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下沉基層一線 辦好惠民實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拉出50項民生實事清單,新改擴建學校10所,新改善農房3759戶,新建成“戶戶通”道路461公裡、生態公墓3.59萬座......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邳州市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以學促干,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主動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傾心傾力辦好惠民實事,實實在在解決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緊盯群眾需求,聚焦問題“把脈開方”
走進運河街道民主社區的社區食堂,冒著熱氣的飯菜被整齊地擺放在窗口桌面上。家住附近大象城小區的姚楠帶著孩子趕來打飯。工作人員王俊男說:“針對轄區內五保、低保等特殊群體,我們還提供2元助餐服務,解決部分老年人吃飯難問題,也為大眾開放”
社區食堂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延伸,“政府+市場+公益”的模式是黨建和民生融合的縮影,服務“一老一小”,目前邳州已累計新建社區食堂、托養中心12個。
為找准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想,邳州把“四下基層”作為調查研究重要抓手,用好“民聲通”平台,健全“民呼我為”“接訴即辦”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月份以來,“民聲通”平台受理群眾訴求49662件,即時回復33159件,交辦工單16503件,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活動,優化“微網格”“政風熱線”“紅物業”“巡訪聯盟”等模式,構建多元共治體系。9月份以來,網格化社會治理平台打撈民生類網格事件5.9萬條,辦結率99%以上﹔馬扎議事工作法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找准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富民增收”
在邳州市土山鎮蘇庄村阡陌交通的田間,“返鄉自種”的村民們正忙著種植大蒜。常年在外打工的甘志俠,樂呵呵說:“在外也不易,還是回家好。”
20世紀80年代,農戶按地塊高低、土質好壞、水田旱地等搭配分地,形成“田地家家有、塊塊似布條”的碎片化難題,且經濟效益不高。為此,邳州試點推行“一戶一塊田”改革,如議堂鎮實現並田3.94萬畝,大量邊角地、水渠、墒溝“邊角地”以及生產路等“公攤面積”,不僅增加經濟效益,還規劃新建公廁、游園廣場、居民小區,村庄內部空閑地設置910個“微菜園”,美化了環境又方便了群眾。議堂村還率先實現60歲以上老人免費洗浴、免費理發,“幸福食堂”在村集體補貼后,每人僅需3元就可用餐,覆蓋150余名60歲以上老人。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濟一直是擺在基層干部面前的難題。面對村干部“后繼無人、青黃不接”的現狀,邳州市堅持定向合作、定量培養、定制課程、定向編班、特色培育的“四定一特”工作機制,與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分3年每年定量培育50名邳州特色化“定制村干”,有效解決村干部“選人難、人難留”等問題。10月18日,首批“定制村干班”成功舉辦開班儀式,市委書記曹智為大家上了“開班第一課”。
此外,邳州市扎實開展“金融村官”賦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從全市各大金融機構選派“金融村官”,推動金融服務走進鎮村,進一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目前,4個試點鎮實現“金融村官”派駐全覆蓋,今年以來,已設立普惠便民金融服務點437個,新增發放貸款68.17億元,累計服務1.41萬人次。
切實推動發展,整合資源“轉型升級”
調研不是簡單地“看一看”,還要深刻地“想一想”。邳州市委常委會緊扣“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市”目標定位,開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僵尸企業和低效閑置土地問題”等專題集體調研,深入353家企業生產一線,摸難點、列“問題清單”,拿思考建議,通過“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
當地752名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確定調研課題937個,通過“多往項目一線去、多與職工群眾聊、多朝車間廠房跑”等方式,開展實地調研5480次。整合“黨員+網格”力量,以鎮、區、街道機關黨員干部為網格長,成立50個“黨員微網服務隊”,深入企業走訪調研300余次,為企業宣講政策190余次,解決項目建設、環境整治、安全生產等問題310個。
聚焦重點企業引才難、用工難等問題,邳州舉辦“百名教授家鄉行·千名學子看邳州”活動,創新“直播帶崗進企業”“人才大集”“人才夜市”等機制,累計為301家企業解決用工需求4650人。選樹“金牌服務員”,實施分布式開放化辦公,隻設“會議室”,不設“辦公室”,引導90%的干部沉到一線,提供全生命周期項目服務管理。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拿地即開工”,優化聯辦專窗“一站式”服務,著力營造親商安商濃厚氛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