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南京實踐”緣何如此亮眼?

2023年12月06日07:04 |
小字號

編者按:

1993年,原江蘇省教委印發《關於在蘇南地區組織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試點的意見》,提出要以學校和鄉鎮為重點,試點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由此拉開了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序幕。次年,蘇南和沿長江兩岸7個省轄市的22個縣(區)、市涌現出76個試點鄉鎮、600多所試點學校。轉眼間,2023年已是江蘇在全國率先提出並積極探索教育現代化的第30個年頭。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重磅開啟“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主題採訪活動,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同步推出《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系列報道,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展示江蘇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30年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啟示。

12月1日,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系列採訪活動走進南京。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的過程中,“南京實踐”的成績亮眼,有何經驗啟示?

自古以來,南京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也是中國現代教育重要發源地、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目前,南京市基礎教育和中職階段共有學校1746所,在校生117.56萬人﹔在寧普通高校51所,每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量在同類型城市中位列全國第一。“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93%以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99 年,各項發展指數全省領先、全國前列……”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的“南京答卷”十分亮眼。

國內首個古籍修復專業和首家南京非遺學院都在這裡

走進南京莫愁中等專業學校,古色古香的非遺學院的大門敞開著,裡面陳列著南京雲錦、書畫、雕版印刷、絨花、秦淮燈彩等非遺作品。

這裡,就是全國首家以非遺傳承、創新為辦學宗旨的南京非遺學院。該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學生席航正跟著老師學習古籍裝幀,他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學生自己刻的,這是一本宋代的刊本,雕版刻一個版面需要兩個月,這本有一百多個版本,非常不容易。”為了更好地保護古籍,18歲的小伙子竟然留起了長指甲,席航解釋說:“因為古籍修復是貼在紅案上,修補好后需要我們把書頁起起來,包括裝裱都是需要貼在牆上繃平,如果沒有指甲起,就可能把邊上起破,留指甲可以更加方便我們保護文物。”

2001年初,莫愁中專充分調研論証后,開設了國內第一個古籍修復專業,成為該領域的拓荒者。此后,學校不斷提升古籍修復技術,成立了古籍修復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結合國家《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獨創“十八項技能”標高,制定了古籍修復中級工、高級工的考核標准,填補了行業空白。

據南京莫愁中等專業學校校長朱國美介紹,近年來,學校在做強古籍修復專業的基礎上積極創新,不斷吸收國家及地方特色“非遺”技藝。目前,學校已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合作,建成雲錦工作室、“非遺館”,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開設了雲錦、陶瓷修復以及惠山泥塑等非遺課程。同時,學校將引進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南京金箔、南京絨花、秦淮燈彩等非遺相關設計課程。

同時,莫愁中專和南博、南圖、南大圖書館等單位建立廣泛聯系,開展校企融合、培養人才。學校“對外修復中心”承修南京圖書館、南京博物院等數十家單位的古籍字畫。“我們文物修復中心已經成立近20年,修復師約20人,90%以上都是學校畢業生。一部分在我們中心承接各大博物館修復任務,一部分派駐到博物館對館內文物進行修復。我們這邊目前在修的主要是一些文獻類和陶瓷類的文物,都是來自國內的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南京莫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負責人許存地表示,中心除了文物修復的職責外,還要培養修復專業的學生。

據了解,學校還利用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省級“非遺體驗中心”和社區學院,每年開展各類培訓達2萬人次以上。其中,非遺年體驗近萬人次。每年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修復近200本古籍善本,搶救性修復器物幾百余件,完成珍貴革命文獻修復100余件。

“對於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來說,產教融合是個重要抓手。”正如朱國美所說,“學院培養的學生屬於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除了會做修復,還可以從事文旅等方面的工作,這正是因為專業學院提供了更多課程方面的滋養,為學生搭建更多成長跑道,讓學生的能力達到‘ 1+x ’。”莫愁中專擁有非遺手工技藝現代化實訓基地,被評定為全國100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點”,逐步形成“行業特色+信息化”的管理運行模式和“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教學運行模式、“多元功能+公益平台”的生產運行模式。

江島上,他們要打造全國“生態教育”實踐新樣本

環境優美、建筑風格獨樹一幟,現代化的校園裡,同學們正在嶄新的數字化閱讀中心學習……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坐落在江心洲,也是今天被譽為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低碳智慧島”的地方,校園環境設計便充分融合了生態、科技的元素,走進校園,綠色、活力、現代化的“風”扑面而來。

