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義務教育如何強校提質?江蘇代表委員: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2024年01月26日07:10 |
小字號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要高標准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其中,“義務教育強校提質”引起代表委員熱議。“家門口”的小學和初中怎麼建,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進而推動教育公平,牽動人心,也關系到科教興國、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戰略實施。

“當前,人民對於更優質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迫切態度,要求我們在教育公平性和優質化道路上久久為功。”在省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黃文武看來,優質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讓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是當前主要任務。要實現優質均衡,就要腳踏實地,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共享,促進城鄉和校際之間形成優勢互補。

城鄉和校際,兩大維度的確是衡量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參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去年,中辦和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也提出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並基於此對加快校際均衡發展和推動城鄉整體發展等六個方面,給出制度安排,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就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而言,社會關切之多便不言而喻。為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集團化辦學儼然成為業內公認的一條破局之道。“集團化辦學,就是推動縮減校際辦學差距的一把‘利刃’,能較快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推動區域教育走向優質均衡。”省政協委員、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張明霞分析。基於同樣的邏輯,去年12月,南京市鼓樓區正式發布該區優化重組后的13個小學教育集團名單,將全區49所小學全部納入集團管理,進一步促進小學教育擴優提質、全域優質。

“應該說,通過在校際間開展集團化辦學,江蘇已取得不少積極成效。但客觀上,省內各地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仍處在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發展路徑和體制機制還有一定可提升的空間。”在張明霞看來,全省各地校際之間開展集團化辦學、促進優質均衡的融合共進動力尚顯不足,離“共生共享”的教育共同體還有差距。此外,內在動能激發仍顯不足,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變革的力量尚未充分釋放。

“因此,要創新集團化辦學的考核賽制,制定科學精准的質量評估體系。科學評估集團內總校帶動成員校過程中的輸出作用,考核各校辦學質量的真實性,引導集團化辦學規范管理。同時,體現激勵性,將評價結果與集團化辦學專項經費的支持挂鉤,激發集團內學校辦學活力,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局面。”張明霞說。此外,她還提議,把中小學教育集團內優質成員校的盤子做大做強,擴大集團化辦學“朋友圈”,完善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加入門檻和溢出機制,“鼓勵辦學質量優、社會聲譽佳的成員校溢出教育集團,獨立辦學,進而牽頭組建新的教育集團,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校際之外,城鄉之間也需要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統籌。

“校舍陳舊、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學設備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作為扎根一線的教師,省人大代表、高郵市菱塘民族初級中學教師楊志娟調研發現,當前省內城區與農村教育的差距雖在持續縮小,但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仍有必要。

為此,楊志娟建議,讓鄉村學校“煥新顏”,就要政府持續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集中教育資源,為教育資金在農村地區的合理利用打下基礎。“此外,優質教師隊伍是關鍵。”楊志娟認為,培育鄉村學校優質教師資源不僅要靠“外引”,也要注重“內育”。例如,強化師資培訓,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素質﹔鼓勵部分中小學教師繼續深造,提升學歷﹔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培訓計劃,鼓勵骨干教師扎根基層,在教師生活保障、職稱評優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多措並舉,為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添柴加薪。”(李睿哲 程曉琳)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