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江蘇南通:錨定高質量 隆起增長極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張玉峰
2023年12月28日10:4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航拍南通通州灣啟東呂四起步港區碼頭。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航拍南通通州灣啟東呂四起步港區碼頭。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12月19日,氣溫零下,呂四起步港區汽笛鳴響,“眾恆山海”號貨輪緩緩離港。這裡是江蘇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的新出海口,船上裝載的111米超長風電葉片刷新了碼頭最長風葉吊裝紀錄。如今,這艘貨輪已經抵達廣西防城港。

南通,江海交匯處,是江蘇長江岸線最長的城市,集“黃金海岸”和“黃金水道”於一身。在多重國家戰略加持下,南通近年搶抓機遇,高質量發展走出鏗鏘步伐。自江蘇省2018年對高質量發展進行綜合考核以來,南通市連續五年獲評第一等次﹔特別是2020年,南通成功晉級“萬億城”。眼下,當地正聚力打造江蘇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綠色為基繪新卷

如皋市長江鎮有48公裡長江岸線,一度布滿了碼頭、堆場,以及大大小小的企業、江鮮飯店。如今,置身精心打造的龍游灣沿江景觀帶,樹木疊翠,鳥鳴啾啾,看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2016年以來,如皋開展生產岸線騰退、生態環境修復等工程,拆除31家非法碼頭、堆場,騰地803畝,努力修復這一片侵蝕長江肌體的“生態傷疤”。 “隻要堅持下去,這片樹林將成為長江沿線的一道防護林,也是一道風景線。”范玉龍是當地巡江護江志願者,個人累計參與植樹4000余棵。他說,自打江邊添了生態景觀帶,不僅本地人,周邊城市來此觀光打卡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如皋市沿江冬日景象。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如皋市沿江冬日景象。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作為生態環境部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通州區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作為突出的民生工程,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處置上花心思、想法子,通過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發揮生態系統淨化與碳匯功能。益民水處理生態緩沖區,正是其中的一個樣板工程。

“整個處置過程包括多個環節,緩沖區種植有成片的淨水植物。”益民水處理生態緩沖區項目副總經理邱啟明說,一期項目自2015年12月運行至今,每天滿負荷運轉處置4.8萬噸生活污水,全部達標排放,二期擴建工程已實現試運行。

視線轉向如東縣。在東凌濕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鳳頭燕鷗連年夏季如期而至,這是當地濕地保護取得成效的一個注腳。如東擁有86公裡海岸線,沿海天然濕地面積22萬公頃,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該縣嚴格劃定濕地“保護圈”,先后修復濕地1066畝。

生態環境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近年來,南通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生態文明建設可圈可點。沿江的“滄桑巨變”折射了南通全市域統籌推進“美麗南通”建設的生動寫照,高品質生態環境成為支撐當地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底。

沿江科創強引擎

坐標,海門區。2022年9月,海太長江隧道正式開工。未來,從海門驅車不用10分鐘即可跨越長江,半小時直達上海。從“靠江靠海靠上海”到“通江通海通上海”,交通區位的重塑為沿江科創帶發展來到新機遇。

2020年12月,科技部公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提出,“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沿江創新發展帶”。隨后,《南通市沿江科創帶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提出構建“核心輻射全域、片區各具特色”的“一核、四區、多園”可拓展發展格局。

海門區謇公湖科創中心。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海門區謇公湖科創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海門是南通沿江科創帶的主戰場,而沿江科創帶又是“創新海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南通的產業地標,當地船舶海工集聚規上企業322家,船舶和海工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和1/4。2022年7月,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在海門籌建成立,這也是南通市首個省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

“我們與知名高校合作,進行船舶智能新能源動力系統的開發。”該中心業務發展部總監廖期龍說,目前正在開展綠色智能發展中的增程動力系統硬件匹配與設計、智能能量管理技術的研發。

南通市長張彤表示,得益於科技創新特別是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這一重大科創平台的牽引帶動,今年1—11月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產值達到1613億元、同比增長17.4%。

南通海賽未來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布局於沿江科創帶的年輕企業,起步於安徽合肥,總部遷入海門也僅有兩年。瞄准建筑數字化和城市數字化管理細分領域,這家公司成長迅速。“我們不僅要奮力追跑,將來還要在行業領跑。”敢讓公司負責人沈姻輝講出這話,是科技創新賦能帶來的底氣。

據統計,南通沿江科創帶啟動建設兩年多來,新招引科創項目超1000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余家、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超百個。此外,新增國家級、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器66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28家,各類科技型企業總數超過5000家。

“作為萬億元GDP城市,南通新舊動能轉換仍舊緊迫,需要依托沿江科創帶這一戰略功能平台,鍛造以科技創新為牽引的新發展動能,回答好南通‘下一個萬億在哪裡’的問題。”南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向海圖強譜新篇