1968年,九名大學生(九隻鳳凰)來到地處長江之中的江心洲教書,承載了原江心洲島民“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與夢想,燃希望之火種。隨著時代發展,島民對優質教育的期待逐步增強,留在島上就讀的初中生逐漸減少。為了加快江心洲的基礎教育發展,金陵中學河西、江島教育集團建立。“讓生命自然生長,讓教育自然而然”。2022年,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創辦是由百年名校金陵中學在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創建的第一所直屬初中,也是金陵中學河西、江島教育集團的家族成員。南京市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教學副校長倪長娥說,學校前瞻性提出了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將秉承“誠真勤仁”的校訓,打造全國“生態教育”實踐新樣本。

“九隻鳳凰”之一、原江心洲中學教師儲道立回到新學校,不禁感嘆教育現代化在這裡生根發芽。他說:“60年代辦學條件異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如今,學校引進了百年名校金陵中學,落戶現代化的生態島。今天,我作為一名老教師重返學校,看到現代化的學校很激動,硬件一流,輸入新的教學理念,一定能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原本我打算去島外的學校上學,有一天騎車偶然間路過這裡,發現校園風景特別好,於是就來到了這裡。”在這裡的半個多學期裡,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初一(5)班的黎峻瑞感受到校園學習氛圍好、伙食好,老師友善熱情。小伙子不無驕傲地說:“校園有上百種植物,生態環境非常好,而且,我們的草坪是真的草坪哦!希望能在這裡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據倪長娥介紹,金陵中學附屬初級中學提出“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是以綠色的、科學的、可持續的方式,給予師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尊重生命、注重生態、促進“人”的發展的教育。學校開設了“長江上的開學第一課”“長江起源與湖泊的奧秘”“探秘江島之美”“江心洲地域文化發展”“我是金中人”……學校以金陵中學百年文脈為辦學底色,融入生態科技島“科技”“環保”為特色的地域文化,逐漸形成以生態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入學適應課程、生命成長課程、視野拓展課程等已成為課程特色。

“生態教育課程,是我們踐行生態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倪長娥表示,“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學校在踐行生態課程的過程中,把‘健’放在第一位,我們近20門的校本課程,有1/3都與體育課程相關。課程裡還特別融合了校訓裡的‘雅’字,引導孩子在與人交流、課堂表達、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為一個儒雅的人。”

此外,該校在生態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不僅發掘校本資源,開拓社會資源,還特別注重地域資源。“我們從校園走出去,幾分鐘就可以到達美麗的江堤,我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與自然親密接觸,與島民交流,讓他們了解這座島的前世今生、風土人情,相信孩子們未來會更好地建設美麗的生態科技島。”倪長娥說。

“我相信金中附初一定會和日新月異的建鄴區的發展相匹配,一定會和現代化的南京市相匹配,未來一定會騰飛,這是毋庸置疑的。”儲道立激動地說。

一個基礎教育的“窪地”如何做到邁向優質均衡的“高地”?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吳坤明表示,南京市建鄴區2002年跳出老城挺進河西新城區,20多年來,伴隨著江蘇教育現代化的鏗鏘步伐,建鄴教育堅持“辦好每一所、成就每一個、惠及每一家”,勇毅前行,實現了跨越發展。

首先,實施學區制管理助推校際“抱團發展”。在全區組建起11個大學區、5個研訓聯盟,涵蓋全區義務教育學校,通過“共享教育資源、中小有機銜接、學區聯盟教研、學校社區聯動”,促進校際資源共享、協同共生發展。其次,實施集團化辦學打造名校“孵化器”。2021年全區高質量打造南師附中新城、南師附中鄴城,中華,致遠,南外河西,金中河西,金中江島“五大品牌”七大教育集團,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集團化辦學100%全覆蓋。促進區域內優質名校從“聚變”到“裂變”,惠及每一個家庭。2022年,建鄴成為南京市唯一入圍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2023年接受教育部組織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實地核查,得到專家組一致肯定。

“三棵樹”“金問號”……這裡的課程適應“每一個”,也關注“這一個”

健美操、合唱、面塑、小裁縫課程、棒壘球……下午4點,正是課后服務時段,走進坐落於江寧大學城的南京市月華路小學,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在小裁縫課程裡面,孩子們用布進行扎染、裁剪並縫制了一條馬面裙﹔珠心算課上,老師任意報出幾個三位或四位數字的連續加法或乘法,數字剛剛報完,孩子們就在小黑板上寫出了准確的答案,令人目瞪口呆﹔面塑課上,同學們跟著非遺傳人制作“龍”來迎接即將到來的龍年。四(8)班的李文章同學說:“加入面塑社團增強了我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了我的思維創新能力,讓我的校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在“小裁縫”課上,四年級學生王越萱與小組成員們從扎染、剪裁開始,一起學著制作馬面裙。“我特別喜歡這門課程,我學會了用縫紉機,還學會了熨燙衣服。”王越萱向大家展示的這條馬面裙藍白相間,上面還做了小燈泡的設計,很是亮眼。“這是我和同學們一起想的創意,新潮的馬面裙。”小姑娘開心地說。

