追求卓越、高人一籌。為了“拿下”小模數齒輪刀具,企業組建了20多人的團隊,持續10余年研發,先后攻克刀具加工精度、鈍化工藝等“卡脖子”技術,實現精度、壽命雙提升。如今,塞特精密的小模數齒輪刀具產品不僅替代了進口產品,還出口到許多發達國家,市場佔有率躋身全球前三。
一家,把橡膠制品這個“老產品”不斷做出“新花樣”。
膠板、膠布、膠帶,本是利潤微薄的“大路貨”,但不甘平凡的科強新材料有限公司一直在開拓新市場:2006年,研制用在光伏生產設備上的硅膠板,切入高技術、高利潤新賽道,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40%﹔2008年,發力國產替代,研制耐大溫差、耐擠壓、能阻燃的貫通道棚布,供給“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和多種地鐵列車﹔2010年,看准快遞物流領域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研制橡膠輸送帶……
“在傳統橡膠制品的存量市場同質競爭,毛利率不會很高。必須不斷響應新需求、打入新市場,才能創造更高利潤。”科強新材料副總經理殷海剛說。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1.66億元,同比增長32.33%。
還有一家,始終聚焦循環再生資源裝備“精耕細作”。
“你們的設備質量可靠,比歐洲同類產品故障率還低。”前不久,多家歐洲廢鋼回收利用企業“組團”來到江陰,對華宏科技有限公司的剪切機、打包機等產品豎起大拇指。
專注循環再生資源裝備30多年,華宏科技從“小作坊”起步,不斷做大做強。“起初公司隻能做小型裝備,單台售價隻有幾萬元。后來,逐步升級到大型裝備,單價有幾百萬元。今年銷售量上千台套,其中大型裝備超過一半。”華宏科技董事長胡品賢介紹,他們在再生資源裝備領域率先使用伺服電機,能耗更低﹔配備自動分選技術,效率更高﹔上線遠程運維,服務更佳﹔設備還能智能識別操作人員,安全性更好,相比同類產品優勢明顯,“受手機產品啟發,我們正開發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更好滿足差異化需求。”
在江陰,老企業轉型升級的故事還有很多:近60年不懈創新,法爾勝完成了從生產麻繩、鋼繩到“光繩”的跨越﹔30多年成長壯大,陽光股份躋身全球毛紡生產領先企業……目前,江陰已擁有規上工業企業超過2400家、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1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家。“越是壓力大,越要堅定轉型決心,靠不斷轉型來謀生存、求發展、塑優勢。”江陰市工信局局長談海平表示。
做大做強產業鏈
著力構建“345”現代產業集群,推動產學研融合結出碩果
從一台風力發電機,能夠窺見江陰的產業實力。
淬火、鑽孔、磨削、清洗……江陰臨港新能源產業園,恆潤傳動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個個環形的變槳軸承相繼下線。
變槳軸承,風力發電機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去年上半年,廠房還沒蓋完,就已經接到訂單了。”恆潤傳動辦公室主任陳曌告訴記者,這份訂單,來自兩公裡外的遠景能源有限公司。
作為全球第四大風電整機制造商,遠景能源敢提前下單,正是看准了江陰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看原料,恆潤傳動20公裡外,興澄特鋼出品的連鑄大圓坯可直接供貨﹔看加工,35公裡外,恆潤環鍛公司可將連鑄坯制作成鍛件﹔看配件,生產軸承滾珠的南通力星等企業,相距不超過100公裡﹔制造風機輪轂的吉鑫科技、提供風機塔筒的振江新能源,以及葉片、齒輪箱、控制軟件等相關配套企業也都在周邊……
“眾多企業抱團成長,除了能顯著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產品組裝效率,也給創新交流、合作研發帶來很大便利。”陳曌說。
抱團成長的不隻風電產業。依托完善的產業門類,江陰近年來著力構建“345”現代產業集群:高端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特色產業,新能源、集成電路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5大未來產業。
看中產業配套齊全優勢,外商紛紛向江陰投來信任票。比利時貝卡爾特增資3000萬美元,建設AC精細帘線項目﹔瑞士安姆科投資2億美元,建設亞太包裝總部項目﹔瑞典蒙特集團投資5000萬美元,建設亞太制造中心……今年以來,江陰新吸引外資超10億美元,其中不乏增資擴產項目。
產業鏈帶動創新鏈,創新鏈離不開人才鏈。為推動產學研融合,江陰做了不少工作:實施“霞客之光”創新攻關計劃,發布技術需求榜單,帶動當地企業研發投入超8.5億元﹔建設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10家“科創飛地”……2022年,江陰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達73.6%,居江蘇省第一﹔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071家,實現兩年翻番。
成績斐然,定力依舊。“我們要夯實根基、穩步前行,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挑起大梁’、未來產業‘乘風起勢’,助力更多制造業企業勇闖新賽道、塑造新優勢。”談海平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