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海門:“新僑之鄉”,何以出圈?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3年12月31日06:5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江蘇南通海門區三星鎮林西村村民郁飛清晰地記得,1995年4月,26歲的他第一次踏出國門。如今,他是活躍海外的知名僑領,生意遍及羅馬尼亞、智利、秘魯、墨西哥、南非等國。整個海門區在世界各地現有僑商近5000人,足跡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僑之鄉”也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

航拍南通海門林西村。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航拍南通海門林西村。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林西人走出國門

林西村的發展有著深深的時代印記:1990年至1999年的第一個十年,林西村第一代創業者靠著本地家紡產業優勢打開了世界的大門﹔2000年至2009年是第二個十年,林西人開啟了海外穩步發展的階段﹔2010年至2019年是林西人試水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十年。

今年69歲的林西村人郁建祥,是海門第一個出國從事家紡生意的人。早在1993年,他就攜帶一大批家紡產品趕赴俄羅斯創業,隨后轉道羅馬尼亞,將自己的兄弟也帶到國外經商。此后,郁飛等創二代也加入到父輩們跨國經營的隊伍。

受郁建祥的影響,時任林西村支書蔡雲鬆也坐不住了。為了讓更多村民享受改革開放的紅利,他也來到了羅馬尼亞。1997年開始,他先后在羅馬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從事家紡銷售,並投資辦廠。

“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算富。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干部。” 蔡雲鬆記得,托運到羅馬尼亞僅僅一個集裝箱的獲利就超過40萬元。村民尹正達原先在蔡雲鬆在國外的廠裡務工,后在蔡雲鬆的協助下自立門戶,走上致富之路。

“3500多人口的林西村,先后有600余人到國外經商。”林西村黨總支副書記顧葉舟介紹,近十年來,他們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經貿活動,產業也從原本單一的家紡生意,拓展到日用百貨、醫療器械、建筑、服裝、房地產、物流等諸多領域,足跡遍及俄羅斯、羅馬尼亞、智利、巴西、南非、納米比亞、贊比亞等國家和地區。

林西村為僑商服務而設立的桑梓服務站。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林西村為僑商服務而設立的桑梓服務站。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海門匯聚僑力量

實至而名歸。2011年,江蘇省僑辦授予林西村“華僑村”稱號﹔2012年,林西村被國務院僑辦命名為全國首家“華僑華人創新創業示范基地”﹔2013年,林西村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家村級僑聯組織﹔2014年,林西村獲評國務院僑辦全國僑務系統“僑法宣傳角”﹔2020年,林西村成為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以海外林西人為代表,海門僑商已從最初以家紡為主的單一產業,逐步擴展到建筑、礦業、百貨等多個領域﹔從開始的個體戶零散經營,發展到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家企業。

近年來,海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僑商工作。為用足用好華僑資源,該區連續舉辦三屆“一帶一路”商品交易會,吸引了俄羅斯、巴基斯坦、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等25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政商人士參加,有力提升了海門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

2023年10月,海門區發布惠僑政策十條,廣泛匯聚僑力量,鼓勵在世界各地的海門人投身家鄉建設,助力海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拓寬歸國華僑就業創業渠道,努力實現“華僑帶著僑鄉致富”向“僑鄉帶著華僑共富”轉變。海門區僑聯主席周學才說,當前,“新僑之鄉”建設藍圖已繪畫,將團結全區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海門加快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貢獻僑界力量。

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表示,海門將以大手筆激發“僑動力”,堅持“招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做好華僑要素回流,為華僑回鄉投資定制項目服務,實現項目、僑資、服務等要素高效對接,推動人才回鄉、資金回流、總部回歸。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