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連雲港:創新讓縣域經濟逐步走向高質量發展新路

2024年02月22日15:21 | 來源:連網(融媒體)www.lyg01.net
小字號

近日,江蘇縣域科創指數發布,連雲港市贛榆區、東海縣入選縣域科創增速潛力前30強。其中贛榆區位居第三位,東海縣位居第九位。

長期以來,縣域經濟被認為是港城發展的前沿陣地,但是因為科技基礎薄弱,創新載體不足,發展創新經濟的動能始終不足。此次港城兩縣區入選江蘇縣域創新潛力榜,預示著港城縣域經濟正在依靠創新逐步走向高質量發展新路。

時與勢——應時合勢謀發展

歷史之中有大勢,蘊藏著深刻自洽的邏輯。

於當下來說,創新便是最大的勢、最潮流的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世界經濟結構。

應時合勢謀發展,方能實現量質雙優。

把握時與勢,2023年,東海工業經濟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和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5%、26%、34%,在連雲港全市縣區中均居第一。

這種增長的背后是東海硅材料產業的強力支撐。

作為東海的傳統產業,近年來,硅材料產業勇於突破傳統路徑,走上了質量增長新路。

東海縣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東海以江蘇省東海硅產業科創中心為創新載體,陸續攻克鋰電池負極材料、硅化石墨坩堝等關鍵核心技術10余項。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帶動了東海硅材料產業的增長,更是佔據了市場主動權。數據顯示,東海硅產業產值連續3年增長20%以上,突破300億元。

同東海瞄准特色產業攻堅共性問題不同,贛榆科技創新則借助產學研全面開花。中國海洋大學贛榆海洋食品加工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項目簽約,江蘇徐淮地區連雲港農業科學研究所正式落戶贛榆,水科院東海所贛榆基地陸續突破綠鰭馬面鲀、美洲黑石斑、海馬等苗種繁育技術。數據顯示,2023年,贛榆組織開展各類校企對接活動49場次,新增產學研合作成果100項,校企聯合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4個,爭取科技扶持資金200萬元。

搶抓特色產業,抓實產學研,讓港城縣域經濟不僅有了規模的增長,還在質量增長上有了不凡的成果。

科技種子一旦種下,必將產生強大的聚合效益。

變與進——提質增效補短板

超高溫石英玻璃耐高溫性能大大超越德國賀利氏產品,實現行業突破﹔首創的高純石英玻璃陶瓷系列器件在國內隆基、晶科等光伏龍頭企業得到成功應用﹔智疆航空、睿晶石英、嘉明碳素等企業打造創新聯合體,開展陶瓷材料人工智能檢測、石英產品質量智能化管控、石英焊接自動化、石英陶瓷3D打印等技術攻關……

在東海採訪時,我們聽到眾多新的科技名詞、科技項目。這些,都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賽道。

發展的新賽道上,穩是基礎,變是常態,進是要求,新是主題。但是,面對共性問題如何破題? 港城縣域還存在創新短板。

平台是關鍵。東海硅材料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聚集創新力量,關鍵就是其在多年前就布局了江蘇省東海硅產業科創中心,僅2023年,該中心就收集產業共性技術難題50余項,其中五分之一的課題得到了破解。在連雲港市其他縣區,這樣的公共平台還存在空白。大多數臨港產業均缺乏省字號、國字頭的特色公共產業平台。雖然這些產業規模已經超百億,但是因為缺乏創新動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並不快。

企業是主體。在縣域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企業是主體。目前,連雲港市企業創新平台大多數集中在開發區、海州區、東海縣等工業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贛榆區、灌雲縣、灌南縣、連雲區等地平台較少,少數百億企業甚至都沒有省級以上企業科創平台。這就造成了部分企業市場競爭力不足,容易受到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導致經濟指標劇烈波動。

人才聚集效益不強也是縣區科技創新必須要突破的難題。以蘇州昆山為例,為了吸引人才,該市建立了“雙創人才—頂尖人才—戰略人才”引進培養梯隊,僅2023年全年,新增科技條線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10項,國家外國專家項目6項,均位居蘇州首位。而連雲港市縣區存在部分創新企業招人才難上加難的問題。

面對新一輪的縣區競爭,連雲港市必須要從平台、企業、人才3個薄弱點出發,補齊短板。一方面要在招商引資中,突出科技招商項目,讓好項目脫穎而出﹔另一方面要加快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快公共科技平台搭建,確保到“十四五”末,每個縣區均有一個省級特色產業科創平台。

破與立——聞“新”起舞破舊題

採訪中,筆者發現部分縣區存在科技創新誤解。一些地方甚至認為科技創新是發達地區的“專利”。市委黨校教育長盧山表示:“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創新驅動發展。欠發達地區完全可以通過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關鍵是思路要新、信心要足。”

當然,縣區科技創新第一步應該是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近日,筆者在一家電商企業採訪時,其負責人講述了一個在外地注冊送大禮的例子。原來,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該企業將部分物流倉儲轉移到外地。沒承想剛剛注冊,當地的經濟部門就將服務送上門。

據悉,當地為了優化營商環境,設立了注冊政策捆綁機制,即根據企業注冊信息,自動捆綁推送服務政策和申報項目到企業負責人手機上。因為該企業屬於物流企業,符合相關物流企業省級項目申報條件,當地相關部門就主動同他們對接了。

這種創新的發展思維是地方推進科技創新的第一步。今天,縣區發展創新經濟,首先要談體制機制的創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場評價技術創新成果的機制,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突出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堅持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裡來”“成果如何用”這3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

在東海一家硅材料企業採訪時,企業負責人感嘆:“不創新就沒有出路,創新又擔心沒有‘收成’,如何求得平衡呢?希望政府能給我們指條明路。”

產學研合作就被認為是最有效果的出路。今年,連雲港市將推出一系列科技創新的政策,開展一系列產學研活動,為縣區科技創新搭建平台。專家認為,連雲港縣區做創新,關鍵是融入產業板塊的創新鏈中。特別是要突出用好兩個涉海研究院、中華藥港等平台,讓縣區創新可以通過融入創新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三方融合,從而實現產業互聯、創新協同,供應鏈配合。

創新之路漫漫,關鍵是從現在出發,盡快進入到這條高質量發展新路上,才能真正地讓縣區經濟聞“新”起舞。

來源: 連雲港發布

(責編:張程、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