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藝考新政落地后江蘇首次省統考:“反突擊”“拒功利”政策風向凸顯

2023年12月07日07:03 |
小字號

12月2日起,江蘇2024藝術類省統考“開鑼”。5日上午8點多,室外溫度隻有5℃,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內已聚集了不少參加音樂統考面試的考生。今年是全國藝考新政落地后的首次省統考,記者調查發現,統考對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有所提高,專業能力評價方式和考查內容也有不小的變化。

變化不小,“新”在綜合能力考查

5日是音樂類專業省統考面試,揚州大學附屬中學考生陳雨薇一大早就來到考點附近開嗓。從初三開始學習二胡,陳雨薇的“藝齡”大概3年。當天的聲樂考試讓她感覺壓力不小:與往年相比,今年視唱記譜方式變為五線譜記譜,不能再用簡譜記譜,音樂鑒賞科目也取消了。影響更大的是聲樂和器樂考試都不能使用伴奏,“以前有伴奏的時候唱技巧性比較高的曲目容易拿高分,但在清唱中就容易暴露演唱瑕疵,這也影響了我清唱曲目的選擇。”她告訴記者。

美術與設計類專業考試科目依舊是素描、速寫、色彩3門,但考試內容、考試時間、考試形式、科目分值,都較往年有所調整。比如,今年速寫考試分值調到了100分,和素描、色彩同分,考試時間也從原來的30分鐘調整為120分鐘。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考點陳新蘇考生告訴記者,今年速寫命題內容來源於高中美術必修課《美術鑒賞》,對考生的畫面構成能力、美術鑒賞能力、藝術想象能力有較高要求。

色彩考題讓不少考生出乎意料,除了過往練習時會畫到的玻璃瓶、果盤、襯布等物件外,考題裡還出現了一隻插著一大束花的玻璃瓶。“花挺難畫的,有點出乎意料,完全沒練過。”考點外一位女生說。無形畫室趙紅軍老師表示,“考題的難點在於一整束花卉的空間體積處理和玻璃材質的質感塑造。此外,一大塊襯布的空間處理和塑造也有一定的難度。”

校考大面積取消,幾家歡喜幾家愁。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正明告訴記者,過去書法生參加藝考是“廣撒網”,算好時間輾轉於全省各地包括相鄰省市報考,在時間和經費上消耗不少。藝考新政落地之后,不僅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從閱卷角度上講,統考也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因為各校老師審美差異帶來的評判標准的不同。但也有家長感到失落,考生家長趙女士說,以前有校考的時候,哪怕考生統考成績不理想,還可以多報考幾所院校的校考來彌補。現在校考少了,碰運氣的幾率也小了,想靠“速成”通過藝考的風險變大了。

文化課佔比提升,政策風向影響考生選擇

全國藝考新政落地后,考生和家長明顯感受到了“反突擊”“拒功利”的政策風向。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指導意見》,2024年藝術類專業基本實現省級統考全覆蓋,嚴格控制校考范圍和規模。2024年我省開設音樂、舞蹈、表(導)演、播音與主持、美術與設計和書法等6類專業省統考。

政策風向影響學生的選擇。南師附中高三年級組長呂鋒老師介紹,今年依然有一些學生選擇轉向藝考,主要是播音與主持類和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總體看數量上是少了,學生選擇趨於理性。另一所南京市直屬高中的高三年級主任告訴記者,在今年應屆高三學生中,有13人選擇了藝術類,選擇體育類的學生也有13人,藝體類考生合計26人,而去年總計是44人。

文化課成績佔比進一步提升。記者了解到,根據《江蘇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實施方案》,江蘇將逐步提高文化成績要求,在現有要求基礎上,分類劃定、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其中,音樂類、舞蹈類、表(導)演類專業的高考文化課成績佔比為50%,美術與設計類、書法類專業的高考文化課成績佔比為60%,播音與主持類專業的高考文化課成績佔比為70%。藝術史論、藝術管理、廣播電視編導、影視技術等8個本科專業,不再組織專業考試,原則上安排在普通類專業相應批次,直接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考生秦子軒從初二就開始學習廣播電視編導相關知識,打定主意走藝考路,但“新藝考”讓他不得不改弦更張,“我也考慮過轉戰依然組織專業考試的‘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但實際上文化課分數佔比依然很高,現在我還是決定專心高考,既然繞不過去,就夯實文化基礎,如果高考分數不錯的話,也可以選擇相似類別的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選擇余地較大。”

隨新而變,人才培養要兼顧專業和人文素養

考試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學校、社會正在適應“新藝考”的改革要求。今年首次增設書法類全省統考,9日開考,包括書法臨摹和書法創作兩個科目。9月,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首開書法特長班,目前共22人。二十七高書法專職教師薛榮告訴記者,書法學習的兩大方向是臨摹和創作。臨摹的內容主要是古代經典碑帖,而創作則是對給定的文本內容,按照要求進行不同的書體創作。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尤其是文字素養。在書法特長生班,每一位學生的書包裡都會准備一本《說文解字》,“簡體轉為繁體及篆書,這是書法學習的‘入門’。”

在黃正明看來,藝術生文化課“門檻”的提高十分必要:“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藝術創作走不遠!”黃正明說,不管是學油畫、書法還是設計,南京大學招藝術類的研究生,一直以來都是先考文化課,再考專業水平,學藝術的孩子更要把文化課學好,“可能早期還不明顯,但等進入藝術創作高峰期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藝術道路上能不能走得更高、更遠,文化素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很多‘瓶頸’,並不是靠單純的藝術技法就能解決的。要創作出更為優秀的作品,其背后一定是文史哲等素養的綜合支撐。”

新藝考的落地,對於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意義深遠。“好的設計師不應該只是會畫一張好看的圖。”著名蘇繡藝術家姚建萍的女兒、“姚繡”工作室負責人姚蘭說,作為非遺傳承品牌,“姚繡”招聘設計師,不僅需要專業能力,更看重人文素養。但是她發現,很多年輕人交上來的作品竟然都很巧合地叫“無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生此前存在“重專業輕文化”的傾向。

“中國傳統圖案有‘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說法,一個人叫‘無題’可能還比較有個性,這麼多個‘無題’,就有問題了。”在姚蘭看來,給自己的設計圖配什麼樣的文字、起什麼題目,並非小事,相反從中透露出的文字優美度、邏輯的豐富度等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和文化修養。當下,在蘇繡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設計發揮著對接時代審美的作用,但設計並不是憑空而出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始終是它的“根”。“今天在敦煌的文化庫裡取材,明天可能就在一些建筑美學裡找到靈感,隻有具備綜合性的文化修養,才能正確解鎖傳統文化這個‘寶藏’,以更大的熱情進行更具創造力的挖掘。”姚建萍說。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藝術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黃正明說,如今的藝術教育需要更多具有跨學科能力、創造力和藝術審美力的人才。學校、家庭和社會一定要兼顧專業和人文素養,要推動文理滲透,真正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高素質藝術人才。(程曉琳 陳潔 楊頻萍)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