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突破·2023丨揚州,錨定“613”產業體系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
2024年01月23日07:1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蘇州晉級特大城市,常州沖關萬億之城,連雲港圓夢深水大港……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江蘇每一座城市都在奮力奔跑,勇做示范。歲末年初,人民網江蘇頻道策劃推出“突破·2023”系列城市觀察報道。

航空工業被譽為“現代工業之花”。這朵花,如今在江蘇揚州花開正艷。

4個月前,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在揚州市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推進會上揭牌亮相。2024年新年伊始,揚州市即與航空工業沈陽所舉行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簽約儀式。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將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策源地,把高標准建設實驗室作為揚州科技創新的“頭號工程”。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揚州的“發力奮進年”。這一年,揚州對標一流、攀高比強,產業科創名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確立“613”現代產業體系,並把航空產業擺在13條新興產業鏈首位。

汽車輕量化技術人員對乘用車車身進行剛度測試。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汽車輕量化技術人員對乘用車車身進行剛度測試。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錨定“613”產業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3年9月,揚州市推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行動方案》,確立了新一輪重點發展的“613”產業體系,聚焦6大主導產業集群和13條新興產業鏈。其中明確,鞏固提升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主導產業集群,攻堅突破航空、儲能等13條新興產業鏈。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當地擁有傳統優勢的支柱產業,目前正在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升級轉型。國汽輕量化(江蘇)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東明介紹,該公司試驗中心去年正式對外開展技術服務,目前正協助揚州亞普汽車零部件公司推進汽車電池包輕量化項目,未來將有更多一對一的服務助力揚州本土企業提檔升級。

去年初,總投資150億元的揚州阿特斯光儲全產業鏈項目開工﹔9月,總設備投資53億元的揚州晶澳科技20GW高效電池項目投產。在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上,揚州瞄准晶硅光伏、儲能電池、風電裝備和氫能四大領域,實施區域布局優化、園區功能提升、產業鏈條完善、技術創新突破和試點應用引領“五大行動”,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實現工業開票超2000億元,晶硅光伏產業規模達到全省第二。

數據顯示,2023年,揚州新開工制造業重點項目177項,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3項,新竣工205項,新簽約億元以上先進制造業項目488項,再創歷史新高﹔全市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811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6家。

錨定主目標,開年即奔跑。兩周前,王進健主持召開“613”產業體系發展分析推進會,強調“推進‘613’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產業科創名城的重中之重,是揚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簽約儀式現場。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簽約儀式現場。 人民網記者 張玉峰攝

布局航空產業

機械臂上,一台3D相機移動掃描飛機蒙皮,短短30秒,約10平方米面積的鉚釘齊平度數據快速算出。這是揚州智能視覺研究所模擬實驗的場景,這套智能裝備已在我國航空領域得以應用。

2020年4月,中國商飛、中科藍海和揚州江都區三方攜手共建揚州智能視覺研究所。“別小看鉚釘齊平度的數據,人工檢測費事費力,如達不到完全精准,直接影響飛機的安全性能。”揚州智能視覺研究所副所長李翊俊說,該所現已開發了10余項面向飛機制造的智能視覺技術成果。

航空產業是揚州重點打造的13條新興產業鏈之一,這得益於揚州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央地合作。5年來,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中航機載共性技術工程中心、中國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一批重點科創項目相繼落戶揚州。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則是雙方合作的最新突破。

“當下,國內以沈陽、成都、西安為代表的傳統高價值復雜航空裝備產業已形成完整布局,揚州建設產業科創名城、布局‘613’產業體系,將發展新型航空科技產業定位於戰略新興產業之首,共建揚州實驗室有利於快速形成技術領先優勢、核心競爭力。”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科技與信息化部部長隋少春看來,揚州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堅定走差異化發展之路,航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指日可待。

揚州從無到有、重點培育的航空產業,逐漸形成產業強磁場,目前已有50多家航空企業在揚州集聚。未來,這座城市將積極構建“飛機主機+機載系統”的產業發展體系,加快打造全國航空產業的“創新智谷”“人才特區”“產業高地”。

航拍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產業化示范基地。人民網 余樂攝

航拍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產業化示范基地。人民網 余樂攝

聚力產業科創名城建設

產業科創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態宜居名城建設,是揚州“十四五”的重要任務,產業科創名城則被擺在“三個名城”的首位來抓。

2023年12月20日,王進健帶隊赴京拜訪中建集團,出席並見証了揚州市與北京市西城區締結友好區市簽約。一路推介,均是圍繞“三個名城”建設和“613”產業體系。

時間往前推兩個月,在2023揚州(深圳)高質量發展產業推介會上,揚州集中展示與重點推介了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賽道”的項目需求。這場推介會簽約79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320多億元。

去年9月,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產業化示范基地竣工交付,45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實現了“開園即滿園”。江蘇瑞盈智拓電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寧說:“從北京搬到這裡,既是看好揚州科創產業的集聚效應,也是被熱情服務所打動。”。

產業科創名城建設,離不開人才第一資源的支撐。去年以來,揚州市舉辦10場“綠揚金鳳”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城市分站賽,落地海內外人才項目103個﹔當地26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先后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名校開展校園招聘。在2023年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50強榜單上,揚州位列全國第33位,全年預計新增高校畢業生突破2.5萬人。

“揚州把22層高的現代化教學大樓留給了我們,不僅讓碩士住標間、博士有單間,符合條件的教職工都入住人才公寓。”中國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近400名全職航空科創人才、600余名師生在揚州工作和學習,充分的要素保障讓他們安心做學術、搞科研。

摒棄居中思維,保持奮進狀態,圍繞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揚州提出到2025年,“613”產業總規模將達到8500億元。對於新一年的工作,王進健在揚州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表示,要帶著責任“真干”,緊盯效率“快干”,創新思維“巧干”,努力在識變應變求變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相關專題:

“突破·2023”系列城市觀察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