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發揮主題教育成效,打造惠民便企“強電場”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網南京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南京”)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實施“察實情、出實招”“破難題、促發展”“辦實事、解民憂”三個專項行動,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真真切切的服務成效。
江蘇莘納吉有限公司黨建課程現場。受訪對象供圖
“察實情 出實招”
強化引領非公企業黨建“強磁力”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江蘇莘納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張佳佳如此描述該公司的黨務工作建立過程。
江蘇莘納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物流行業,員工中有14名黨員,卻一直沒有統一的黨組織管理,更缺乏黨務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南京供電公司主動找到我們,指導我們的黨務工作。”張佳佳介紹,去年在國網南京物資管理部“黨建工作指導員”的幫助下,該公司完成黨員關系轉接並成立黨組織,制定了新的黨務工作標准規范。
“這讓我們的黨務工作有了方向,對我們的發展十分利好。”張佳佳回憶道,“去年11月28日,我們組織了一次參觀渡江勝利紀念館的活動。兩方互學共建,從紅色革命文化弘揚到業務交流互促,讓不少員工受益匪淺。”
“推動組織堡壘建在‘鏈’上、資源要素沉在‘鏈’上、服務賦能抓在‘鏈’上。莘納吉公司與我們合作多年,提供第三方的物流服務,是產業鏈條的重要企業。”國網南京物資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徐寧婷介紹,據統計,由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示范引領,產業鏈上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率由2021年的23.84%上升至2023年的93.33%,近三年新發展黨員人數較前三年上升25%,遞交入黨申請書人數較前三年上升26%,更出台了國網系統首個《國企示范引領非公企業黨建管理指導意見》。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進一步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探索構建“結對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國企示范引領非公企業黨建價值創造工作路徑,以黨組織結對共建、建立黨建聯盟、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等方式,助力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升黨建管理工作質效,實現黨建工作有形有效覆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1月2日,在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周崗倉庫裡,一台嶄新的低壓綜合配電箱入庫。通過高層立體貨架安全動態管控系統檢測,根據貨架實時承載力,“數字周崗”倉庫智能管控平台及時給出了一條運輸路徑最優、存儲位置最合適的貨位推薦建議。
“此前,我們組織黨員聯合攻關團隊,開展‘數字周崗’升級改造‘融合共建’攻關項目,探索立體貨架監測-預測-預警系統及數字孿生集成應用,建設‘光儲充’微電網。”張佳佳介紹,通過產業鏈上企業互學共建,江蘇莘納吉也參與了這項數字化管理示范工程的研發打造。
據悉,該平台配備的動態監測模塊可利用布設在倉庫208個關鍵節點的傳感器獲取貨架應力、傾角和位移數據,在貨位的裝載裕度超過警戒值時作出預警,提醒倉庫工作人員及時調離物資。還可以根據庫內情況提出最優的倉貨匹配方案建議,並根據實際到貨順序動態優化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倉庫利用率。自去年11月23日“數字周崗”倉庫智能管控平台投用,倉庫內貨架利用率較以往提升了36%,人工工作量精簡了一半以上。
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江寧分公司員工為南高齒生產車間做電力檢查。受訪對象供圖
“破難題 促發展”
推進現代智慧配電網建設“推動力”
去年6月,南京發布了《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壯大“2+6+6”創新型產業集群主引擎。新型電力(智能電網)產業集群作為優勢集群產業之一備受青睞。據統計,目前,南京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已擁有相關企業近1200家,推進現代智慧配電網建設意義重大。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結合配電網基礎現狀和清潔能源資源稟賦,推進現代智慧配電網示范性建設,努力以配電網革命推進新型電力系統高標准落地。
從南京南站向南出發,僅20分鐘車程便可到達江寧開發區中國(南京)智能電網產業谷。作為南京智能電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區,這塊約7.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著二百多家智能電網關聯規上企業,是名副其實的千億級智能電網產業“高原”。
“我們廠區年用電量達2億余千瓦時,能源消耗量較大。供電公司協助我們建設廠區智能微網,打造綜合能源管控平台,項目實施后廠區的單位用電成本降低8%,每年能節約不少電費。”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高齒”)電氣主管潘宇麟說。
“綜合能源管控平台將園區電網中存在的光伏、儲能、柔性負荷等各類可調、可控資源均納入調控范圍,有效提升南高齒能源使用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國網南京江寧區供電公司營配管理部副主任王超介紹,智慧平台在南高齒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配電房自動化系統、空調集控系統等多個子系統間架設了一座柔性互聯的“橋梁”。
精准、快速、多元的現代智慧配電網使得以往單一的電源、電網、負荷等角色轉型加快升級步伐。據悉,2023年,江寧區現代智慧配電網全區域綜合性示范效果顯著,已初步建成現代智慧配電網示范區,實現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率達100%,電壓合格率達99.9985%。預計2024年,南京江寧全域供電可靠率目標99.9924%,戶均停電時長降至0.65小時/戶。
環衛工人在“能量立方”裡享受暖心服務。受訪對象供圖
“辦實事 解民憂”
政電網格共融打造便民“向心力”
“你好,小電。我要自助繳費。”
“正在為您前往繳費。”......
點擊國網自助一體繳費機,清晰的語音一步步提示,居民張大爺很輕鬆地辦理電費繳費業務。“繳費機就在社區裡,語音提示對老年人也比較方便。”張大爺說。
這是發生在南京市雨花台區鄧府山社區“能量立方”電力服務驛站的一幕。“ 除了方便社區居民繳費,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也可以走進驛站,享受冷熱飲水、飯菜加熱、空調、急救藥品、手機充電服務等暖心的便民服務。”驛站運營方、國網南京主題教育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南京,這樣的政電服務驛站“能量立方”已正式投運6座。
圍繞“銀發關懷”,國網南京助力社區服務更加高效、准確和及時。
去年10月25日,一條紅色報警信息出現在“銀發關懷”智慧雲平台監控大屏上。因居民唐奶奶在日常起床時間后未用電,隨即系統進行報警。正在附近“能量立方”綠能驛站內值班的電力網格員馬安安隨即聯系了雨花台區鄧府山社區網格員何翔。他們立即上門了解情況。得知老人是起晚了,兩人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服務獨居老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早在幾年前,國網南京在老人或子女授權后,便開始在獨居老人家表箱中安裝用電智能分析儀,用電數據會實時上傳到“銀發關懷”智慧雲平台。該平台可對比老人的用電數據與其用電行為習慣模型,發現異常情況后將第一時間進行告警,實現老人生活的24小時無感監護。
“通過採集老人家電力進線處的電流、電壓等蘊含的電力信息和大數據技術結合,用電智能分析儀可以實現快速准確地辨識負荷。同時,將用電數據回傳至電力雲端數據庫,經過應用人工智能算法的雲端計算,結合歷史數據對比,實時輸出計算結果。”國網南京計量室主任馮隆基說,這不僅能判斷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能通過神經網絡算法,判斷出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
“老母親一個人在家,每天家中用電數據可以監護老人起居,我們心裡踏實多了。”得知此事后,當時正遠在國外出差的唐奶奶的女兒特意撥打12345熱線表示感謝。
持續推廣政電網格共融服務模式,已成為國網南京深化為民服務眾多舉措的標杆之一。近年來,國網南京建立了“寧電愛立方”電力驛站服務體系,目前南京已建成各類電力驛站200余個,為6萬余人次提供暖心服務,全市12個行政區政府全部出台正式文件,明確推進政電服務進入政府綜合網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