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突破·2023︱常州,步履鏗鏘破萬億

郜超
2024年01月31日12:1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23年,南京文旅火爆出圈,蘇州晉級特大城市,常州沖關萬億之城,連雲港圓夢深水大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江蘇每一座城市都在奮力奔跑,勇做示范。歲末年初,人民網江蘇頻道策劃推出“突破·2023”系列城市觀察報道。

1月30日,常州市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公布:10116.4億元 ,增長6.8%。如期成為江蘇第5座萬億之城,這在當地城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常州是一座江南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國際化智造名城,全市常住人口530多萬人,是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

半個月前,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在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說,“我們的萬億之路,是改革開放壯闊全景的生動縮影,是中小城市內生驅動、內涵增長的典型案例”,走出了一條實體支撐、自立自強、內外兼修、融合均衡、勠力同心的奮進之路。

時下,龍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常州大街小巷裡年味漸濃,開年實干的氛圍也在持續拉滿。

2023年,常州如期躋身萬億之城。常州市委網信辦供圖

2023年,常州如期躋身萬億之城。常州市委網信辦供圖

蹄疾步穩 萬億之路

在江蘇,“蘇錫常”是蘇南經濟強的代名詞。常州亦是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當年,常州憑著“不等不靠,一干二闖”的開拓精神,探索集群模式、滾動發展,為其贏得“工業明星城市”的稱號。上世紀80年代,全國一度出現“中小城市學常州”的熱潮。

“從過去被稱作‘工業明星城市’,到后來‘工業智造明星城’,再到現在的‘國際化智造名城’,常州經濟主要依靠的就是制造業。”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綜合處處長吳海達說。

上世紀末到新世紀初,常州因為發展放緩,社會上一度傳出“蘇錫無常”之論。而變革已在醞釀,出路在於創新。2007年,常州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達到42%,時任市委主要負責人曾表示“GDP也要,創新也要,創新比GDP更重要”。

常州由此進入了蹄疾步穩的進階之道。數據顯示,2008年以后,常州GDP幾乎每兩年就邁上一個千億台階。“十一五”收官的2010年,常州GDP達3091.9億元﹔2015年突破5000億元,但被省內兄弟城市徐州反超﹔直到2019年,常州再超徐州,GDP達到7405.9億元﹔2021年,常州經濟總量站上9000億元台階。

時移勢至,常州在“十四五”發展規劃裡明確提出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2022年,常州GDP實現9550.1億元,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位列全省第一,突破萬億如箭在弦。

2023年初,陳金虎在常州市兩會期間提出“決勝萬億之城”。如今,隨著常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常州調查隊公布數據,常州以10116.4億元的成績沖刺成功。

對於常州經濟含金量成色,吳海達認為,當地人均水平高、近十年增速領先、工業和制造業對經濟貢獻常年維持高位是常州GDP最鮮明的三大特征,這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理想汽車常州工廠。常州日報供圖

理想汽車常州工廠。常州日報供圖

新興制造 強勁支撐

常州重振產業雄風,離不開新興制造業的崛起,也繞不開新能源產業的異軍突出。

去年新春“第一會”,常州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設,陳金虎在會上開宗明義:“制造業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新能源產業是我們鍛造發展優勢的‘制勝之道’和‘獨門絕技’。”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2016年憑“三頁PPT造車”,獲得武進區的廠房和融資支持,這段佳話讓常州成為最早涉足新能源整車制造的城市之一。2019年的常州,理想武進工廠投產,比亞迪在新北簽約建廠,金壇、溧陽已落戶中創新航、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鋰電巨頭。如此布局,可謂得產業風口之先。

隨著終端市場爆發,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集群產值增長近70%。2023年,常州實現新能源領域制造業產值7680.7億元,增長15%,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高達98.9%﹔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近68萬輛,同比增長97.3%,產量約佔全省70%。

當地在產業突破上展現得高歌勇進,與其完備的產業體系密不可分。國家工業41個大類中常州有37個,207個中類中有191個,666個小類中有605個。

眼下,以新能源領域論,常州產業集聚度位列全國前三,投資熱度全國居首,形成包括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充電樁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集聚3000多家上下游企業,並已構建起“發儲送用網”新能源產業生態圈。

常州市工信局產業政策處處長孫志宏介紹,多年來,常州一直有完善的工業配套基礎,汽車零部件產業早已全國知名,加上超前布局的動力電池產業,這是理想、比亞迪選擇落地常州的重要因素。

立足優勢,做足長板。2023年底,江蘇省級層面出台《關於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值規模超萬億元﹔到2035年,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概括起來看就是守正創新。”回看常州近年產業發展的邏輯,孫志宏說:“守正就是堅守實業,初心一直沒變,就是守常,‘常州’的‘常’﹔ 常州古時又稱‘嘗州’,‘嘗試’的‘嘗’, 有無中生有敢為天下先的基因,創新是刻在常州骨子裡。”

常州新北區一家風電新能源企業,技術人員正在操作大型數控裝備。人民網 郜超攝

常州新北區一家風電新能源企業,技術人員正在操作大型數控裝備。人民網 郜超攝

五區一市 追風趕月

強將手下無弱兵。在“2023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單”中,常州所轄五區一市全部上榜。從目前公布的2023年主要經濟指標看,武進和新北分別在3200億元和2100億元台階,是當地第一梯隊﹔溧陽突破1500億元,金壇站上1300億元,是蓬勃發展的第二梯隊﹔天寧、鐘樓雙雙逼近千億大關。

2023年常州各轄區(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2023年常州各轄區(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武進從鄉鎮工業起家,到成功布局新興產業,產業體系較為完善,兩湖創新區核心地帶坐落於此﹔新北與常州高新區‘政區合一’,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金壇撤市設區后,積極融入常州中心城市發展,同時大力引進鋰電產業龍頭﹔溧陽依托生態優勢,打造低碳的工業體系,可謂兩山實踐代表﹔天寧和鐘樓是傳統的主城區,土地資源相對有限,主要發展新業態新經濟。”常州大學中吳智庫副主任彭偉說。

武進是常州當之無愧的經濟首位區,貢獻了全市GDP的三成。2023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顯示,武進區的投資潛力位列全國百強區第一,該區去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10個、總投資超900億元,囊括新能源、通信、智能制造、芯片、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

武進也是第二名新北長期追趕的目標。2015年,老武進和戚墅堰區合並為新武進區,也分出了奔牛、鄭陸、鄒區三鎮改屬亟需發展空間的新北、天寧、鐘樓。此起彼落下,新北距離武進的GDP仍差約780億元,這是近十年來兩區最小差距。

在人均指標上,第二梯隊已有超越之勢。金壇的人均GDP在2017年和2021年分別超過天寧和武進,目前僅次於新北。溧陽則在2021年和天寧、鐘樓拉開差距,正在逼近第三名武進。未來,金壇、溧陽也有望成為常州新的增長極。

“在爭先進位謀發展方面,常州上下一心,從市裡到各區都在奮力往前趕。”彭偉認為:“‘勇爭一流、恥為二手’,新時代常州精神是這座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邁進萬億之城的動力源泉。”

一年前,陳金虎為常州邁進萬億之城鼓勁時說:“追風趕月莫停留,直與天地爭春回”﹔現如今,站在萬億台階的新起點上,陳金虎表示,必須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持續激發產業振興之勢、能級躍升之勢、區位質變之勢、政通人和之勢,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相關專題:

“突破·2023”系列城市觀察

(責編:張程、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