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筑牢自然本底,江蘇交出年度“答卷”

王旭雁 丁蔚文
2024年01月06日07:39 |
小字號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美麗江蘇底色繪得更綠,堅持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把資源資產權益護得更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生福祉抓得更實。回望2023年,10萬平方公裡的江蘇大地,正奮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各級重大項目用地用海“應保盡保”

2023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用地計劃“應保盡保”、服務效能“能優盡優”、審批速度“能快盡快”,資源要素保障打出“組合拳”,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2023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省自然資源廳隨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第一時間出台4個方面16條政策措施,深入開展資源要素保障護航行動,精准配置資源要素,提升服務保障效能。2023年批准新增建設用地27.09萬畝,同比增長5.2%﹔批准建設用海4.37萬畝,同比增長19.1%,全省各級重大項目實現“應保盡保”。

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

面對人多地少、資源約束緊的嚴峻形勢,我省堅決扛穩耕地保護政治責任。全省共劃定耕地保護目標5990.2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345.02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保護任務,為端牢“江蘇飯碗”奠定堅實基礎。

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處長王黎明介紹,去年8月,我省公開通報9起涉刑土地礦產違法案件,充分發揮了典型案例警示作用。全省劃定陸海生態保護紅線約1.82萬平方公裡、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約1.47萬平方公裡,覆蓋了60%以上的森林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濕地生態系統﹔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為現狀城鎮建設用地的1.3倍,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空間支持。

“從山頂到海洋”構筑國土空間保護修復新格局

江豚頻現長江江蘇段,曾經的港口碼頭變身濱江公園,從城市到鄉村,處處草長鶯飛、水清岸綠……近年來,我省以“國家山水工程”等6個國家級保護修復項目為抓手,統籌推進土地、礦山、海洋、濕地保護修復。近5年,爭取中央獎補資金32億元,高質量完成長江沿線8個生態修復工程,28個全域整治試點示范項目開工,共完成土地綜合整治417萬畝、礦山治理13.5萬畝、造林綠化256.5萬畝、濕地修復32萬畝,筑牢美麗江蘇的自然本底。

“江蘇堅決貫徹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在長江干流兩岸10公裡范圍內深入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完成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213個,治理面積達1073.56公頃。”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處長黃強說,通過生態治理,昔日大面積裸露的廢棄露天礦山重現了綠色生機,消除了採礦滑坡崩塌等隱患,打造了一張張獨具江蘇特色的礦山生態修復的“新名片”。

2023年12月,《江蘇省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正式實施,確定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目標任務,構筑從陸域到海域、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除了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我省64個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形成規劃成果,全省已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化改善,近4000個村庄完成規劃審批。2024年,全省1萬多個村庄將完成規劃。近千名規劃師活躍在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第一線,建成100余個工作站,實現市縣全覆蓋。”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局長朱鳳武說。目前,江蘇統籌編制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等專項規劃,四級三類規劃體系基本建立。按照“生態優先、帶圈集聚、腹地開敞”的思路,創新構建“兩心三圈四帶”省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明確“五區三帶”生態保護修復總體布局,充分彰顯“水韻江蘇”特色。

以勇於探路的擔當探索自然資源改革創新

2023年10月,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項目完成登簿,3711.45公頃登記為國有。這項政策創新,也是我省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以“向資源存量要發展增量”為主線,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創新開展存量換增量、地下換地上、資金技術和數據換空間等,持續擦亮“集約江蘇”品牌。“十四五”以來處置批而未供土地60萬畝,閑置土地10萬畝,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55萬畝。我省著力提高新上工業項目容積率,據最新統計數據,全省新上工業項目用地平均容積率達1.31,同比提高15.9%,其中蘇南地區容積率達1.69。

江蘇以勇於探路的擔當,探索自然資源改革創新。針對企業不動產登記跨權屬難題,江蘇在全國率先推動跨權屬不動產登記發証,以問題導向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在全國率先構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空間綠化行動﹔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級試點,拓展“兩山”轉化路徑……

日前召開的江蘇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4年全省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自然資源部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職責部門和重要的資源要素保障部門,將牢牢立足‘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定位,奮力爭當服務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梁說。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