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江蘇今年建成157處“樂享園林”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為越來越多江蘇人的生活日常。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江蘇省住建廳12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全省建成157處“樂享園林”活力空間,超額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各地以口袋公園盤活存量空間,以城市綠道串聯山水林園,以林蔭步道推動綠色出行,以濱水綠岸重建水岸與市民生活聯結,為群眾打造了一批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活動場地,受益人群超350萬人。
從“以景為主”到“以人為本”
“能不能多建幾個口袋公園?”“口袋公園除了能散步遛彎歇歇腳,還要有適老適幼的健身設施,最好還能有點便民設施,條件允許的話再建個公廁?”“口袋公園建好后要管住管好,臟了壞了找誰反映?”這是常州問卷調查征集3000多條意見建議中,市民對建設口袋公園“最關心、最想要、最擔心”的三件事。
“我們把項目選址由城管部門選定變為公眾決定。”常州市城管局副局長庄銘說,常州將口袋公園規劃建設和長效管養同步謀劃,建在哪裡問需於民,建成啥樣市民來定,建設成果群眾驗收,管護好壞市民監督,使用實效市民評判。城管部門對所有口袋公園每月開展一輪全覆蓋考評,常州還為每個口袋公園選聘了“市民園長”,“一園一碼”上線了“市民找差隨手拍”平台,發現的問題通過“常州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及時監督整改到位。
為讓“樂享園林”可親可感可進入,各地通過多種方式征求意見,讓群眾來選“建在哪裡”。宿遷市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宜軍介紹,宿遷充分走訪和征求群眾意願,聚焦短板缺項,優先考慮老舊小區、老舊社區等公共配套不足的區域,用心規劃選址布局,目前該市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覆蓋率達96%,居民出門步行5至10分鐘即有一片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綠色生活空間。
“樂享園林”是否建在居民心坎上,居民會“用腳投票”。“南京聚焦居民區相對集中、群眾反映強烈、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的區域,利用閑置地塊、廢棄空間、使用率低的小微綠地,布局建設‘樂享園林’。”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副局長毛海城舉例說,南京浦口區書香口袋公園地塊原先環境雜亂,荒草叢生,蚊蠅飛舞。南京將社區、居民意見落入項目方案,項目建成后,居民紛紛稱贊,現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江蘇推進‘樂享園林’民生實事建設過程中,推動‘以景為主’到‘以人為本’轉變,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由群眾‘點單’到‘點贊’。”省住建廳副廳長陳浩東說。據統計,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303處“樂享園林”活力空間。
從“共享”到“樂享”
功能復合,場景豐富,是江蘇“樂享園林”活力空間的特點。
陳浩東介紹,江蘇尊重居民實際需求,加強園林綠地與科教文衛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間的復合利用,實現功能的拓展提升,營造開放活躍、內涵豐富的活力場景。比如,結合全民健身、“一老一小”需求、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因地制宜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務設施,滿足不同人群游憩休閑、運動健身、社會交往等需要,提升社區、街區品質及活力。此外,還依托“樂享園林”建設,將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建成黨建引領、文化傳播、社區治理的新型載體,打造了南京下關電廠口袋公園、宜興同心口袋公園等一大批黨建主題公園。
常州景仁公園今年8月初建成開園,目前已舉辦了社區趣味運動會、納涼晚會、親子園藝課、老兵故事會等活動30余場。“建好公園只是栽好了‘梧桐樹’,不能消極地坐等‘鳳凰’來,應該積極主動引鳳入園。”庄銘說,常州城管部門搭建起了與鄉鎮街道和社區主動對接的工作平台,引導社區在口袋公園常態化、品牌化開展便民服務、文娛節目、運動健身等活動,讓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成為市民常去愛去想去的社區樂園。
為讓居民逛園有好體驗,宿遷不斷塑造“樂享場景”。徐宜軍說,宿遷在“樂享園林”組織開展多樣化活動,拓寬文化節、音樂節、草坪婚禮等內容,滿足市民搭帳篷、放風箏、野餐等戶外休閑需求,營造綠地+演出、+課堂、+市集等多元樂享場景,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今年共組織各類活動50余場,參與人次突破10萬。
“在‘樂享園林’建設中,如何推動園林綠地從‘共享’到‘樂享’新的提升,一直是我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省住建廳園林綠化處處長於春說,省住建廳近日印發了《江蘇省“公園綠地+樂享場景”建設管理指南》,構建了兒童友好、老齡康頤、康復療愈、露營休閑、戶外運動、風景游賞、科普教育、文化創意八類場景,形成分類指引,為營建“樂享場景”提供了N種可能性和路徑,希望更好推動自然風景成為生活場景。
從單個建設到體系化推進
“在單個口袋公園等建設基礎上,江蘇體系化推進項目建設,整合、串聯城市公共空間,打通城市脈絡,形成區域特色品牌,激發城市活力。”陳浩東說,各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海綿城市建設、濱水活力空間提升、低效產業用地改造等,增強“樂享園林”與城市其他功能空間的銜接和復合利用。
各地“樂享空間”不斷串聯起來。淮安實施古黃河生態休閑帶開放連通工程,通過綠道綠廊建設、橋下空間整治、生態駁岸改造等,打通斷點、堵點15處,串聯沿線城市公園等公共空間,實現40公裡綠道全線貫通。泰州推進“綠動三河”活力提升工程,結合鹽稅文化、海軍文化及戲劇文化,改造提升13座橋梁橋下空間,激發城市特色空間活力。
徐宜軍說,宿遷依托城市慢行系統、濱水綠道等線性空間,串聯各類公園,接續布設球場、兒童樂園、萌寵樂園等各類場地,打造全齡化友好型綠地,累計建成城市綠道571公裡、林蔭路1029公裡。
“江蘇在目前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體系基本建立的基礎上,從‘有沒有’轉向評價公園空間分布和服務覆蓋‘好不好’。”於春說,省住建廳根據不同類型的綠地特點,堅持系統指引、分類施策、精准指導。以林蔭路為例,今年該廳組織編制了《江蘇省“城市林蔭路+”建設指南》,結合城市更新,重點從林蔭路+“多元功能”“特色環境”“地域文化”“智慧互動”等方面入手,提出指引,著力推動“林蔭路+”從“交通骨架”轉變為“生態生活復合空間”。她透露,江蘇還正會同上海、浙江等共同編制《長三角區域綠道貫通標准》,希望推動綠道建設成環成網。
陳浩東表示,下一步,江蘇將進一步在選址上下功夫,優先向綠化水平低、人口密度高、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的區域布局“樂享園林”項目。同時,推進“樂享園林”“點”到“面”的體系化建設,推動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公園綠地基本覆蓋,讓生態資源釋放更多民生福利。(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