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書寫現代農業新篇章

2024年03月11日07:27 | 來源:江蘇經濟報
小字號

3月9日,俯拍的如皋市城南街道申徐村,一座座連體式果蔬、中藥材大棚整齊分布,與綠野、村庄構成一幅農業強、農民富、 農村美的鄉村田園新圖景。徐 慧 攝

今年全國兩會,鄉村全面振興成為熱議的話題。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江蘇是魚米之鄉、農業大省,將如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近年來,江蘇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立足省情農情,突出綜合產能強、科技裝備強、產業主體強、功能效益強、競爭能力強,在更多領域、關鍵環節率先實現突破,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實現整體躍升。

大面積均衡增產,端穩“飯碗”有底氣

糧食安全始終是“國之大者”,千方百計確保糧食豐產豐收,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江蘇懂得:農強方能國強,強農首要強糧。當早春的寒流還未全部退去,江蘇大地上已處處呈現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圖景。

都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對於寸土寸金的江蘇而言,想要拎穩“米袋子”並非易事。江蘇擁有人口8500多萬,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糧食126.8公斤,消費需求十分龐大。為保障糧食安全,江蘇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3年達到759.5億斤的歷史新高。圍繞“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今年江蘇提出“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全省今年糧食播種面積8124.9萬畝,糧食總產量752.1億斤。

然而,今年江蘇夏糧至少經歷了三輪影響較大的強寒潮天氣,對糧食生產構成較大威脅。江蘇如何確保已定目標,實現高基數上糧食的持續穩產增產?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透露,今年江蘇通過“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組合拳”,制定低產區快速增產、中產區普遍增產、高產區穩定增產的綜合解決方案,在全省打造一批高產示范區,著力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示范帶動中低產區變高產區、高產區變標杆區,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全面增產。

完成“糧安答卷”,除了對糧食種植全面發力,還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為此,今年江蘇還將確保“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統籌肉蛋奶、果菜茶生產。在海洋漁業方面,將持續增強發展動能,高水平建設江蘇“藍色糧倉”。

科技自立自強,為現代農業“添”動能

春耕時節,蘇北大地格外熱鬧,無人駕駛高地噴洒機器人、起壟播種機器人等農用機器人穿梭其中,為農作物提供“照料”服務。這些機器人綜合運用了北斗導航等技術,實現精准定位、智能路徑規劃、自主作業、遠程一鍵接管等功能,高效實施全程無人化作業。同一時間,在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A+溫室工場內,植物工廠、番茄工廠、黃瓜工廠等功能區域通過光環境控制、自動環控、綠色植保、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自動採收、物聯網控制等諸多技術,處處生機盎然。一個個智慧農業實踐的生動場景正向大眾展示著江蘇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實力。

近年來,類似的智能化種植場景在江蘇並不少見。得益於科技創新助力,江蘇釋放出巨大的土地生產潛力,成為穩產高產、產業集聚、成龍配套、優質高效的糧食安全產業省份。同時,江蘇還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推進“藏糧於技”系列科技攻關,筑牢現代農業高地,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關乎著人民的飯碗。圍繞提升科技支撐水平,江蘇推進種業振興。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馬愛京介紹,過去3年,我省種業振興行動完成“三年打基礎”重大安排,目前我省種子供給有保障,部分領域全國領先,少數品種有差距,但風險可控。對標種業振興“五年見成效”,江蘇將打造一批種業振興重大平台載體,培育一批綜合競爭力強的種業企業,突破一批“卡脖子”種業技術和核心種源。

步入數字時代,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智慧農業也成為江蘇重要的新課題和新任務。近年來江蘇多措並舉創新發展智慧農業,生產領域數字化轉型“快”,創新成果和應用典型“多”,大數據建設應用水平“高”。目前,江蘇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6個百分點。據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今年我省將聚焦主導產業強化增智賦能,緊密結合糧食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等任務,分類推進產業“智改數轉網聯”,讓科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產業持續“旺”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振興則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江蘇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平疇沃野,稻香魚肥,瓜果飄香,一個個產業興旺的場景,彰顯著江蘇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市長邢正軍提供的一組數據就是最好的証明。連雲港培育稻米、豆丹、紫菜等10億元以上縣域特色產業21個,建成全國首批農業產業強鎮4個﹔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去年扶持農民自主創業1.08萬人,帶動就業1.12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7%、增幅居全省第三。

圍繞著優勢特色產業,江蘇加快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串起了一條條特色農業產業鏈。在盱眙,一隻蝦富了一方人。盱眙擁有小龍蝦相關產品加工企業70余家,超過1/4的人口從事與小龍蝦相關的產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約1/4來自小龍蝦,小龍蝦產業鏈規模約佔全縣GDP總量的1/4。從盱眙走向全國的龍蝦餐飲加盟店更是超過2000家,各類網店近2000家。圍繞龍蝦產業,盱眙不僅進行龍蝦品牌開發、龍蝦產業綜合技術研發,還打造了集科研、育苗、養殖、捕撈、深加工、調料飼料生產、物流配送、餐飲終端和循環經濟為一體的盱眙龍蝦產業鏈。

在溧陽,“一葉茶”蛻變成了“農業金招牌”。在打造全產業鏈的過程中,溧陽原本零散的家庭作坊白茶生產加工企業被淘汰,新組建了溧陽天目湖白茶產業聯合體,建立了與一產緊密結合的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造茶葉精深加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發白茶特質功能,研制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助推茶葉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休閑等產業的深度融合。

當然,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是一項持久工程。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宗文昊表示,近年來,我省組織實施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2023—2025),大力構建“4+13+N”農業全產業鏈體系,推進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未來幾年,江蘇還將重點突出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優質糧油等4條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省重點鏈,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超500億級的市域鏈、超百億級的縣域鏈。(張韓虹)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