江強海弱,曾是江蘇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局。而今,南通向海發展,已時至勢成。

2019年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2020年初,南通即統籌全市域沿海開發,整合206公裡海岸線上的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和呂四港組建“大通州灣”。這其中,呂四港被賦予“起步港區”的重任,於2022年10月26日正式啟用。

新港區帶來新發展。今年前11個月,呂四港區累計作業船舶329艘次,完成貨物吞吐約127萬噸。“我們每年多達2萬多個集裝箱,自碼頭啟用后,就改成了從水路到上海洋山港或外高橋港區,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00萬元。”啟東韓華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能讓企業省下開支,得益於港口推出“陸改水”業務,主推的滬通快航精品航線已實現每周5班航次。“貨船到達上海后,再通達世界各大港口。”江蘇滬通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達山說。

向海圖強,不僅讓一座傳統漁港實現向深水大港的蛻變,也讓一座現代化的濱海新城拔地而起。

通州灣一項目建設工地。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通州灣一項目建設工地。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深冬時節,走進通州灣示范區,江蘇藍水新能源集團項目工地建設如火如荼。它的落地,得益於返鄉創業者竇建和的以商引商。4年前,竇建和看好通州灣的前景回到南通發展,今年已如期向上海客戶交付海工產品。“剛落戶時,通州灣的企業並不多,但近兩年大有不同,灣區每月都有新變化。”正如竇建和所說,“企業多了,人也變多了。”

“去年招引項目總計投資額300多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列南通市第一,今年有望超過600億元。”通州灣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石星愷列出一組數據,2022年當地淨增加人口超過2萬人,其中35周歲以下的人口超過92%。

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緊挨沿江岸線。除了大型央企國企,園區還吸引了華滋能源、京滬重工等實力民企落戶。據了解,在規劃用地面積35.8平方公裡的園區內,已入駐海工船舶企業20余家。

作為我國第二大船舶海工基地,南通具備各類主流運輸船、工程船的生產制造能力,形成了覆蓋海洋油氣、海上風電等領域的海工裝備優勢產業鏈。如今,南通正全力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制造業集群。

社會治理幸福曲

不久前,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通過高清探頭識別發現,新橋北村疑似堆放大量裝修垃圾,信息立即下達到崇川區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接到預警后,我們開展核查,了解到一戶居民在裝修過程中拆改承重結構。”崇川區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隨即將信息轉派至街道,再由綜合執法局、社區、樓道長登門處理。

崇川區“聯動指揮一張圖”。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崇川區“聯動指揮一張圖”。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從AI技術識別發現問題到數據在不同部門和區域間有序流動,背后的“神經中樞”位於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在該中心智慧管控系統大屏上,城市管理、交通運行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旦發現問題,一張縱橫全覆蓋的網絡將提供保障。

該中心縱向搭建了1個市級、10個縣級、96個鎮級指揮中心以及9331名網格長、7.61萬名微網格員的指揮聯動體系﹔橫向上,則打通了148家部門單位和16個縱橫分中心。“打通上下通道,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特別是通過協調跨區域、部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陳曉雲說。

近年來,南通市圍繞“一個中心管全域、一個號碼管受理、一個APP管服務、一個網格管治理、一個平台管監管”的市域治理“五個一”新模式,筑牢市域治理根基。

為更好服務群眾,星海社區在小區成立了“紅管家服務驛站”。除了每天有居民志願者在崗服務外,每月16日和30日,業委會、物業、社區人員都會現場辦公,集中解決各類訴求。社區黨總支書記蔡曉磊介紹,從2020年開始,社區推出微陣地,把轄區分為9個大網格和52個小網格,組織社區干部定期走訪網格,收集群眾心聲。

同樣探索出基層治理新路子的,還有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游客慕名而至,除了看重我們的風景,還有文明的鄉風。”平園池村黨總支書記劉煒建介紹,村裡制定了詳細周到的村規民約,並以此作為評比的主要內容推行“積分制”管理。如庭院內臟亂差、庭院外亂堆亂放減10分,好人好事、助人為樂的加50分……評比內容分為8大類116條,對村民實現“一戶一檔”,每月一評比,每個季度一兌現,給予對應獎勵。

小積分換來大和諧,平園池村共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3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村裡還深挖荷藕栽植文化,持續引進花木盆景、果蔬種植等現代農業項目,建起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農文旅融合發展讓當地群眾嘗到了增收的甜頭。

以小見大集腋成裘,社區治理點面開花。自2020年5月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以來,南通市持續提升市縣鎮三級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建設市域社會治理高地上不斷發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新的一年即將開啟,我們以什麼樣的發展圖景、什麼樣的思路舉措、什麼樣的奮斗姿態,抓住有利時機闖出一片新天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表示,多重國家戰略的持續賦能是南通最大的優勢與利好,制造強市建設的積厚蓄勢是南通最大的基礎與支撐,競相發展氛圍的日益濃厚是南通最大的動力與活力,2024年南通將應勢而為、乘勢而上,跑出加速度、創造新精彩。

(責編:張程、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