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民生

醫養結合1+1>2,江蘇沛縣求解農村養老難題

黃啟源
2024年03月19日07:1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走進江蘇徐州沛縣敬安鎮的靜安護理院,園林式院落曲徑通幽,紅瓦白牆整齊劃一。春日晴方好,老人們或在頤養農院晒著太陽,或在生活走廊嘮嘮家常……

“起居室平時作為養老房,老人身體不適就會成為‘臨時病房’﹔鎮衛生院的專科醫生每天輪流到護理院查房,結束后再回到原工作崗位﹔住在這裡,老人們既接受生活照料,又接受身體和心理治療……”敬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兼靜安護理院院長郭磊說。

在沛縣,像這樣的醫養結合機構共有11家,鄉鎮衛生院院長兼任養老院院長已不是新鮮事。這是當地整合養老和醫療資源,求解農村地區養老難題的探索。2023年年底,沛縣入選首批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對當地“醫養結合”4年來的實踐成效,人民網近日進行了調研。

靜安護理院內,老人們在生活走廊休憩。何召俠攝

從難以為繼到“一床難求”

在過去,農村常規養老院缺少專業的醫療照護,住的多為村裡的“五保戶”,用“五保金”勉強維持﹔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由於住院功能缺失等因素,大多虧損運營。

這是沛縣新型醫養結合機構出現以前的普遍困境。2020年,該縣啟動鄉鎮衛生院轉型醫養結合機構試點,由鄉鎮衛生院“托管”敬老院。在敬安鎮敬老院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靜安護理院,成為徐州市首家由衛生院、養老院兩“院”融合而來的醫養結合機構。

“每個房間均配備呼叫系統、中心供氧系統、三搖護理病床等專業醫療設施,護理人員24小時服務,小病在護理院治療,大病轉診到衛生院。”郭磊說。

“醫養”無縫對接的服務,吸引來不少有需求的老人。截至目前,靜安護理院常住失能老人已從開院時的48人增加到158人,部分還是徐州市內其他縣區的老人。“每天都有很多咨詢電話,早就‘一床難求’了。”郭磊說。

在沛縣,除了“托管”模式,醫養結合還有另一種“解法”。朱寨鎮閆集衛生院曾因遠離鎮政府駐地,一度難以維持正常運營。2023年6月,該院轉型為康養中心,尋求“自救”。

92歲的退休教師閻光,是閆集康養中心的第一批“住戶”。他說:“在這裡,生活有人照顧,吃藥有人提醒,身體健康狀況有專人監測,還能跟老伙計們下下棋、打打牌,日子過得舒心,兒女們也放心。”

“農村失能老人居家養老有諸多不便,一來大多兒女不在身邊,二來請護工費用較高,入住醫養服務中心,再合適不過。”閆集康養中心負責人趙峰說,目前中心共有50多位失能老人常住,其中獨居老人佔了近一半。

閆集康養中心外景。人民網 黃啟源攝

“經濟賬”和“民生賬”

老人們獲得了更好的醫護條件,是否意味著要承擔更多費用?沛縣衛健委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老人入住常規養老院,僅能滿足日常基本的生活需求,個人繳納的費用在每月3000元左右﹔而入住醫養結合護理院,參與失能等級評定,個人繳納的費用可低至每月1500元。

這得益於當地政府配套出台的“長護險”政策,沛縣把失能老人護理費用納入醫保范圍,入住老人可以申請失能等級評定。符合“長護險”補貼政策的重度失能老人,每月可獲補貼2460元,中度失能老人每月補貼1545元。符合“三無”“五保”等政策的特困老人,還能得到進一步費用減免。即使是完全自理的康養老人,每月2600元的入住費用,也低於常規養老院。

這還只是“經濟賬”。原衛生院閑置的醫療器械得以再利用,鄉鎮衛生院開辟了新業務,附近老人的醫養難題得到解決,這一舉三得則是實實在在的“民生賬”。

據了解,2022年,沛縣成立醫養結合工作專班,把該項目列入民生實事工程,投資3.7億元,新建面積6.4萬平米,改建面積4200平米,新增護理床位1800張。截至目前,該縣共建設醫養結合機構11家,全部正常運營。

對於醫養結合機構而言,雖然增加了醫療資源投入,但隨著入住老人增多,成本逐漸攤薄,收支情況開始好轉。被托管前,敬安養老院長期入不敷出,而托管后第三年,靜安護理院已實現約25萬元的年終結余。“經測算,入住人員達到40人以上,基本可以實現收支平衡。”沛縣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

堅持“公益優先、醫養一體”原則,當地政府的大力布局,也引來了社會力量參與。而今,沛縣福星夕陽紅護理院床位數量已達200張,嘉華護理院、華康護理院建成后將新增床位800余張,這些都是民營醫養結合護理機構。

湖屯護理院的醫護人員為老人檢查身體。何召俠攝

關鍵在融成一套養老服務體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1.1%,邁入中度老齡社會。其中,鄉村率先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和難點在鄉村。

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蘇北農業縣,沛縣同樣感受到日益嚴峻的農村老齡化和養老壓力。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該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20.73萬人,佔比19.97%,其中,中重度失能老人超過1.25萬人。

“醫養融合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地區‘衛生院不能長住、養老院不能醫病’的‘兩張皮’問題。”在沛縣衛健委副主任張友印看來,此舉能化解基層養老、衛生機構獨立發展時的內外交困局面,為農村老人、特別是失能老人的醫養難題找到一個新出路。

在張友印看來,如何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有效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是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首先是機構的融合。沛縣通過衛生院“托管”養老院以及衛生院自主轉型兩種方式打造醫養結合型護理院,“兩院”人員融合、資源共享,成本和收益各自獨立核算,實現了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融合。

其次是人員的整合。在自願的前提下,沛縣將原衛生院的部分醫生、護士轉入護理院,並鼓勵衛生院醫護人員參加護理院的日常工作,確保醫養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果。同時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協議,聘請護工共同保障護理院正常運營。

“自願去護理院服務的醫護人員,除了每月固定在衛生院領基本工資外,到年底還可以拿到由護理院分配的績效。”郭磊說,此舉既減輕了機構的人員成本,同時對基層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一筆額外收入。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