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新春走基層︱江蘇宜興:山坳“飛地”變“寶地”

周夢嬌
2024年02月28日07:0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大米20袋,咸肉5箱,出貨!”元宵節剛過,江蘇省宜興市太華鎮橋涯村的農副產品公司已經忙活開來。穿過四面環山的竹林,沿著新修的村道,又一批農產品從山坳裡運了出去。

橋涯村,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下轄3個自然村。3年前,它還是當地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落。

晨霧中的橋涯村。受訪者供圖

晨霧中的橋涯村。受訪者供圖

“這裡山林多,農田少,377畝耕地集中在6公裡開外的安徽廣德境內。”太華鎮黨委副書記、橋涯村黨總支副書記顧嘉超介紹,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耕地與村落又有些距離,過去這些農田或荒廢,或被臨省村民佔用。

盤活“飛地”,勢在必行。2021年,駐村干部協助村“兩委”班子召集村民,先是厘清耕地權屬關系,再以每畝每年800元的價格流轉到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修路、筑渠、挖蓄水池,規模化種植水稻和百合……兩年時間,曾經的“荒田”變身“良田”。

富硒稻米示范基地上種植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富硒稻米示范基地上種植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拓寬致富渠道,橋涯村又想一招。“我們這一帶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為此,村裡和國家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合作,在這塊‘飛地’上打造了江蘇省首個富硒稻米示范基地。”顧嘉超算了一筆賬,村集體收入一年至少能增加30萬元。

隨著“飛地”成為吸金“寶地”,橋涯村又趁熱打鐵成立宜興市橋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還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拉上鄰省的鄉村,精選34種特色農副產品對外銷售。

村裡有了經濟,創收機會也多了。“村裡的運輸員,送一趟貨就有200元收入﹔流轉的土地每年返聘500人次農戶,人均每天進賬近百元。”顧嘉超另一本“就業賬”也了然於心。

“我從周邊30多戶農民家裡收筍干、板栗等,不出太華鎮就能賣完。”林興霞是村農副產品公司的供貨商之一。在村干部的指導下,她還學會了直播帶貨,“開年兩個月,我家銷售額就有20多萬元了。”

橋涯村的村史館記錄了黨建引領富民強村的實踐。人民網 周夢嬌攝

橋涯村的村史館記錄了黨建引領富民強村的實踐。人民網 周夢嬌攝

名聲日隆的富硒大米、沾著泥土的鮮嫩冬筍、白裡透青的農家鴨蛋……如今,一車車農產品從山裡駛出,逐漸打出了宜南山區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2023年底,橋涯村集體可分配收入超過1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3.5萬元。

驅車行駛在村裡的柏油路上,沿路竹林蒼翠挺拔,林興霞的心情和沿路的風景一樣清爽。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