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徐州:以務實作風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楊維瓊
2023年12月25日16:5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黨史小課堂開課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新沂市人民法院,每到周五,黨史小課堂准時開課,黨員們輪番走上講台成為主講人。

聚焦發展增收,銅山區劉集鎮通過推廣實施“黨建+股田制”面積4000畝,每年將增加經營性收入150余萬元﹔何橋鎮泰碩瓜蔞產業園一期將提供400余個就業崗位……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徐州市把握戰略定位,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運用“抽樣查、一線看、現場聽、個別談、集體研”等方式,進行主題教育工作成效評估,著力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入腦入心學理論 立行立改正新風

邳州市選派40名黨建指導員,深入200余家“兩新”黨組織開展活動﹔泉山區利用“泉新講堂”“同聲講堂”等載體,開展多層次培訓……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徐州市將工作實際和理論學習相結合,舉辦兩期主題教育讀書班,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圍繞“以學鑄魂”“以學增智”等開展專題學習。

徐州這座千年古城,紅色文化、好人文化交相輝映。當地將紅色資源“富礦”融入主題教育理論學習,依托淮海戰役紀念館、王杰烈士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發“追尋·百年初心”黨性教育實境課堂、“探尋·力量源泉”淮海戰役沉浸課堂、“覓尋·紅色印跡”黨史學習教育園現場課堂等學習載體。發揮“淮海大講堂”平台作用,精心編排每月課程計劃表,組織縣(市、區)、市級機關主要負責同志輪流走上講台,交流學習成果。

為使主題教育在基層更加“實打實”,徐州市不僅組織黨員深入群眾聽民意、訪民情、提建議,還為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量身制定了“8單、1表、7圖”,並開展全市主題教育質效評估,以“抽樣查、一線看、現場聽、個別談、集體研”等方式作出效果評估。

堅持開門抓整改,認真聽取基層黨員和群眾意見建議,注重從政策和制度層面謀劃解決問題的思路舉措,優化完善整改方案舉措。截至目前,全市已檢視問題1280個,進一步補齊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確保整改整治成果管長遠、管長效。

走深走實做調研 見行見效出成果

徐工集團看科技創新之澎湃、潘安湖看綠水青山之美麗、馬庄村看社會文明之協調……按照主題教育工作安排,徐州市委常委會開展“百年煤城脫胎換骨的滄桑巨變”正面典型案例解剖式調研,集體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開展交流研討,通過深度剖析讓調研走深走實。

暴雨內澇是每年汛期徐州市民的一大困擾。急民眾所急、憂群眾所憂,徐州市把易淹易澇積水點治理作為回應社會群眾關切的民生工程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基礎工程,明確積水點治理“任務書”和“時間表”,出台《徐州市區積水點治理實施方案》,175個積水點被列入治理工程,各地各責任單位“一點一策”制定應急排澇預案,目前136項工程已完工。

聚焦區域科創中心建設、人才強市建設等事關徐州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市委書記開展專題調研29批次,其他市級領導開展專題調研427批次,初步形成調研報告34個﹔全市115家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均制定了調研方案,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共牽頭調研課題1316個。

推動調查研究成果轉化,徐州市專門制定出台《關於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32條措施和67個政策點,擬制定11項高質量發展重大事項行動方案,目前《建設農業強市實施方案》《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行動方案》等已印發實施。

敢為善為挑大梁 務實落實謀發展

不久前,多個百強榜單發布,徐州分別入選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3)榜單和2022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11月下旬,根據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有關工作要求,交通運輸部對《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三年實施方案(2023—2025年)》開展評審,確定徐州為2023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之一。一系列利好消息階段性反映了徐州高質量發展成果。

徐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大討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以學促干”的重要要求,圍繞“走在前列的要求是什麼”“我們的差距在哪裡”“下一步怎麼干”開展研討交流。

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制造強市、更具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更高水平的農業強市和文化強市,聚力推動雙向開放高地高水平打造,在主動融入服務中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日前,徐州市以《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為題舉辦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市委書記宋樂偉如是描繪現代化新徐州的願景。

據悉,下一步徐州將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在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型城市轉型、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積極探索。以建設“三中心一樞紐一高地”為戰略抓手,全面增強城市影響力、產業支撐力、要素集聚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

(責編:龔世俊、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