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人民日報︱南京等多地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本報記者 寇江澤 姚雪青 史自強
2024年03月18日07: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4年3月18日18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4年3月18日18版 版面截圖

編者按: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水生態環境保護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哪些歷史性成就?新征程上如何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記者進行了採訪。

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這場硬仗

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9.4%,比2012年提高27.8個百分點

江蘇省南京市,明城牆邊、鐘山腳下,月牙湖碧波蕩漾。假日裡,南京市秦淮區月牙湖社區居民鄒夢青和家人沿著湖邊的綠道游玩,“湖水越來越干淨,瞅著心裡就高興。瞧,黑天鵝游得多暢快!”

以前的月牙湖是一片黑臭水體。2016年起,當地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系統排查整治排污口、清理湖底淤泥、實施生態修復,月牙湖從“黑臭湖”變成了美麗的“水下森林”,水清、岸綠、景美,“現在還成了鳥類的樂園。”鄒夢青說。

月牙湖南接秦淮河。秦淮河是長江下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積1751平方公裡,南京市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秦淮河流域。“以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大量生產、生活污水直排秦淮河,水質常年為劣Ⅴ類,水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南京市水務局水環境建設處處長張曉峰說。

張曉峰介紹,近年來,南京市對秦淮河進行系統治理,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6座,鋪設污水收集管網470公裡,整治沿河排污口1300余個。同時,修復水生態,逐步完善支流月牙湖、玄武湖等水體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形成多處“水下森林”,增強了水體自淨能力。

經過多年綜合治理,秦淮河重現水清岸綠美景,目前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還發現了江蘇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鳊。去年10月,秦淮河入選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新時代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黃河生態保護治理等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這場硬仗,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9.4%,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較2012年改善27.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較2012年改善10.2個百分點。

飲用水安全更有保障。“十三五”以來,我國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累計完成2804個縣級及以上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治,有力提升涉及7.7億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累計完成1.98萬個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全國1300余個城市水源地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各地綜合採取污染防治、水源替代、水廠深度處理等措施,筑牢飲用水安全防線。

黑臭水體加快消除。“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建污水管網9.9萬公裡,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088萬噸,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截至2023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70%。昔日的一條條臭水溝,變成了一道道亮麗風景線,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作為生態環境部聘請的特邀觀察員,環保社會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見証了新時代以來水生態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通過與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的‘指尖上的環保’等公益活動,我們的蔚藍地圖APP收集到約10萬張公眾拍攝的反映水環境變化的照片,人們身邊的河湖重現生機,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越來越多。”

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水質提升

長江干流連續4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邊,一座座再生水廠“喝進”污水、“吐出”淨水。

南明河是貴陽市的母親河,是長江上游最大支流烏江的重要支流。由於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南明河一度成為一條“失去生命的河流”。2012年,貴陽市成立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技術力量,採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治理模式,沿河建設污水處理廠,統籌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經過持續綜合整治,南明河重現碧波蕩漾,去年10月,南明河入選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88歲的雷月琴老人多年來志願守護南明河,用4本巡河記事本、6張手繪河流地圖、1200多篇日記,記錄下母親河的重生。

2014年,貴陽第一座下沉式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在南明河畔建成,比傳統地上污水廠節省投資數億元。水廠運行不久,雷月琴就到現場參觀,“污水廠居然藏在一座公園下面,真是難以置信。”親眼看到渾濁的污水變得潔淨,雷月琴非常高興。

10年來,貴陽沿南明河陸續建成了17座下沉式再生水廠。雷月琴把一座座再生水廠畫在了手繪地圖上。眼看著地圖上的再生水廠不斷增多,南明河水也越來越清澈,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雷月琴欣慰不已。

“我從事水環境治理已有30多年,南明河水環境的改善,正是碧水保衛戰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會長侯鋒說。

在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護鳥志願者韓戰橋見証了白洋澱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6年來,韓戰橋堅持每天下班后,背著相機、騎著摩托車到白洋澱邊巡護。“你看,這是青頭潛鴨,這是震旦鴉雀。”韓戰橋展示著他拍攝的照片,“鳥類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越來越多鳥類在白洋澱安家,說明這裡的生態越來越好。”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蓄洪滯澇、生態涵養等功能,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白洋澱生態修復治理,是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們堅持內源、外源協同治理。外源管控上,減少輸入性污染,建設府河、孝義河等入澱河流河口功能性濕地,進一步淨化上游來水,取締非法入河、入澱排污口﹔內源治理上,開展生態清淤,澱區內水產養殖場和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呂偉說。

經過系統治理,白洋澱澱區水質從2017年前的劣Ⅴ類提升至2021年的Ⅲ類,目前已連續3年穩定保持在Ⅲ類。白洋澱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目前,野生鳥類達到276種,比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70種﹔野生魚類恢復至48種,比新區設立前增加了21種,指示物種中華鳑鲏全澱均有分布。

“下一步,我們將在白洋澱進一步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持續做好生態補水工作,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提升白洋澱的生態功能,讓‘華北明珠’永續綻放光芒。”呂偉說。

新時代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七大流域及三大片區重要水體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制定規劃重點任務措施清單,壓實地方治理主體責任﹔加強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深化太湖、巢湖等藍藻水華預警防控。2023年,長江干流連續4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太湖藍藻水華發生面積、發生天數和藍藻密度,均處於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讓更多河流湖泊實現人水和諧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打好碧水保衛戰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但也要看到,水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局部地區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比如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城鄉面源污染凸顯、環境風險隱患依然存在等。”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如何打好碧水保衛戰?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組織實施重點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動,深化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深入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實施海灣綜合治理。

科技創新成為重要支撐。北京市海澱區上庄鎮,稻香湖再生水廠二期工程現場,機器轟鳴聲中,施工人員正在安裝污水處理設施。“稻香湖再生水廠一期日處理能力為8萬噸,二期工程投產后,污水處理能力將翻倍,尾水直接排放到河湖進行生態補水,能有效改善區域生產生活環境。”北控水務集團副總裁冒建華說。

冒建華表示,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需要穩步提升水環境質量、加強污水資源化利用等,這對水環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生態環保企業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冒建華說,北控水務集團將有力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更好滿足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需求。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保持增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將持續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重要支撐。

馬軍建議,在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要進一步推進環境監測數據公開,借助信息技術讓公眾更便捷地參與監督,推動企業承擔治污主體責任。創新方式方法,促進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讓更多河流湖泊實現長治久清、人水和諧。”

(責編:張鑫、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