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海門科學布局新賽道 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

2023年12月25日11:25 | 來源:海門日報
小字號

如今,海門已成為上海和蘇南客商投資的風水寶地,千億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海上風電設備制造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電氣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一個個重特大項目從上海、蘇南等地跨江而來,紛紛在我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海門處於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區域,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圈最前沿,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來,海門牢記囑托,按照省市委決策部署,依托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跨江融合,科學布局新賽道,聚焦“3+2”主導產業,強勢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近年來,落戶海門的產業項目七成以上來自長三角地區,產業協同撐起海門高質量發展一片天,我區三度榮獲“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

融入長三角 布局新賽道

12月9日,我區舉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大會暨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推介會,海門集微產業創新基地開園,來自長三角等地區的50多名企業家參加活動。

集微產業創新基地由愛集微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打造,總投資10億元,佔地130畝,建有12棟現代化廠房,集“產業發展、項目孵化、成果轉化、人才招引”等功能於一體,是愛集微在國內布局的首個半導體專業園區。重點引進一批有核心技術、有發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致力打造成新型都市創新創業半導體產業綜合體,目前3個項目已經入駐。

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打造,是海門與上海、蘇南地區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戰略新舉措。長三角地區集聚了國內55%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80%的封裝測試企業以及近50%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開發、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在內的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近水樓台先得月”,我區以集成電路產業為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開發區、臨江新區為兩翼,規劃建設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康佳·江海科技城、謇公湖科創中心、復旦科技園、臨江新區中小企業科技園、中興5G智谷等一批優質載體平台,與武漢大學微電子學院合作共建“武漢大學海門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聯合浦東軟件園在海設立創新基地,布局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半導體設備、封裝測試、功率器件等“硬件”和工業軟件設計、數字孿生、IC設計等“軟件”多點出擊、不斷擴容,著力打造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鏈“核心鏈”上的重要節點。今年以來,我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崛起,麥思威電子、瀚思瑞陶瓷覆銅板、英爾捷半導體等重大項目紛至沓來。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海門產業協同發展布局的主導產業之一。”區發改委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布局了“3+2”五大主導產業新賽道,加速構建“龍頭帶動、配套跟進、整鏈融合”的集群式發展格局。目前,千億級特種金屬材料正在崛起,生命健康產業鏈加速構建,智能制造產業快速壯大,新能源產業快速集聚……全區五大產業規上工業產值佔比超過80%。

聚焦主導產業 推進鏈式集聚

今年以來,全區共簽約重大內資項目58個,總投資572億元,其中總投資超50億元項目4個,總投資超20億元項目7個,簽約科創項目198個。“這些項目投資客商主要來自長三角地區。”區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我區聚焦主導產業,緊扣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抓手,將上海、蘇南作為重點招商地區,不斷創新招商體制機制。今年我區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產業,明確“3+2”產業方向,突出區鎮牽頭、部門聯動,組建高端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個產業攻堅小組,突出滬蘇攻堅,全面梳理駐滬使領館、跨國公司駐滬機構以及滬蘇地區“專精特新”“獨角獸”企業清單,通過“大數據+市場化+鐵腳板”,對重點園區、重點平台和重點項目開展上門“點對點”精准招商。截至目前,累計拜訪企業2406家次。

今年我區面對長三角等地區,組織了2023海門(上海)歐美企業沙龍、科創載體高質量發展推介會、2023存儲產業創新大會、“風光儲氫協同,融合創新發展”2023中國·海門新能源產業創新大會等一系列產業招商活動,一批重特大產業項目、優質總部基地、現代服務業項目主動來海對接。

“今年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招商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海門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吳建榮說,海門開發區僅簽約落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項目就達25個,其中重特大項目9個,一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接軌上海、融入蘇南,我區產業鏈招商為項目建設提供源頭活水。今年1至11月,全區累計開工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35個,總投資達191億元,項目個數和總投資額均位居南通第一。全區共有36個項目入選省市級重大項目,數量連續六年位居南通首位。目前省市級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開工率達100%。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電氣項目從正式動工到聯合廠房封頂用時僅77天,從廠房封頂到首批設備進場僅30天,首片產品也即將下線,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充分展現了項目建設的“海門速度”。

項目快速推進支撐海門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去年全區規上工業應稅銷售和規上工業產值雙雙突破千億大關。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全區完成工業開票銷售1250億元,同比增長14%﹔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059億元,同比增長10.4%﹔完成工業用電量5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8%,三項指標增幅均位列南通第一。

業務通辦快辦 服務同質同效

前不久,南通伯利恆刺繡有限公司因發展需要從外地遷移到海門,公司經辦人到區行政審批局“遷移一件事專窗”申請,一次性遞交了四個環節所需的全部材料,不到一小時,便完成了遷移及地址變更登記,實現了“一地辦、一次辦”。

“企業遷移登記‘一地辦、一次辦’是我區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改革的一個舉措。”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區以創建長三角政務服務合作示范區為目標,下好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合作戰略的先手棋。以簽訂通辦協議、共建政務服務合作示范區、設立線下跨省服務專窗、幫辦代辦、多地協同聯辦等形式,與上海市崇明區、寶山區、普陀區、楊浦區、青浦區,安徽省安慶市,常州市天寧區、武進區,無錫江陰市、錫山區等20多個地區開展政務服務跨區域合作,推進政務服務同質同效。目前,我區推進落實2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事項,16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實現長三角區域通辦事項65項,進一步提升了跨省政務服務同城化、聯動化、無差別化水平。

今年9月,我區又與上海市崇明區、普陀區等地試點開通“長三角政務服務虛擬窗口”,通過運用視頻通話、多方連線、屏幕雙向共享等技術,將線下實體大廳入駐事項搬上雲端, 實現與實體大廳同質辦理體驗,提升跨省政務服務同城化、聯動化、無差別化水平。目前已開通61項內資企業登記事項的雙向遠程辦理。今年10月,我區頒發首張“長三角一網通辦”營業執照。該執照由申請人通過長三角“跨域通辦”虛擬專窗遠程向區行政審批局發出設立登記申請,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通過虛擬窗口遠程導辦系統在線咨詢、審核材料,於當天就辦結了該業務,並通過郵政速遞免費將營業執照寄送給申請人。

我區立足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優勢,在區政務服務大廳開辟了長三角政務服務合作企業開辦一站式專區,通過推行“一站式、集成式、保姆式”服務,實現企業設立、公章刻制、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社保登記、公積金登記、醫保登記七大環節“一窗受理、一次辦結、一日辦結”,同時依托代辦幫辦服務,為企業群眾提供全鏈條、全事項、零付費、保姆式幫代辦服務,為項目在海門落地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工商注冊等方面一站式服務。(劉海瀅)

(責編:黃竹岩、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