據課程指導老師高雅潔介紹:“開設這門課程,也是希望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的漢服文化、印染工藝等等傳承下去,增加學生們對於相關文化的了解。”

在南京市月華路小學,三棵樹與學校建筑完美結合。南京市月華路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夏翠蓮說,學校構建了“三棵樹”課程體系,進行“金問號”課堂教學探索。“金問號”課堂以“思維”為核心,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操陶冶鑲嵌課中,讓課堂成為“動感地帶”“情感地帶”“靈性空間”“個性舞台”。

夏翠蓮告訴記者:“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辦學之初,學校就對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我們著重把兒童培養成具有‘力學品格、永續學力、想象力量’精神的月華好少年。我們‘少年軍校’的課程,最主要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對自己、他人、家國負責的新時代好少年。”據介紹,該校秉承“力學以報國”的教育情懷,以紅色教育為引領,利用“少年軍校”培塑新時代小英雄,開設“面塑”“方山大鼓”等課程,在傳承中堅定兒童的文化自信。“學校有很多社團課程,這學期我選擇了方山大鼓,我覺得我打起鼓特別帥。打鼓主要靠記憶,學久了就比較簡單了。每次打完我都滿頭大汗,運動量很大。”四年級學生馮潤澤說。

為了開發兒童的可能性,既適應“每一個”,也更好關注“這一個”,月華路小學開發了“親親大學周”“歡樂動漫節”等四大校本節日,學校並以校內職業體驗場景和校外15分鐘研學基地為基礎,構建“1+X”的“玩轉百業”課程群。“有農業、科技、文化等,我們和周邊16所學校合作,在每所高校都建立校外研學基地,比如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有烹飪博物館、酒店博物館,每年11月份,我們都會有一個主題活動‘親親大學周’,我們帶著孩子去研學,在高校的文化節,孩子們也擺攤銷售,參與感很強,他們可開心了!”夏翠蓮欣喜地說。

據悉,南京市月華路小學2018年9月正式開門辦學,目前兩校區共有省市級規劃課題6項、南京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南京市“雙減”重點實驗項目等6項。學校也先后獲得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江蘇省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學校、南京市中小學科技創新星光基地學校等一百余項榮譽稱號。

促公平、提質量!南京奮力在推進教育現代化上破題探路、示范先行

“30年來,南京堅持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被譽為‘具有有益全國的樣本意義’。”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吳秀亮在發布會上介紹,南京率先在全國、全省推行免費義務教育,率先實行“助學券”制度和勵志獎學金,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15年政府扶困助學體系。持續增加學位供給,2012年來,全市幼兒園從578所增加到1025所,在園幼兒從15.6萬人增加到25.9萬人﹔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6所,新增學位約31萬個﹔完成普通高中新改擴建項目28個,增加學位超過4萬個。南京率先在全國探索小學“彈性離校”,切實解決“三點半難題”,實施“中小學食堂提升工程”“中小學教室健康照明工程”“中小學課桌椅標准化提升工程”……緊緊圍繞促公平、提質量兩件大事,在更高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南京多次成為“中國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目前,全市教育呈現出布局合理、結構協調、體系完善、優質均衡、富有活力的現代教育特征。

教育發展,規劃先行。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詳規處處長蘇玲說,教育空間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點工作。南京先后出台了城市和鄉村系列公共設施配套標准和《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對新建中小學、幼兒園的設施規模和佔地面積定下了“硬杠杠”。南京在全國率先開展《南京市中小學校園用地控制規劃》,整合全市教育資源,一是增加新區教育用地規模,為未來教育發展預留空間﹔二是提升了不同地區學校的均衡性﹔三是減小服務半徑,提高各類基礎教育學校的服務能力。

南京市雨花台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副局長周文林表示,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為滿意、更具特色”的目標,雨花台區全力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被評為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今年10月又順利迎接了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實地核查,榮獲“雨花樣本”的高度評價。

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在點評時表示,多年來,南京始終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鮮明主題,持續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整體水平和發展活力位居全國前列,已提前總體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主要指標,具有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樣本意義。“堅持把創新引領作為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內在動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南京以深化改革和教育治理雙輪驅動,走出一條教育現代化治理特色之路。從《南京市教育督導條例》《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的出台,到《南京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的制定﹔從深化課后服務、均衡分班、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到‘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南京教育在先行先試中率先發展,在教育現代化建設上始終走在前、做示范,彰顯了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朱衛國說。

吳秀亮表示:“新征程上,南京教育系統將堅定不移下好教育優先發展先手棋,推動南京教育現代化繼續走在前列。”(葛靈丹 曾威 王磊)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